大冶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 馬輝 黃龍亮
農作物新品種推廣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對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大冶市的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需求不夠明確、推廣渠道不夠暢通、農民接受度不高和技術支持不到位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全面分析大冶市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農作物新品種推廣是指在農作物育種過程中篩選具有高產、優質、抗病蟲害、適應性強等特性的新品種,將這些新品種推廣給廣大農民,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民收益水平的一項工作。農作物新品種推廣不僅是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它涉及育種過程、推廣技術和農民收益三個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在農作物新品種推廣中,需要經過從品種選擇、擴繁、推廣,以及推廣后的監測和評估等多個環節,新品種的選育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種植結構和市場需求進行綜合評估,確保新品種的推廣具有實際可行性。
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首先,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新品種往往具有較高的產量、優質的品質和抗性強的特點,能夠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降低病蟲害損失,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其次,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可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引進適應當地氣候、土壤和市場需求的新品種,可以改善農作物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的多樣性和抗風險能力。最后,新品種的推廣還可以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依賴,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對自然資源的耗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大冶市全年展示示范水稻新品種28 個,表1 中列出了展示品種14 個、示范品種7 個,所選品種均為近年國家審定或湖北省審定推廣中秈稻新品種。新品種展示設在大冶市金湖街辦平原村石家灣大畈(省級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土質為黃泥土,土壤肥力較好且均勻,水源條件良好,采用育苗移栽連片種植,不設重復,統一栽培管理水平,每個品種種植133.33m2以上。新品種示范建設5 個示范點,分別設在大冶市金牛鎮金牛村許家垅畈門口畈、劉仁八鎮陳如海村陳如海大畈、殷祖鎮南昌村余陳莊門口畈、金山店鎮車橋村羅正甫門口垅和還地橋鎮南石村南石大畈,所選田塊均常年種植水稻,土質以大冶市典型的黃泥土為主,土壤肥力較好且具代表性,均采用直播方式連片種植,并采用當地栽培管理水平,每個品種種植面積在0.33 hm2以上。

表1 展示示范水稻品種
展示示范方式分為品種小區集中展示和大田多點示范,展示品種在同一田塊或相鄰田塊連片種植,每個品種種植面積為133.4~333.5 m2。示范品種以近年大冶市市場認可度高,生產發展潛力大的優質、穩產、多抗且適宜輕簡化栽培的新品種為主。單個品種示范面積0.33 hm2左右。展示示范不設重復,首、末小區種植對照品種,四周設置保護行,保護行不少于4 行且種植對應品種,成熟期對每個品種進行考種測產,觀察記載主要性狀指標。新品種展示示范工作同時與測土配方施肥、輕簡化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結合,實現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有機結合,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創新新品種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從表2 中可以看出,2023 年大冶市新品種推廣工作的現狀。首先,展示田間的調查數據分為移栽組、直播組和大田展示組三個組別,各組別不同品種的生長期和性狀表現具有一定的差異。例如,華兩優238品種的始穗期為8 月7 日,齊穗期為8 月13 日,全生育期為129 d,株高為125.6 cm,有效穗為10.0 個,畝有效穗為12.4 萬,而金科絲苗1 號的始穗期為8 月10 日,齊穗期為8 月15 日,全生育期為110 d,株高為114.8 cm。通過數據分析,可以評估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和產量表現,對這些數據進行比較和評估,進一步選出適合本地農業的優良品種,以便在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中使用。

表2 2023 年大冶市新品種展示田間調查數據
1.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需要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定向推廣,但目前市場需求的調研工作并不完善,缺乏全面的市場調研數據和對農產品需求的了解,導致無法準確把握不同品種的需求量和適應性,影響了品種選擇和推廣效果。
2.市場需求的不明確還表現在對新品種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不高,農民對新品種的了解和認知程度較低,對于新品種的可行性、產量和品質優勢等方面的認知不足,導致其對品種的選擇和投入存在疑慮,這使得新品種的推廣工作面臨困難。
1.農作物新品種推廣渠道的覆蓋范圍有限。目前,推廣渠道主要集中在農業部門、農技人員和種植大戶等有限的群體中,對于普通農民和農業企業的覆蓋不足,這導致部分優質新品種無法及時推廣給廣大農民,影響了品種推廣的廣度和深度。
2.推廣渠道的信息傳遞不暢。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需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宣傳和信息傳遞,但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傳遞的渠道有限,缺乏及時、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農民難以獲得品種推廣的最新信息和技術指導,導致其對新品種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缺乏相應的種植技能。
9.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切實組織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對民營企業在中國法律服務網“群眾批評——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反映的問題、提出的批評意見,及時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抓緊取消違法設定的證明事項,切實避免民營企業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不方便等問題,對于普遍性問題,及時通過法定程序從制度上加以解決。2018年年底前,率先在司法行政系統通過告知承諾、信息共享等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證明事項。
1.農民對于新品種缺乏信任。由于缺乏對新品種的充分了解和認知,農民對其產量、品質和適應性存在疑慮,通常更傾向于種植他們熟悉和習慣的品種,對新品種的接受度較低。
2.農民對新品種的風險預期較高。農民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面臨各種風險,包括病蟲害、天氣變化、市場波動等,面對這些風險,農民更愿意選擇經過時間考驗、風險相對較低的品種,對新品種的風險預期較高,導致其接受度不高。
1.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民在種植新品種時需要掌握相應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技巧,但由于技術指導和培訓不到位,農民難以獲得準確和針對性的技術支持,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會影響農民對新品種的操作能力和信心,降低其對新品種的接受度。
2.信息傳遞渠道不夠暢通。技術支持需要通過有效的信息傳遞渠道將相關技術和管理知識傳遞給農民,但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傳遞渠道不夠暢通成為制約因素,缺乏快捷、及時、準確的技術信息傳遞,使農民難以掌握最新的技術知識,從而影響了技術支持的有效實施。
為了有效推廣農作物新品種,進行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至關重要,這可以幫助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更加精準地進行定位和輔助策劃。
1.開展市場調研。通過調查現有市場中對農產品的需求,了解消費者對不同類型農作物新品種的需求量和接受程度,這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市場觀察、消費者訪談等方式進行,從而獲取準確的市場數據和反饋信息。通過市場調研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推廣策略。
2.分析需求。將市場調研中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確定農作物新品種的潛在市場規模、目標客戶群體和市場細分,通過分析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價格、產量等方面的需求,篩選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制定推廣策略和目標,并進行相應的營銷定位。
拓寬線上線下推廣渠道是推廣農作物新品種的有效策略,可以更好地覆蓋目標客戶群體。
1.建立線上推廣平臺。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等平臺,建立農作物新品種推廣的線上宣傳渠道,通過建設專業的農作物推廣網站、微信公眾號、農產品電商平臺等,提供新品種的介紹、種植技術指導、優惠政策等信息,吸引農民和農業企業的關注和參與,通過線上渠道開展目標客戶群體的定向推廣活動,提高新品種的知名度和接受度。
加強新品種的推廣宣傳是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的關鍵策略。
1.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宣傳。借助廣告、宣傳片、圖片等多媒體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新品種的特點、種植效果和應用場景,吸引農民的注意力。通過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上發布新品種的廣告和新聞稿,提高品種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2.利用口碑傳播進行推廣。通過組織體驗活動、發放產品樣品和小樣等方式,讓農民親自感受和體驗新品種的優勢。通過讓農民成為品種推廣的親身見證者和推薦者,引發口碑傳播效應。可以邀請專家、農民代表等參與推廣宣傳活動,通過他們的口述和推薦,提高農民對新品種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加大技術培訓和支持力度是推廣農作物新品種的有效策略。
1.加強農民技術培訓。通過組織定期的農民培訓班、技術講座、現場教學等方式,向農民傳授新品種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知識。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新品種的特點、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灌溉施肥等方面,幫助農民掌握種植新品種的技術和方法。
2.建立技術支持體系。組建專業團隊或派駐技術人員,為農民提供一對一的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解答他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建立信息平臺、熱線服務等途徑,方便農民隨時獲取技術支持。通過與農業機械化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等合作,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和設備租賃服務,提高他們對新品種的操作能力和信心。
綜上所述,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對于大冶市的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拓寬線上線下推廣渠道、加強新品種的推廣宣傳、提高技術培訓和支持力度等策略的實施,可以促進農作物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政府、農業機構和農民應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推動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