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站 李瑛
在生態文明保護戰略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園林綠化水平已經成為衡量現代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建設園林綠化工程涉及一系列復雜且煩瑣的環節。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大型樹木進行移栽。本文講述了移栽大型樹木的必要性和大致流程,分析了移栽大型樹木的技術要點,包括縮根、修枝等,探討了養護管理的側重點,具體包括固定樹干、保濕養護和修剪新芽等。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綠色建設越來越重視。相關研究指出,做好大樹移栽與養護管理工作,可以顯著提高城市園林的綠化質量。結合大型樹木的特性,相關部門提出了完整的移栽和養護方案,并對關鍵技術的應用路徑做出探索,期望通過本研究推動樹木養護管理技術升級,為我國樹木種的科學移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大樹移栽是指將已經根植于固定位置的大型樹木,通過特定的技術或方法,移植到其他地區重新生根生長的過程。
1.大樹移栽能夠保護珍貴的樹木資源。新形勢下,隨著建設房屋、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工作的推進,有較多大型樹木面臨被砍伐的命運。大型樹木通常具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移栽能夠使珍貴的樹木得以保存,為后代留下寶貴的自然遺產。
2.大樹移栽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樹木具有良好的固土保水、固碳減排作用,能夠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顆粒物,提供清新的空氣。將樹木移栽到城市中,可以提高城市的綠化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移栽大型樹木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仔細策劃和專業的操作,基本流程如下:
在移栽樹木之前,技術人員需要進行充分的策劃和準備,工作內容包括評估樹木健康狀況、確定移栽地點、準備必要的工具和設備、制訂移栽計劃等。
對樹木進行適當的修剪,確保樹木的根系和樹冠在移栽后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生長環境。部分大型樹木需要提前縮根,通過減少根系的體積,提高移栽后的存活率。
使用鋤頭、鐵鍬等工具將土壤與根系分離,確保不損壞根部或擾亂根系的結構。挖出樹木根球后,用織物包裹,防止土壤流失和根系損壞。隨后,將樹木運輸到目的地,用起重機、吊車或其他適當的設備卸載樹木。
將準備好的樹木移植到預先準備的土壤質量良好、富含養分的位置,確保樹木根部完全覆蓋在土壤中,輕輕壓實土壤,使根部與土壤充分接觸,最后用支撐桿、繩索等工具固定樹木,確保樹木在新地點穩定生長。
1.選擇移栽樹種。移栽前,先要確定移栽的樹種,使后續工作有據可依。選擇移栽樹種時,應綜合分析樹木地徑(或胸徑)、株高及外觀,在可以適應移栽地土壤條件、氣候特征的樹木中,優先選擇莖干粗壯且根系發達的樹木。我國移栽的大型樹木以胸徑超過20 cm 的闊葉、落葉常綠喬木和地徑超過18 cm 或株高超過6 m 的針葉常綠喬木為主,這是因為以上樹種既能夠快速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又具有極強的再生能力,可以充分滿足大樹移栽工作所需的要求。
2.確定移栽時間。大樹移栽時間往往會直接影響樹木的存活率。技術人員在確定移栽時間時,需要了解以下幾點:一是專家普遍傾向于在樹木進入休眠期時移栽,即在秋季晚期到冬季初期或春季早期移栽,原因是該時期樹木的生長活動較為減緩,移栽過程對樹木的影響較小。二是在極端炎熱或嚴寒的天氣條件下移栽,可能會對樹木造成不利影響,需要避開極端天氣,選擇氣溫較為溫和的天氣移栽。三是如果樹木是開花植物,要避開其盛花期移栽,以免影響樹木的花期和生長。四是移栽工作最好在降雨量較為充足的季節開展,這有助于樹木在移栽后更快地生根并適應生長環境。五是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確定適合的移栽時間。例如,南方地區更適合在秋季移栽,北方地區更適合在春季移栽。
1.縮根。對于移栽存活率較低的樹木,技術人員可以提前對樹木的根系加以評估,了解根系的情況和結構,確定需要修剪的根系部分以及縮根程度。同時,參考預定移栽規格,沿樹木根部挖設寬在60~70 cm 的溝,根據根系粗細程度選擇鋒利的修剪工具對根系進行適當修剪,鋸斷或切斷過長、過密、病變和受損的根系,保證修剪后的根系呈現整齊、有序的結構。修剪較長的側根或者整理根系的形狀后,回填摻有生根粉的原土并夯實,確保斷根傷口能夠快速愈合并長出新根,由此達到提高移栽存活率的目的。事實證明,縮根在移栽樹木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以減少樹木在移栽后的水分蒸發和養分損失,確保根系快速長出新根,將移栽給樹木根部所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需要注意的是,縮根工作應嚴格按照規定完成,切記不得過度修剪根系,以免影響樹木的生長和健康。
2.修枝。修枝是移栽前常規的準備工作之一,可以幫助樹木在移栽后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該項工作的注意事項如下:一是優先考慮在樹木休眠期修枝,減少樹木的生長壓力,使樹木在移栽后更快地恢復生長。如果需要在生長期修枝,注意不要過度修剪,以免影響樹木的生長。二是修枝需要使用鋒利的修剪工具,避免在樹干或樹枝上留下破損或不整齊的傷口,同時,要保留樹冠的基本結構,避免由于過度修剪,導致樹冠失衡或形態不美觀。三是選擇合適的修剪部位,優先考慮修剪枝條的基部或與主干相連的部位,盡量避免修剪枝條的中部或末端。四是控制修剪的數量。一般來說,修剪量不應超過樹冠的30%,以免過度修剪導致樹木生長受阻。
將樹木運至栽種現場的步驟如下:一是轉運之前,對樹木展開全面評估,了解樹木的尺寸、重量、根系情況,準備轉運所需的吊車、繩索、支撐架等工具和設備。二是清除樹木周圍的障礙物,確保轉運過程不會受到阻礙。三是沿樹木根系周圍挖坑,同時,對樹木進行適當的修剪,以便于樹木的移除和轉運。四是使用吊車或其他設備吊裝樹木,吊裝過程中要確保樹木平衡、穩固,避免對樹木造成額外的損傷。五是將樹木運輸至栽種現場,轉運期間應注意平穩行駛,避免顛簸和碰撞,以保護樹木的根系和結構。六是到達栽種現場后,由專業人員卸載并將樹木移植到預先準備的坑中,栽種并修剪,促進其在新環境中的生長。
實踐經驗表明,要想使大樹移栽的成活率達到預期水平,關鍵是要科學選用移栽方法。在現有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為根系灌漿和淺栽高培土。
1.根系灌漿。根系灌漿是一種常見的移栽方法,可以為樹干提供保護,使樹木快速適應環境的變化,減少移栽對樹木生長的影響。一是移栽前先完成樹木的整體評估、測量根系范圍、確定移植目的地等準備工作,用適當的工具挖掘樹木根系周圍的土壤,使根系能夠完全裸露出來。二是選擇適合的水泥漿料或樹脂漿料,根據樹木的大小和移栽的需求進行配比。三是通過專業設備向樹木的根系注入水、養分和保護劑的混合物,確保樹木在移植后有充足的水分及養分供應,減少根系受到傷害。等漿料固化后,將根系固定在新的移植位置即可。
2.淺栽高培土。通過該方法移栽樹木,需要先挖掘淺坑,在坑底均勻鋪設富含有機質和養分的高質量培土,再移栽樹木,然后將能夠提供充足養分、水分的高質量培土填入坑中,確保根系得到充分覆蓋,最后對樹木進行適當的修剪和養護,保持土壤濕潤,促使樹木快速生根。該方法的重點是高質量培土的使用,移栽樹木所使用的高質量培土通常由以下組成:一是腐殖土、腐葉土、腐殖酸等有機質,作用是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有利于樹木的快速生長。二是沙土、黏土、腐殖土等礦物質,作用是保持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三是氮磷鉀等營養元素,作用是滿足樹木的生長需求。相較于其他類型栽種用土,高質量培土的優點是含有豐富的有機質,能夠保持較好的保水保肥性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含有適量礦物質,保證土壤的透氣性和排水性,避免土壤積水及根系缺氧的問題;添加適量的營養元素,可以為樹木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樹木的生長和發育。
移栽后,樹木便進入成活期,成活期長短由樹種、移栽季節和環境條件共同決定,通常在1~3個生長周期。這一階段,技術人員應密切關注樹木情況,分析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問題出現原因采取恰當的養護管理措施,為樹木的存活率、觀賞效果提供保障。
移栽樹木時,技術人員應嚴格控制樹木根系埋深,保證樹木整體平衡度符合要求。移栽后,盡快固定樹干,避免樹木由于土地松軟,或受到暴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沿傾斜方向生長,影響觀賞價值。固定樹干的方式較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為支架固定,即使用長杉木制成的四角柱支撐樹干,該固定方式的優點在于穩定性強,可以有效抵抗外界因素向樹干所施加的作用力。支架固定法的技術要點如下:
1.支撐點與地面的距離約為樹干高度的2/3,長杉木支撐和樹干、地面共同構成穩定的三角形。
2.根據樹干情況決定是否在保留四角支撐的同時增設鋼索支撐,若樹干高度在4~6 m、地徑未超過20 cm,通常只需使用長3 m的長杉木支撐;樹干高度在4~6 m、地徑超過20 cm,則要增設4 條鋼索;若樹干高度超過6 m、地徑未超過20 cm,應使用長4 m的長杉木支撐;樹干高度超過6 m、地徑超過20 cm,同樣需要增設4 條鋼索,以確保樹木存活率達到預期水平。
樹葉的蒸騰作用會大量消耗樹干內部水分,因此,要想避免樹木在移栽后出現缺水的問題,應對樹木進行保濕養護,通過定期噴水,營造濕潤、舒適的生長環境,提高樹木的存活率。在實際工作中,技術人員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使樹木始終保持濕潤狀態。
1.移栽后盡快澆水,為樹木根系提供充足水分,確保樹木能夠快速扎根。另外,出于加快根系生長發育速度的考慮,技術人員可以視情況在灌溉用水中加入適量生根粉。
2.先通過噴水的方式浸濕草繩,再用草繩包裹樹木根基、樹干,最后用濕潤泥漿覆蓋草繩,保證樹干濕潤。
修剪新芽可以幫助樹木合理分配能量,促進健康生長。在實際工作中,有三點需要技術人員引起重視。
1.大樹移栽后,通常會出現大量的新芽,部分新芽會搶奪養分和水分,影響樹木的生長。因此,應該剪除競爭性較強的新芽,保留主干上的健康新芽。
2.及時剪除受損的新芽,促進樹木的新陳代謝。
3.在修剪新芽時,要使用鋒利的修剪工具,避免傷害樹木的樹皮和造成感染,剪口要平整,避免留下尖銳的邊緣,以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施肥方式包括葉面噴肥、樹干注射及土壤施肥,技術人員既要避免施肥過多,導致肥料被浪費,還要避免施肥不足,致使樹木無法獲得生長所需養分,影響樹木的存活率。
1.葉面施肥。大樹移栽后,由于根系被破壞,樹木的營養吸收能力將會受到影響。因此,需要通過葉面噴肥補充樹木所需的營養元素。葉面噴肥的特點是直接將肥料噴灑在樹葉表面,通過葉片吸收營養,快速提高樹木的養分水平,促進樹木生長。一般情況下,移栽初期,由于樹木根系尚未完全適應土壤環境,吸收根總量少且吸肥能力較弱。因此,技術人員可以選擇在氣溫適宜且風力較小的天氣、早晨或傍晚時分,將濃度在0.5%~1.0%的硫酸銨、磷酸二氫鉀或其他速效液肥溶解在水中,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在樹葉表面。噴灑周期通常為每15~20 d 噴灑1 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需要注意的是,葉面噴肥不能完全替代土壤施肥,而是需要與土壤施肥相結合,方可達到最佳效果。
2.樹干注射。如果移栽季節為春夏兩季,技術人員可以在移栽7 d 內通過樹干注射樹木營養液,即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在樹干上鉆孔,將注射器插入孔內,向注射器施加一定作用力,使肥料溶液能夠順利注入樹干內部。注射孔的位置應該在樹干較粗的部位,注射孔的數量和深度需要根據樹木的大小、種類進行合理設置。注射后應及時封孔,避免樹液外流以及感染病菌。相比于根部施肥和葉面噴肥,樹干注射營養液可以直接作用于樹木內部,通過補充多種營養物質,提高樹木的養分水平,加快樹木生根和萌發新芽的速度。
3.土壤施肥。樹木長出新根后,便可以使用常規的土壤施肥法施肥,嚴格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則,避免根系受到傷害。具體步驟如下:一是根據土壤的營養狀況和樹木需求,選擇合適的有機或無機肥料。其中,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無機肥料可以提供快速的營養補給。二是將肥料均勻撒在樹木周圍的土壤上并埋入土壤中,避免肥料直接接觸樹木的根部。施肥量同樣要根據樹木的大小和種類確定,既要避免施肥量不足,影響樹木的生長,還要避免過量施肥導致樹木受損。三是密切觀察樹木生長情況,發現任何異常后及時調整施肥量或種類。
近年,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我國加大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各地為積極響應有關部門提出的號召,紛紛展開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園林綠化工程不僅需要種植行道樹、布置盆栽,還要移栽大型樹木。其中,移栽大型樹木的難度較其他項目更大,對工作方法和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技術人員需要重點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細化作業流程,規范作業程序,通過輸送樹木營養液,采取合適的養護管理,更好地提高樹木的存活率,為現代城市長效、健康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