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
2 0 2 3年第2 0號國家標準公告發布了《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南》(GB / T43466—2023),并將于2024年7月1日實施。該標準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群體,在我國邁向信息化、數字化社會進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為此,《中國標準化》記者采訪了標準主要起草人、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副教授朱莎。
《中國標準化》:請您介紹一下標準制定的背景以及社會需求。
朱莎: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素養評價是培養符合信息時代需求人才隊伍的基礎與前提,是我國教育政策重要內容。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充分認識信息素養培育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開展規模化測評,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和培訓。2019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項目推薦遴選工作的通知》,提出:以課程和實踐為核心建構師生信息素養全面提升的途徑和機制。2020年2月,教育部印發《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強調:大力實施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培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布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在“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開展評測工作。2020年12月,教育部印發《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2020年版)》,首次將“學生信息素養達標率”作為監測和評價我國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然而,國內當前現存的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多是面向大學生的,多是10年前研制的,且沒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的實測調研和實證研究,其科學性和有效性還有待考證。為解決以上問題,起草組研究和建立了一套符合時代要求的、適用于全國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為科學評估我國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據。本標準可為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教育信息化科研機構和在線教育平臺開展學生信息素養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提供支持,通過與標準對應的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方案、評價工具等,來準確評價我國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科學指導我國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培育產生重要作用。
《中國標準化》:請介紹標準的主要內容。
朱莎:本標準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倫理”4 項一級維度和“信息感知意識”“信息應用意識”“信息安全意識”“信息背景知識”“信息原理知識”“信息技能知識”“信息應用能力”“信息融合能力”“信息創新能力”“信息道德”“信息法律”11項二級維度。各一級維度分別包含2~3項二級維度。
《中國標準化》:在國際和國外是否有類似標準,起草組做過哪些研究?
朱莎:一些國際組織與國家已經發布了信息素養相關的標準,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發布的《全球媒介和信息素養評估框架》、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發布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評估框架》、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協會和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發布的《面向學生學習的信息素養標準》、澳大利亞圖書館員協會發布的《澳大利亞信息素養框架》以及我國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等。
2017年初,起草組針對UNESCO及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特區在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成果,開展了大范圍調研,對國內外典型的學生信息素養評估標準/框架的詳細測評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和總結,遴選了核心指標,初步確定了指標框架。2019年—2022年,起草組部分成員參與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修訂工作,主要負責信息科技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和學段特征刻畫。2021年,起草組部分成員參與起草的《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正式發布,主要負責高等學校師生員工數字素養能力規范的研制。2023年10月,起草組部分成員參與了澳門資訊科技課程指引與學歷基本要求的修訂工作,為教育部提供了決策參考。2023年12月至今,負責編制的行業標準《學生數字素養》已經進入送審階段。
《中國標準化》:在此前不久,《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南》(GB/T 43438—2023)已經發布,請問兩個標準是否為系列標準,二者在內容和邏輯上有何關系?
朱莎:《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指南》(GB/ T 43438—2023)和《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中小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南》(GB/ T 43466— 2023)是系列標準。它們分別從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對信息素養進行了評價指南的制定,在內容和邏輯上是相關聯的。雖然兩個標準的指標名稱和具體內容不相同,但是兩者邏輯上均是從意識、思維、能力、社會責任等維度組織與呈現具體指標的,以指導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
《中國標準化》:兩項標準均定性為基礎類,是否意味著在實踐中會產生基于標準的其他創新。在該兩項標準制定過程中是否經歷了實踐驗證,取得哪些效果?
朱莎:兩項標準旨在為中小學教師、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提供基本框架和指導原則。因此,在實踐中,兩項標準可能會根據實際需求產生其他創新,比如針對不同地區學校、不同教齡的教師或不同學段學生群體,進一步制定個性化的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或者評價模型等。這些創新可以更好地滿足實際教學和學習的需求,使信息素養評價更加貼近實際情況。
這兩項標準已被應用于大規模師生信息素養測評工作,實踐結果驗證了兩項標準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例如,起草組依據這兩項標準,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范圍內開展了規模化的師生信息素養的測評,累計采集學生樣本300萬余份、教師樣本150萬余份。實證分析結果被多個地區相關管理部門采納,表明兩項標準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師生信息素養發展水平。兩項標準擬在實施后進一步在全國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評價中開展應用,以更精準地了解我國師生信息素養發展情況,促進師生信息素養不斷提升。這些實踐驗證的效果可以為標準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證明和支持。
《中國標準化》:在起草組的預期中,兩項標準將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對中小學信息素養提升具有哪些影響?
朱莎:兩項標準可為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教育信息化科研機構和在線教育平臺開展師生培訓提供支持,通過與兩項標準對應的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評價方案、評價工具等,對準確評價我國中小學師生的信息素養水平、科學指導我國中小學師生信息素養發展產生重要作用,可形成教師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學生日常培育等產業鏈。
兩項標準有助于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個人開展信息素養評價,通過動態評估與持續性監測促進師生信息素養與專業發展,預期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本標準可解決教師培訓、學生培育相關企業因缺乏師生信息素養標準而導致相關教育資源建設缺乏方向、培訓課程質量參差不齊的困境,使企業更好地了解師生信息素養培訓需求,指引與規范企業相關教育資源的建設,指導其開展更加有針對性的培訓或培育,提高經費使用有效性,為企業帶來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