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究標準化激勵式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1年1至2023年1月接收的76例乳腺癌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8例(常規護理),研究組38例(配偶支持聯合標準化激勵式護理),對比兩組的情緒狀態、生存質量與滿意度。結果:與護理前相比,兩組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有所降低,研究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的軀體功能、特異模塊、共性癥狀與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總滿意度達到97.37%,超過對照組的78.95%,差異均顯著(P<0.05)。結論:在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中,標準化激勵式護理更加科學有效,可使患者感受充分關愛,滿足心理訴求,改善生存質量,提高滿意度。
關鍵詞:激勵式護理,配偶支持,乳腺癌,應用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62
乳腺癌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且發病率逐年提升,患者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1]。當前臨床多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盡管能夠剔除癌細胞,但會對病人身體帶來較大損傷,還會因術后放化療不良反應產生一系列負性情緒,如焦慮、抑郁等,導致生活質量降低。連劍娥[2]研究表明,科學人性的護理可幫助減輕病痛折磨,降低疾病造成的心理影響,加速患者術后康復。在此背景下,激勵式護理被提出,由護士與家屬聯合開展目標激勵、心理激勵、關懷激勵等方式,增強患者信心,取得更好成效。本研究重點分析標準化激勵式護理對乳腺癌患者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至2023年1月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收的76例乳腺癌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成兩組,每組3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40~59歲之間,平均(50.05±2.08)歲;TNM分期為Ⅰ期10例,Ⅱ期28例;研究組患者年齡在40~60歲之間,平均(50.65±2.34)歲;TNM分期為Ⅰ期12例,Ⅱ期26例。全體調查對象的基礎資料具有可比性(P >0.05)。
納入標準:(1)經過病理診斷確定為乳腺癌,且實施手術治療;(2)已婚,家庭完整;(3)了解自身病情,自愿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1)患有認知障礙與精神類疾病;(2)文盲或無法清楚表達自身感受;(3)腫瘤已經擴散轉移。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入院后安排病房,了解病人癥狀、自理能力與心理狀況,開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乳腺癌的認知;術前告知注意事項,營造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術后觀察病情變化,預防感染;遵循醫囑提供藥物、飲食、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服務,并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
研究組采取標準化激勵式護理?;谌诵曰o理角度,乳腺癌患者除了專業的醫療服務,更渴望獲得家人的支持與鼓勵,特別是源于丈夫的關懷與理解。對此,該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融入目標激勵、配偶支持等療法。
(1)目標激勵。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劃分短期小目標,當患者進步時給予獎勵,使其意識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并激發主觀能動性;創建微信病友群,每日發布康復任務完成情況,以身邊術后恢復良好的患者為榜樣,激勵自身建立戰勝疾病的勇氣。
(2)心理激勵。針對患者開展心理狀態評估,對存在較強負面心理的患者開展一對一干預,護士應面帶微笑,語氣和緩地耐心溝通,了解患者病情、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等,在獲取信任后指導其開展深呼吸、放松肌肉等訓練,使其處于相對輕松狀態;室內定期開窗通風,并在窗口擺放新鮮綠植,使病人心情舒暢,增強生命力。
(3)配偶支持。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對丈夫失去吸引力”“家庭破裂”等顧慮,配偶是患者經濟與精神方面的支持者,故在護理中加強了對配偶的宣教,使其理解患者的擔憂與負面情緒來源,接受妻子術后身體變化,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以強有力的家庭支持打消患者顧慮,從而更加陽光自信地面對疾病,不避諱、不逃避,勇敢地追求高品質生活。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負面情緒、生存質量與滿意度指標進行觀察對比,評價標準如下。
(1)負面情緒。分別采用SAS和SDS對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估,分值超過50分則存在明顯的負面情緒,分數越低說明心理狀態越好。
(2)生存質量。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量表(QLICP-BR)對軀體功能、特異模塊、共性癥狀與社會功能進行測評,分數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好。
(3)滿意度。采用院內自制的滿意度量表,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價,最高100分,超過90分為“完全滿意”,75~89分為“基本滿意”,低于7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總數-不滿意)/總數%。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負面情緒與生活質量指標用(x±s)表示,采用組間t 檢驗;滿意度用(n,%)表示,采用組間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
2 結 果
2.1 兩組負面情緒對比
與護理前相比,兩組的SA S和SD 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兩組生存質量對比
研究組的四項生存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2.3 兩組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有1例“不滿意”,15例“基本滿意”,22例“完全滿意”,總滿意度為97.37%;對照組有8例“不滿意”,12例“基本滿意”,18例“完全滿意”,總滿意度為78 .95%,χ2為4. 537%,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據相關報道,我國每年乳腺癌患病人數達到16.9萬,死亡病例4.5萬左右,現已作為女性群體的常見腫瘤之一,對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當前乳腺癌臨床常用手術治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切除組織較多,創口面積較大,特別是術后形體上發生變化,使患者產生較大擔憂和自卑感[3]。部分患者思想活躍,考慮問題較多,過度擔心預后,很容易出現急躁、易怒、情緒低落等表現。對此,應積極開展激勵式護理服務,并加強配偶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夠接受愛人術后變化,并主動開導愛人,調節愛人情緒,使其保持良好心態,順利度過心理障礙期。本研究應用配偶支持聯合標準化激勵式護理,康復效果明顯。
3.1 可幫助減輕負性情緒
護理前兩組的SAS和SDS評分基本相同,差異不顯著(P >0.05);護理后兩組指標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組下降更為明顯,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聯合護理能夠幫助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當前,醫療技術不斷成熟完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得到推廣應用,但患者本身存在對癌癥的恐懼,以及對手術療效的擔憂,常常伴有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加上術后創口較大,對機體造成較大損傷,使術后康復難題增加。以往護理單純注重疾病治療,忽視患者心理對預后的影響。趙翠華[4]指出,激勵護理模式的誕生正是人本化護理理念的重要體現,通過為患者講解術后形體缺陷的彌補方法,如佩戴假乳罩、乳房重建術等,配合語言鼓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等方式,可使患者對疾病、手術有更加充分的認知,并在家人、配偶的鼓勵下,敢于直面疾病,并勇敢地戰勝病魔。
3.2 可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研究組的軀體功能、特異模塊、共性癥狀與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聯合護理可幫助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竹林蓉研究[5]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盡管可提高生存率,但患者的生存質量卻不容樂觀。激勵式護理作為臨床護理新模式,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強調尊重患者的主觀訴求,發掘其潛能與優勢,并加以利用促進疾病康復的干預方法。在此模式下,患者在疾病治療中處于主動地位,能夠改善因病產生的不良心理,有助于樹立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病情,促進生存質量提升。同時,配偶的支持與鼓勵也會使患者驅散內心陰霾,打消“家庭破裂”“夫妻感情受影響”等一系列矛盾心理,對手術和康復信心增強,與此同時,患者的良好心態會促使配偶精神壓力減小,有助于家庭關系和諧,提高雙方的家庭幸福感。
3.3 可提高患者滿意度
研究組的總滿意度達到97.37%,超過對照組的78.95%,差異顯著(P<0.05),這意味著聯合護理可贏得更多患者的認可。在激勵式護理模式下,由護士根據乳腺癌患者身體情況、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心理疏導方案,并聯合配偶支持,幫助病人緩解焦慮,這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這與周芳等[6]的研究結果相同。在她看來,乳腺癌患者面臨生命威脅,加上女性思想較為活躍,很容易術前憂思過度,出現情緒低落、暴躁易怒、失眠等情況,激勵護理可給予患者充足的關心、支持,幫助其建立正確的情緒,并配合丈夫的耐心開導、情感激勵等,對患者產生正面影響,增強康復信心,緩解護患矛盾,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術后患者護理中,通過目標激勵、情感激勵、配偶關懷等方式,可幫助其減輕負性情緒,改善生存質量,對手術和疾病有正確的認知,提高治療信心。
參考文獻
[1]施偉娣.綜合護理干預聯合人性化護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及患者生活質量評價[ J ] . 婚育與健康,2021(7):53-54.
[2]連劍娥.整體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3):12-13,16.
[3]劉潔.激勵式心理護理結合認知行為干預對青年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影響[J].當代護士(??瓢妫?,2018,25(10):144-147.
[4]趙翠華.分析心理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0,20(86):317-318.
[5]竹林蓉.激勵式護理干預聯合配偶支持對乳腺癌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J ] .中國全科醫學,2019,22(S1):245-247.
[6]周芳,吳莉莉,蔡靈芝.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多模式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醫生,2021,59(11):184-187.
作者簡介
朱丹麗,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乳腺癌疾病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