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麗 倪忠梅 王鐵英 李素芳 沈藍 何雪梅
摘 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給予標準化健康教育對患者血糖水平的影響,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方法:選取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紅河醫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展開研究,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劃分為研究組(n =20例)與對照組(n =2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標準化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健康知識掌握等指標情況。結果: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滿意度依次為95%、65%,且研究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空腹血糖水平為(6.09 1.12)mmol/L,對照組為(9.13 1.76)mmol/L,且研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接受標準化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提升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治療滿意度,也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在臨床上推廣使用的價值。
關鍵詞:標準化,健康教育,滿意度,糖尿病,血糖水平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61
糖尿病作為內分泌系統比較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功能出現障礙引起的病癥[1]。患有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血糖上升,患者臨床表現為體質量下降、多飲等,這類疾病短時期不會對患者帶來較大的影響,但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進而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等特點,臨床主要通過藥物治療、飲食、運動等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出現不良的預后。但由于治療效果受患者依從性、自我認知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實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促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有學者研究指出,采用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干預,能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其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2]。本文以40例糖尿病病例為對象,探究其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的病例均來源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紅河醫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共有40例。入選標準:40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缺少完整的資料者;排除存在精神類疾病或意識交流障礙者;排除哺乳及妊娠期患者。利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劃分為兩組,對照組有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5.47±7.6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 3 6±4 . 5 4)年;研究組有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5 6 . 3 2±7. 5 9)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5.38±4.57)年。對比可知,兩組年齡等資料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存在可比性(P >0.05),本次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學會的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醫務人員為患者講解糖尿病特點,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度,叮囑患者科學飲食,嚴格遵循醫囑服藥,注意定期監測血糖水平等。研究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入標準化健康教育。
(1)建立健康管理檔案。糖尿病患者治療周期長,為保證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必須建立疾病管理檔案,便于對患者開展系統性管理。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患者血糖等情況,分析是否出現異常情況給予恰當的處理。(2)建立健康教育小組。由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1名護士長及6名護士,由上述人員明確健康教育內容及計劃,護理人員負責落實各項工作。(3)增加健康教育內容。對于門診就診病例,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病情制定細致的教育方案,通過集體授課方法向其講解糖尿病發病原因、表現、防治方法等知識,每周1次,每次時間為1 h,課后留出10~20 min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對于住院患者,則由責任護士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每周開展1次教育課程,每次1 h。在此基礎上,可利用宣傳手冊等方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對于住院患者責任護士在課后可注意加強不同患者之間的交流,邀請血糖控制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提升患者的學習積極性和知識認知度。當患者出院后門診處設立咨詢熱線,安排專人輪流值班,及時解答患者存在的問題。責任護士也要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叮囑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并發癥發生率。(4)心理護理。醫務人員與患者交流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針對患者的焦慮、不安等情況,重視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視角解決其存在的問題,為患者提供合理的服務。對出現負面情緒的患者,采用交流、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對患者進行疏導,告知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對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5)飲食指導。注意監測患者的血糖情況,醫務人員重視結合患者體質等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在保證每日攝入充足的營養外,不會導致患者血糖出現較大的波動。醫務人員要鼓勵患者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及豆制品,不可食用糖分較高的食物,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之內。(6)運動指導。醫務人員告知患者注意結合自身病情、耐受情況開展持續運動,例如:慢跑、打太極等,不可過度運動避免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1.3 臨床觀察指標
通過葡萄糖氧化酶法對患者空腹及2 h血糖水平進行檢測,對比兩組血糖水平。詳細記錄并對比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用醫院自制的糖尿病知識調查問卷對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情況展開評估,包含基礎知識、血糖監測、飲食知識等內容,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對相關知識掌握越好。借助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治療效果展開調查,非常滿意、一般所處分值依次為>90分、89~75分、不滿意≤74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差異
采用SPSS 21.0軟件對相關數據展開分析,采用(x±s)、%分別代表計量、計數資料,用t、χ2進行檢驗,若P<0.05,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水平
研究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 <0.05),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2.3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血糖水平
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且研究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據如表3所示。
3 討 論
糖尿病是一種因家族遺傳、生活環境等因素引起的病癥,患者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者引發急性代謝性疾病,例如:酮癥酸中毒,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3]。臨床主要采用降糖藥物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雖然治療期間能夠控制血糖水平,但由于必須長時間服藥,加之,部分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不夠了解,使得自身服藥依從性差,從而影響最終的治療效果[4-5]。基于此,對糖尿病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堅持長期遵醫囑服藥,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有學者研究指出,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行為能力及自我管理行為,也能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使其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的狀態[6]。近些年,人們對于糖尿病的認識不斷深入,糖尿病患者行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控制患者的病情,也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狀態[7]。
常規護理重視對患者服藥等方面的干預,忽略健康教育對患者的影響。健康教育要求對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及其服藥依從性,并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效控制自身的血糖水平。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除加強糖尿病知識宣傳、講解外,還必須重視做好患者的飲食指導、心理干預等工作,有利于調整患者的飲食習慣,從而獲得更為滿意的治療效果[8]。必須注意,糖尿病患者接受長時期的治療,極易出現負面情況,進而影響其治療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效果。而健康教育能幫助患者認識到不遵循醫囑用藥產生的不良后果,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當醫務人員發現患者存在負面情緒,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分析出現上述情緒的原因,開展恰當的心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
本次研究證實,兩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存在明顯的差異,且研究組血糖控制效果及治療效果均比對照組好,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糖尿病患者采用標準化健康教育進行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從而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水平及護理效果,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綜上所述,通過標準化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對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及用藥依從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卓亞娥. 糖尿病門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0):142-145.
[2]翟梓銘,林娟.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護理的價值分析[J].黑龍江醫學,2022,46(9):1112-1114.
[3]謝小紅,劉丹,熊慧.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7):54-57.
[4]王秋芳,張金華.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臨床護理路徑標準化管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4):250-252.
[5]楊敏奕.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1,12(3):150-152.
[6]楊攀,朱愛娥,孫銳玲.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健康教育結合個體化飲食結構調整對糖尿病伴腎功能不全患者飲食行為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4):185-187.
[7]孫玉嬌,張寧,張紅梅,等.智慧云住院健康教育平臺的構建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J ] .中華護理教育,2022,19(12):1073-1077.
[8]宋丹蕾.標準化護理干預聯合規范化癌痛護理對喉癌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VA S評分的影響[J ].中國標準化,2023(8):298-301.
[9]張海波.糖尿病護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28):190-193.
作者簡介
何雪麗,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慢性病管理的新方法、新技術。
何雪梅,通信作者,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為慢性病管理的新方法、新技術。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