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進程中,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向數字商務全面轉型。為進一步研究數字商務領域標準,本文建立并詳細闡述了該領域亟需制定標準實證研究方法——標準預判研究分析,并以數據資產標準預判研究進行實例展示,為從標準制修訂源頭切實提高推薦性標準的適用性作出新貢獻。
關鍵詞:數字商務,標準化,實證研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04
0 引 言
數字商務是指通過先進信息技術與商務經濟活動和政府監管服務深度融合,形成由數據驅動為核心、以互聯網平臺為支撐、以產業融合為主線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模式。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率先提出數字商務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和理論研究,制定并出臺《數字商務企業發展指引(試行)》,積極開展數字商務企業的培育和推廣工作。由于數字商務概念較新,相關的標準領域研究方法實例不多。作為轉型的重要保障,標準化是引領行業發展、規范市場秩序、推動流通變革、促進消費升級的技術支撐[1]。為了研究數字商務領域亟需制定的標準,本文在理論研究與標準實踐的基礎上,建立了數字商務標準化實證研究方法——標準預判研究分析。通過對政策依據的分析,理論模型的詮釋,制定研究方法,并提供實證案例,為數字商務領域標準化研究提供參考。
1 政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強調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2]。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作為指導行業標準化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理論依據,致力于到2025年,推動行業標準化發展實現“四個轉變”,即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化工作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國內雙循環促進轉變、標準化發展由規模優勢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3]。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政府相關部門印發了《“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4]。
為深入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通過標準預判研究分析法,進行前期的預制標準研判,以提升行業標準制修訂管理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適用性。
2 全流程理論模型
本數字商務標準化實證研究方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參照政策評估方式設計預制標準主題和要點研究模型。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一是客觀依據和主觀評價相結合。根據對數字商務相關行業存在問題的長期跟蹤和觀察,結合各行業專家標準化研究經驗,在查閱研究相關標準文獻和文本的基礎上,擬定了行業標準制修訂清單。二是當前分析與未來調整相結合。根據前期案頭研究和市場調研的結果,擬定了行業標準制修訂內容要點,作為標準立項和制修訂的參照依據,然后根據行業專家和企業專家研討進行修正,后期在標準制修訂過程中根據具體的調研情況進行調整。三是標準預判與成效評估相結合。在預制標準調研中,將標準主題和內容要點與宣貫實施后的成效評估縱向聯系,在制定標準要求時考慮是否契合市場需求,在衡量標準優劣時考慮如何進行效果評價,在設定指標時考慮如何獲取和分析。
3 預研方法設計
運用數字商務標準化實證研究方法在擬定標準清單時,從三方面著手:一是以國家大力發展的基礎科技和前沿科技為導向,制定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數字商務相關標準;二是考慮從商務科技創新優秀案例中尋找數字商務典型應用標準化線索,旨在樹立標準化典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三是結合長期跟蹤研究數字商務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旨在以需求為導向制定應用程度較高的標準。
在擬定標準主題和內容要點時,根據商務領域標準化管理辦法,以及標準的研究和應用經驗,建議亟需制定的標準預判研究主要內容撰寫要點見表1。
4 實證案例
關于數據資產標準的預判研究如下。
4.1 背景信息
政策與市場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雙輪動力”。一是《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逐漸構成數據基礎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5]。二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數據爆發增長、海量集聚,部分數據經過處理成為重要的數據資產,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在政策法規層面,作為我國數據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數據安全法》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強調具體制度與整體治理框架銜接,并加大數據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注重建設重要數據制度。作為形成數據資產的重要前提,消費領域數據在收集、處理等過程中需要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法》,在確立個人信息保護原則、規范處理活動保障權益、禁止“大數據殺熟”規范自動化決策、嚴格保護敏感個人信息、賦予個人充分權利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
在數據資產的標準規范方面,2 0 2 3年6月深圳市發改委發布《深圳市數據產權登記管理暫行辦法》。2023年1月,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參與編寫的T_NSSQ 024—2022《資產管理 數據資產建設通用要求》等4份數據資產類團體標準正式發布。20 23年11月,浙江省地方標準《數據資產確認工作指南》正式發布,12月5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為首次針對數據資產確認制定的推薦性地方標準。2022年9月,中國國家標準《信息技術 大數據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征求意見稿)》發布。2022年5月,國家標準《信息技術服務 數據資產 管理要求》(GB/T 40685—2021)實施。2020年1月,國家標準《電子商務數據資產評價指標體系》(GB/ T37550-2019)實施,歸口于全國資產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4.2 市場需求
圍繞數據相關政策法規和市場發展需求,研究發現:數據產權問題是一直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難題。在“數據二十條”中,首次提出探索數據產權結構性分置制度,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框架[6]。數據資產評估問題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前提。由于數據資產價值缺乏統一評估標準,市場難以公平衡量,不僅缺少可信度,而且容易形成投融資泡沫。基于公平合理的市場原則,需要框定統一的評估標準,促進數據交易便捷高效。數據資產管理是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保障。數字經濟時代,運營管理者需要對數據進行有效梳理及精細化管理,發揮數據更大的價值,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此外,嚴格的監管措施和信息披露要求,對企業數據資產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規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強化相關信息披露,財政部制定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確認了數據資產入表,明確了數據為交易資產。
目前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基于安全與發展并重的原則,在發展層面遵循數據基礎制度的前提下,可嘗試推薦性標準先行,并進行動態完善,在實際操作中探索制定法律制度規范;在安全層面契合已有的政策法律制度,對標準進行細化和完善,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豐富政策法律制度的實踐案例。
4.3 應用場景
在數字商務領域,以電商平臺為例,標準起草單位可與電商企業聯合制定數據資產分類分級標準,為數據資產產權確立奠定基礎;制定數據資產產權登記管理指南,為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做準備;制定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標準,為數據資產交易提供保障;數據資產管理系列標準,包括數據收集、存儲標準,數據周期界定標準,數據質量評級標準,數據使用規范標準,垃圾數據處理規范,數據安全監管指南等。
政府相關部門需提醒企業制定、應用和公開數據資產分類分級標準,對于數據要素交易和數據安全監管具有重要意義;推動第三方機構聯合企業制定數據資產產權登記指南,并在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定期備案和更新;鼓勵第三方機構聯合企業制定數據資產評估標準,促進信用評級機構推出第三方數據資產評估業務,并獲得數據交易市場的認可;號召大型電商企業與第三方機構聯合制定數據資源管理系列標準,在行業內示范、推廣和普及應用。政府相關部門可制定數字商務企業數據要素交易管理辦法,為數據資產管理和應用達標企業頒發數據交易資質。
4.4 內容要點
可制定數據資產產權登記管理指南,建議根據數據的重要特征和屬性制定產權登記的要點,結合后續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應用場景,制定數據產權行使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產權的有效期、廢止、轉移等相關制度建議。由于數據資產產權在價值變現的作用中非常關鍵,需做開口保留,后續根據數據價值評估標準制定更為細化的產權登記后收益分配制度規范。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推出數據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建立了數據資產登記中心,數字商務領域數據產權登記管理指南已具備一定的應用推廣場景。
可制定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標準,建議根據中國國家標準《信息技術 大數據 數據資產價值評估(征求意見稿)》細化數字商務領域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標準。在《電子商務數據資產評價指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價值評估要素,為數字商務領域數據資產交易和投融資業務需求提供基礎保障。
可制定數據資產管理系列標準,建議根據中國國家標準《信息技術服務 數據資產 管理要求》(GB/T 40685—2021),細化數字商務領域的數據資產管理要求,出臺一系列相關標準,包括但不限于數據收集、存儲標準、數據周期界定標準,數據質量評級標準,為全國范圍內數據共享做準備;制定數據使用規范相關標準時,需要與國際接軌,研究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美國的跨境數據流動等內容,結合國家的相關制度和法律統籌制定。垃圾數據處理規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判斷需求和處理海量數據。數據安全監管指南的重要性應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配合相關政策法律制定和使用該類標準。
4.5 注意問題
數據資產相關標準的制定需注意在處理復雜問題和應用場景時,相關政策法律尚不健全,需要標準先行先試,為政策法律的制定奠定基礎;在相關政策較為明確,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細則時,標準的制定需要自上而下遵從相關的政策法規和制度安排;在涉及商業利益時,需最大化推薦性標準的使用價值,結合企業的實際應用訴求,將企業成熟的經典做法抽象為具有普適性,可示范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的標準。
5 結 語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在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電子商務推薦性標準在國內的時效性和實用性不強、在國際上的互認性和影響力不高等問題彰顯,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子商務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進入數字時代新發展階段,希望以電子商務向數字商務全面轉型為契機,通過嚴謹有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方法,加強標準制修訂前的預判研究,為進一步建立適應市場需求,能夠快速響應的行業標準體系,服務企業創新發展奠定研究基礎。本文在論述中尚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上海:持續推動商務領域標準化建設[ N ] . 國際商報,2022-02-22(007).
[2]新華社.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大會召開 習近平致賀信 [EB/0L].(2016-09-12)[2023-09-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12/c_1119554153.htm.
[3]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EB/OL].2021-10-10.http://www.xinhuanet.com/2021-10/10/c_1127943309.htm.
[4]《“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Z].
[5]更好釋放數據要素潛能[ N ] .南方日報, 2 0 2 2 -11-2 9(A04).
[6]孫寶林.大力推動數據確權 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 [N].人民政協報,2023-06-12(009).
作者簡介
陳晶晶,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商標準化和互聯網治理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