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靜 陳浩 盛田田

摘 要:為充分發揮標準化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性作用,鼓勵經營主體研制和執行高標準,增加中高端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青島市創新性地開展了標準先進性評價活動。本文以近年來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工作實踐為基礎,從評價機制建設、評價產品和服務目錄確定、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激勵政策等方面深刻總結了青島模式創新經驗,深入剖析了在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標準,先進性評價,質量,青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19
0 引 言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黨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標準作為國家質量基礎,是推動質量變革的關鍵因素,為充分發揮標準在質量提升方面的引領性作用,實現供給體系向中高端轉變為中心任務,從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開展了有益探索。國家層面:市場監管總局實施了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通過標準化專業評估機構對企業公開的標準開展比對和評價,強化社會監督[1],截至目前,我國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重點領域達265個,累計共有1900多家企業的3200余項標準成為“領跑者”[2]。在地方層面:深圳市、上海市、江蘇省、湖北省等省市陸續開始探索實施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開展本區域的標準先進性評估工作。
2019年以來,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大力推進“青島標準”建設,創新開展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以先進性評價工作為抓手,用高標準助力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提升、高端品牌發展。標準先進性指同行業可比范圍內,企業產品(服務)執行的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中核心指標處于領先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或填補國內、國際空白。開展標準先進性評價活動旨在鼓勵經營主體研制和執行高標準,強化標準在推進技術進步、質量提升的引領作用,推動產品(服務)高質量發展。
1 青島實踐
1.1 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為推動“青島標準”的落地,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關于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的意見》《國家標準委等十部門關于開展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方案》以及采用國際標準等的要求,強化先進標準在推進技術進步、質量提升的引領作用,建立完善的青島標準評價體系,確保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結合青島市實際,制定了《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辦法》。該評價辦法規范了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的適用范圍、主管部門、評價機構的設置及條件、評價的程序、監督管理等各方內容,為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是開展評價工作的“指揮棒”。
1.1.1 評價主體
青島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為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對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機構的指導、監督、管理。為確保評價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市主管部門依法通過政府采購服務方式委托評價機構開展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工作。評價機構為權威技術機構,在一定范圍內有較高的知名度或者權威性,評價機構在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獨立開展評價工作。
1.1.2 評價對象
我國現行標準體系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政府主導的標準更多屬于保障型和基礎型的標準,標準體現的更多是“基本要求、滿足大多數企業的需求”,具有創新型和引領型的標準很少。政府標準側重的是發揮標準的規范、統一作用,不側重于引領作用,難以為社會提供先進標準[3],而企業標準、團體標準作為經營主體主導制定的標準,更能反映經營主體創新能力及產品(或服務)質量水平,成為先進標準評價的主體。故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對象確定為在青島市注冊的企業或其他組織所研制制定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
1.1.3 評價程序
評價程序應分為確定評價產品和服務目錄、制定評價細則、組織企業申報、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按評價細則組織評價、對先進標準名單進行公示后統一對外發布等六部分。評價細則應由評價機構按照行業特性提出,并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以確保評價方案及細則的科學性、權威性、公正性。通過組織企業申報,可以讓企業更加了解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及政策,促使企業積極申報并主動提升自身企業標準的技術指標,同時通過申報材料審核評估機構能夠更加深入了解企業產品(服務)技術狀況,為制定出科學、適用的評價細則奠定基礎。
1.1.4 評價方法
評價工作以產品或服務標準核心技術指標評價為主。核心技術指標的評價工作應在細則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定,技術指標比對的范圍應包括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
1.2 組織開展評價活動
1.2.1 確定評價產品和服務目錄
確定評價產品和服務目錄是開展評估的第一步,納入目錄中的產品和服務方可開展評價活動。青島采用公開征集的方式,在廣泛征集的基礎上,根據本市產業發展特點,同時統籌考慮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情況、消費者關注程度、標準對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效果等研究確定產品和服務目錄。
目錄的確定建立在深入的調研分析基礎之上。對企業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進行了自我聲明公開的企業標準、社會團體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進行自我聲明公開的團體標準進行了摸底了解,分批次向全市公開征集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或有效填補國內、國際空白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根據征集到的標準項目,全面搜集、梳理相關國內外標準文獻資料,包括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以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進行標準指標的先進程度比對和所對應檢驗方法的適用性比較,初步判定所征集標準的先進性程度。必要時,進行實地調研查看,了解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市場容量、需求規模、競爭格局等相關信息。根據調研摸底情況,結合青島市產業特點,由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分批次發布《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產品和服務目錄》。
1.2.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評價指標體系是開展標準先進性評估的依據,直接影響評估結果。市場監管總局實施的企業標準“領跑者”評價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由基本要求(門檻)、基礎指標、核心指標、創新性指標構成,通過對企業標準中基礎指標、核心指標、創新性指標的綜合評價,劃分企業標準評價等級[4]。地方層面開展評估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各不相同,大多數省份以企業標準技術指標先進性、創新性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有些省份還綜合考量企業標準編制規范性、標準實施效果、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標準化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內容[1],如上海標準先進性評價內容包括基本要求、關鍵性指標、標準規范性、標準實施成效等內容。考慮到標準規范性、實施效果等不是體現標準先進性水平的關鍵因素,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主要從產品創新、符合產業政策引導方向、填補國內(國際)空白、嚴于國家行業標準、清潔生產、產品安全健康環保、消費體驗、行業特殊要求等八個方面確定主要技術指標。如家用或類似用途電冰箱產品標準的評價指標選取了能效指標、性能指標(負載溫度回升時間、冷凍能力、冷卻能力、降溫能力、噪聲)、除菌、抗菌、凈化和智能化水平等指標。其中,能效指標及除菌、抗菌、凈化要求主要是從產品的安全健康環保方面考慮提取的指標;性能指標主要是從提升消費體驗方面考慮提取的指標;智能化水平主要是從產品創新方面考慮提取的指標。評價指標的選取原則上為可量化的指標,選取好評價指標后,指標值的確定對評價工作至關重要。指標值的確定建立在對全市同類型產品性能指標的摸底調查及執行標準技術指標水平調查基礎之上,并全面比對現行相關標準,經行業領域權威專家經證后給出。對于具備數值特性的指標,其具體數值的驗證盡量采用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檢測。
1.2.3 組織經營主體申報并進行評價
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采用經營主體自愿申報的方式。由經營主體按照管理辦法要求提報標準文本、產品(服務)檢驗報告及產品(服務)基本信息等資料,由評價機構進行材料初審和技術評價,評價機構根據評價結果出具評價報告(評價程序見圖1)。
1.3 健全完善激勵機制
通過各類媒體加強對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及政策進行宣傳,讓企業及消費者更加了解這項制度及政策。以新聞發布會、對獲獎單位公開通報等形式積極向社會推薦涉及青島標準先進性的產品、服務或管理模式等,提升“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青島標準先進性”逐步打造出“青島標準”品牌。
2 標準先進性評價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企業的執行標準數量及水平有限
一方面,市級區域內進行企業產品自我聲明公開的經營主體數量有限,截至2023年6月,青島市已有8310家企業通過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進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但相較于同期全市實有經營主體總數(2,094,461戶)仍有較大差距,仍有相當大部分的企業沒有依法公開其執行的標準,且在公開的標準中部分企業執行的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另一方面,通過調查發現在已經公開的標準中仍存在技術指標體系不完善、試驗方法不完善或不合理、標準編寫不規范等諸多問題,導致符合標準先進性評價要求的標準數量基數不高。而且,評價過程中發現,很多企業為了在質量監督檢查中順利過關,把自我聲明公開標準定得很低,遠低于企業的產品(服務)質量內控標準,出現了產品(服務)實際性能遠高于公開執行標準的現象。
2.2 企業參與積極性有待提升
從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形成并實施以來可以發現,盡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該項活動中,但是參與企業的絕對數量仍然比較少。自2019年開展青島標準先進性評價活動以來,共征集到164項申請標準,占自我聲明公開標準的比例仍然較低。
2.3 服務類標準評價難度較大
通過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進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的標準以產品標準為主,服務標準數量較少。2023年8月的企業標準聲明數據統計月報顯示,制造業聲明公開標準數量最多,占到了總數的53.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領域聲明公開標準數量僅占25.4%。而且,服務類領域的標準文本內容多為定性的描述,且缺少定量指標,很難提煉出較高水平和質量的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自評價活動開展以來,僅征集到5項服務類標準項目,約占全部申請項目的3%,截止目前,僅有1項服務標準被評為青島先進標準。
3 開展標準先進性評價活動的建議
首先,各地方政府可依據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出臺細化對通過先進性評價的企業的優惠政策,讓企業直觀感受到高標準帶來的紅利,同時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對市場的“硬承諾”和對質量的“硬約束”各種措施,以確保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指標在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
其次,各級政府部門應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針對企業參與積極性不足的問題,地方政府在開展標準先進性評價活動時應加大活動的宣傳推廣力度,開展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實施培訓工作,同時借助電商平臺、網絡直播等媒介讓大眾更直觀地了解先進標準,對通過評價的企業及其產品(服務)進行推介活動,為消費者擇優選擇提供參考和借鑒,使企業及消費者在標準先進性評價制度實施過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最后,鼓勵各級標準技術機構、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檢驗檢測機構等利用專業技術優勢,結合地區、行業產業特點及企業在先進標準研制、知識產權與標準化融合發展、先進標準使用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問題,開展行業標準先進性評價前期培育、參與活動等工作。特別是針對服務業,建議鼓勵評估機構聯合服務類行業協會、服務業龍頭企業共同研究先進標準評價方法,促進服務類企業標準對標評估工作。
參考文獻
[1]安彥紅.地方層面企業標準“領跑者”評估的實施探析[J].中國標準化,2022(20):122-125.
[2]企業標準領跑者管理信息平臺官網[EB/OL].(2022-06-30)[2023-09-10].https://www.qybzlp.com/.
[3]張書.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實施現狀及對策研究[C]//中國標準化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第十六屆中國標準化論壇論文集.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2019:5.
[4]“領跑者”標準編制通則:T/CAQP 015—2020[S].
作者簡介
許靜,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研究與技術服務。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