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桑樹在我國被廣泛栽培,可用于桑蠶飼養、桑葉茶、桑椹果酒等領域。通過探討桑樹種植技術,促進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九龍街道波凹村栽桑養蠶產業發展。為提高栽桑養蠶產業效益,給桑樹種植和相關產業提供指導和建議,從桑園選址、土地的選擇、品種選擇、桑樹的種植形式、桑園管理等方面探討桑樹種植技術,從樹形養成、桑園耕耘、病蟲害防治、適時施肥、科學除草及灌溉排水等方面分析桑園管理措施,另外強調建立規范化的桑園,并加強技術培訓,以確保桑樹種植的成功。
關鍵詞 桑樹;種植技術;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九龍街道波凹村
中圖分類號:S888.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77
具有無污染、無公害、綠色環保等特點的桑園,產出的桑葉和桑椹受到廣大桑、蠶農及消費者的青睞。探討桑樹種植技術,加快桑園建設,縮短樹形養成年限,加強肥培管理,有助于確保桑園收獲高產優質的桑葉或桑椹,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村經濟效益。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九龍街道波凹村栽桑養蠶歷史悠久,如何科學選擇桑樹種植區域、合理搭配栽培技術等是當地桑、蠶農重點關注的問題。
1 自然地理環境
六枝特區地處東經105°08′~105°43′、北緯25°59′~26°33′,距省會貴陽市172 km,距六盤水市中心城區98 km,是“中國涼都”六盤水市的東大門,自然條件優越。境內氣候溫和宜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4.5 ℃,極端最高氣溫34.1 ℃,極端最低氣溫-5.6 ℃;年降水量超1 476.4 mm,無霜期在294 d左右;平均海拔1 350 m,海拔最高點2 126.9 m,最低點609.5 m。
九龍街道是六枝特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連大用鎮,南接落別布依族彝族鄉,西靠新窯鎮,北抵銀壺街道,距特區政府3.50 km,行政區域總面積50.21 km2。波凹村位于九龍街道南部,面積4.5 km2,轄4個村民小組,共272戶1 172人,耕地面積41.13 hm2,其中水田18.80 hm2,旱地22.33 hm2。
2 桑樹種植技術
2.1 桑園選址
波凹村建立新桑園,通常從農業生產的全局出發,結合路、林、水、田等基礎條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適當集中的原則。建桑園時要從長遠考慮,充分了解當地的氣象、土質、水源和地下水位等情況。桑園應具備完善的排灌系統,做到旱能灌、澇能排。桑園還應遠離污染源,如火電廠、烤煙地等,避免桑葉、桑椹受污染。
2.2 土地選擇
桑樹適應性強,一般土地均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有機質含量1.5%以上、pH值在6.0~7.5,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溫度18~32 ℃,陽光充足的地塊為宜。種植時宜掌握先近后遠、先肥后瘦的原則。
2.3 品種選擇
桑樹品種應具有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環境等特點,通常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桑苗。目前在波凹村種植的品種主要有桑特優2號、粵桑51號、桂桑62號、農桑14號、桂桑6號等。
2.4 桑樹的種植形式
合理的種植形式能保證桑樹有充足營養、便于管理作業,主要與光能利用、土地性能、品種、種植密度等有關。桑樹可采用單行密株、雙行密株、平行密株等種植形式,波凹村采用單行密株和雙行密株低干樹形[1]。
2.4.1 種植時期
種植時間一般在桑樹落葉到來年發芽前。波凹村通常在桑樹落葉至來年2月底前種植,以冬、春種植為主。冬季種植多在桑樹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春季種植一般在土壤解凍后到發芽前。
2.4.2 種植方法
桑樹種植應根據樹形而定,波凹村種植戶若采用雙行密株低干樹形,則寬行行距為0.8 m,窄行行距為0.3 m,株距為0.2 m,667 m2種植5 500~6 000株;采用單行密株低干樹形,則單行距為1.0 m,株距為0.33 m,667 m2種植2 000~3 000株。種植前要開好排水溝,深翻土地,翻耕深度以0.25~0.35 m為宜。同時,施足基肥,基肥以土雜有機肥為主[2]。每667 m2施土雜有機肥5 000~8 000 kg,復合肥30~55 kg。要根據氣候等分級種植,深度以根頸埋入土中0.07 m為宜。種植后澆足定根水,并澆灌2~3次水。桑樹發芽前,在距地表0.15 m處,剪去桑樹枝條。
2.5 桑園管理
2.5.1 樹形養成
桑樹樹形分為自然形和剪伐形兩大類。桑樹任其自然生長,多數形成高大的喬木桑,這種樹形稱為自然形。自然形的桑樹,枝條短細、雜亂、葉形小而薄,花果多,采葉、管理都不便,產量低,葉質差,不符合蠶桑產業要求。由人工合理剪伐養成的樹形,稱為剪伐形。因此,波凹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種植桑苗后根據品種特性、環境條件和蠶桑產業要求,應用伐條、疏芽、整枝、剪梢和摘芯等一整套剪伐技術,培養成一定的樹形,采養結合,保證桑樹高產穩產和延長盛產年限。
2.5.2 桑園耕耘
1)改善土壤結構。由于人為采摘、機械操作等作業,以及降雨、排灌系統工程等導致桑園土壤板結、通氣性差、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土壤養分不足,進而影響桑樹正常生長。耕耘可使桑園土壤疏松、多孔隙,改善土壤透氣性和保水能力。2)改善土壤化學性質。耕耘后,桑園土壤中微生物總數顯著增加。3)促進新根發生。耕耘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為根系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促進了新根的發生;耕耘會切斷一部分根,促使發生新根,增加根系數量,增強根系的吸收機能,加深和擴大根系吸收面,有利于桑樹生長。但在桑樹生長期,要防止傷根過多,否則會削弱根系的吸收能力,造成養分損失。4)其他作用。耕耘還有抑制、消滅部分病蟲害和消除雜草的作用。桑園中耕松土打破原有土壤中毛細管結構,減少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增強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效果。
2.5.3 病蟲害防治
波凹村桑樹病蟲害主要包括桑樹白粉病、桑天牛等,應及時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進行防治。桑樹白粉病發病初期需要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懸浮劑2 000倍液或者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每隔7~
10 d需要噴灑1次殺菌劑+葉面肥+蕓苔素內酯+營養液進行防治。桑天牛主要發生在桑樹新芽萌發期及新梢長出初期,通常出現在桑樹主干上,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 500~5 000倍液進行預防。在桑白粉病發生時需要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全面噴霧防護。防治桑樹病蟲害時,只有保證防治措施全部落實到位,才可以避免后期桑樹長勢過旺及影響產量等現象發生。一旦發生桑樹病害,應及時使用農藥進行防治,同時要對桑園進行合理施肥、灌溉及除草等[3]。
2.5.4 適時施肥
波凹村一般高產桑園每采葉1次追肥1次,分為春、夏、秋、冬施肥。1)春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春季桑樹發芽前15~20 d,每667 m2施硝酸銨或碳酸銨20~35 kg。2)夏、秋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根據生產需要,每采葉1次追肥1次。施肥15 d后才可采桑養蠶。3)冬肥。以基肥為主,桑樹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結合桑園土壤耕耘施入基礎性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為桑樹來年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桑樹生長過程中,要適量施肥。通常,施肥時絲繭育桑園氮、磷、鉀質量比為10∶4∶5,種繭育桑園氮、磷、鉀質量比為5∶3∶4,果桑桑園氮、磷、鉀質量比為10∶3∶10,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注意避免肥料浪費與土壤污染等問題,以免導致桑樹生長不良[4]。
2.5.5 科學除草
波凹村桑園雜草危害嚴重,影響桑樹生長發育。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雜草,不同雜草的發芽期和生活史各不相同。雜草不僅與桑樹爭養分,還影響桑園透光、透氣,抑制桑樹生長,降低桑葉產量和品質。在雜草叢生的土地上施肥,需要增施25%的肥量,才能達到除草后施肥的同樣效果,可見雜草對桑樹生長的不利影響。雜草能助長害蟲、病菌的滋生、蔓延,危害桑樹發育。及時除草是桑園管理的重要工作,對幼齡桑來說,更為重要。桑園除草時期和方法要根據雜草種類和生長情況,因地區、季節制宜,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防止雜草叢生[5]。
2.5.6 灌溉排水
當土壤水分適宜時,桑樹生理機能活動最活躍、生長快,能產出高產優質的桑葉及桑椹。但是,一年中雨水不均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波凹村常常會遇到土壤水分過多或不足的現象,使桑樹水分平衡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調,造成桑樹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葉片枯黃脫落,桑葉減產、品質降低,嚴重時整株死亡。做好排灌管理工作,是保證桑園穩產高產、收獲優質桑葉及桑椹的前提[6]。
1)灌溉。桑園的灌溉必須與防旱相結合,不僅要建立排灌系統,采用適當的灌溉方法,還要從桑樹品種和栽培管理等方面采取對策。遇旱如供水不及時,就會嚴重影響桑樹生長,降低桑產葉量。在桑園施肥方面,防止偏施氮素化肥,應增施磷、鉀肥,提高桑樹的抗旱能力,多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2)排水。桑園的排水系統是防澇的重要支撐。要經常注意疏通溝渠,使水暢通,做到雨后不積水。低凹地區建立排水系統,不僅能及時排除積水,而且能降低地下水位,做到排灌兩用。低凹桑園采用每行開廂起壟,即每行開廂,溝深40 cm以上。平地桑園以
2行或3~4行開廂,溝深25 cm以上。桑園四周做好開溝排水工作,溝寬、深為60~90 cm,通向河道或池塘。及時做好被洪水沖刷或被淹沒桑園的管護工作。
3 桑樹種植建議
3.1 建立規范化桑園
規范化桑園可以有效地展示種植效益和種植技術,激發桑、蠶農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種植技術。最重要的是,規范化桑園可以充當桑、蠶農之間的交流平臺,讓他們分享實踐經驗。這種信息交流有助于建立一個更緊密的社群,促進農村內部的合作和互助。
3.2 加強技術培訓
加強技術培訓可以幫助桑、蠶農更好地了解蠶桑產業發展現狀,掌握栽桑養蠶技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例如,波凹村一農戶首先到廣東省務工學習栽桑養蠶技術,隨后在2018年栽桑超6 hm2,2020年開始養蠶,2021年起每年養蠶200張左右。同時,該農戶組織周邊農戶開展培訓活動,并吸引周邊農戶到桑園務工,增加周邊農戶的收入。該農戶還吸引了周邊縣區桑、蠶農參觀學習。
4 結語
近年來,六枝特區蠶桑產業發展止步不前。為了使蠶桑產業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對桑樹種植技術的研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桑園產葉量,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也有助于改善土壤質量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桑、蠶農的生活水平,實現鄉村振興繁榮和生態環境改善。
參考文獻:
[1] 李幼森.桑樹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
[2] 王美嬡.桑樹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9):340.
[3] 范賢超.桑樹病蟲害防治管理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8):92-93.
[4] 依巴代提·塔依爾.桑樹藥用價值及種植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11):90-91.
[5] 朱明廣,張恩銳,劉國鋒.桑樹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2):188-189.
[6] 佚名.桑樹資源功能物質研究與食藥用開發[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3(8):36.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4-01-08
作者簡介:穆賢華(1972—),中專,農藝師,主要從事農學研究。E-mail:21098796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