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紅樺是我國常見的綠化造林樹種,在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病蟲害的發生,會影響紅樺成活率與林業發展水平。為推動林業發展,以甘肅省白龍江林區為例,著重對紅樺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 紅樺;病蟲害;防治技術;甘肅省白龍江林區
中圖分類號:S792.1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78
白龍江林區位于甘肅省南部、西南部,總面積
12 188 km2。林區內樹種豐富,喬木種類上百種,居全省諸林區之首,主要樹種包括岷江冷杉、巴山冷杉、紫果云杉、粗枝云杉、紅樺、青杄、油松、華山松及紅杉等,其中紅樺種植面積約0.67 hm2。紅樺具有水源涵養功能強大、樹勢優美、生長迅速、萌蘗性強、材質堅韌等優點,是快速改善生態環境和營造景觀林時優先選擇的優良鄉土樹種。白龍江林區倡導在林業建設中大力發展紅樺育苗產業,在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公益林建設中積極推廣紅樺造林。近年來,白龍江林區紅樺栽培造林時病蟲害問題頻發,嚴重影響生態建設效果。1)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大、種類多,影響嚴重。紅樺種植過程中,葉銹病、落針病發生嚴重,占全區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的60%左右,對林區森林資源影響很大。病蟲害成為阻礙林區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同時發生2種及以上病蟲害的情況增加,防治難度不斷加大。在一些低海拔林區,葉銹病、落葉病及狹冠網蝽、蛀干害蟲等病蟲害同時發生,導致大量植株死亡。因此,對白龍江林區紅樺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進行探討,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立枯病
立枯病是白龍江林區紅樺栽培造林時常見的一類真菌性病害,發病率在20%~50%,主要由鐮孢菌、腐霉菌、絲核菌等誘發[1]。立枯病癥狀主要包括種芽腐爛型、莖葉腐爛型、幼苗猝倒型、苗木立枯型,相比較而言,紅樺感染立枯病后最常出現的病癥類型是幼苗猝倒型和苗木立枯型。幼苗猝倒型主要表現為幼苗的基部腐爛,呈水浸狀,幼苗逐漸倒伏,葉片依然呈綠色。苗木立枯型主要表現為根部皮層逐漸腐爛,病苗逐漸枯萎死亡,枯死后并不會倒伏。引發紅樺立枯病的原因較多,育苗地低洼積水、土壤板結、溫度過高等,均會增加紅樺發生立枯病的概率。
紅樺立枯病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認真做好育苗準備工作。合理選擇育苗地,并在育苗前使用38%惡霜嘧銅菌酯等藥劑對苗床土消毒,殺滅土壤中的致病菌。使用敵克松等藥劑拌種,或使用種衣劑包衣,預防立枯病的發生。2)選定苗床后深翻晾曬土壤,深度以30 cm為宜,將病殘體翻入土壤深層,加快腐爛分解。3)重視育苗管理,密切留意出苗情況,一旦發現有病苗要及時剔除。4)降雨后要及時中耕,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通透性,提升苗木抗病力。做好清溝工作,保持排水溝暢通,避免積水。5)出苗后做好施肥工作,施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施基肥為主、追肥為輔。6)密切留意紅樺生長狀況,一旦發現有患病株,應當及時交替噴施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每隔7 d噴藥1次,連用2~3次[2]。
2 根腐病
根腐病在白龍江林區紅樺栽培造林時亦有較高的發生率,該病主要由腐霉、鐮刀菌、疫霉等真菌引起,會對幼苗及成株造成較大的危害。初期大多是紅樺須根、支根率先發病,然后延伸至主根,隨后根部逐漸腐爛,導致樹木對水分及養分的吸收能力下降,葉片逐漸發黃,在午后光照強烈時葉片會萎蔫,根皮變為褐色,嚴重時整株死亡[3]。引發紅樺根腐病的原因較多,例如,育苗地和造林地塊排水差、土壤黏重,影響根系呼吸,導致根腐病的發生;苗木修剪過重,傷口沒有及時愈合,真菌從傷口處侵入誘發根腐病。
紅樺根腐病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育苗或造林時,禁止選擇低洼易澇地塊;在種植地設置暢通的排水溝,確保能夠及時排出雨水,防止積水引發根腐病。2)做好中耕松土工作,為紅樺營造疏松透氣的土壤環境。3)定期修剪整形,營造良好樹形,增強樹勢和抵抗力;分別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噴施磷肥,使果蒂增粗,促進植株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一旦發現病株,應當及時將其拔掉帶出林間燒毀或深埋處理,防止真菌傳播擴散。4)針對患病的紅樺,建議交替噴灌40%根腐寧1 000倍液、50%多菌靈1 000倍液,每隔7 d用藥1次,連用2~3次可起到顯著效果。
3 葉銹病
葉銹病會對紅樺的葉片、葉柄、嫩梢、冬芽產生較大的危害,嫩梢患病后形成潰瘍斑點,芽若患病嚴重3周后干枯死亡;葉片患病后出現一些黃色的斑點(見圖1),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斑點不斷融合擴大成為較大的斑塊,同時葉片背面柄部隆起,后期葉片出現大量的孔洞,然后逐漸脫落。紅樺葉銹病的發生和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尤其是在高溫潮濕環境下,紅樺葉銹病的發病率明顯升高[4]。
紅樺葉銹病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科學選擇紅樺品種,確保所選樹種具備較強的抗病性,可選擇雙色紅樺、白皮紅樺。2)合理控制紅樺的栽培密度,每667 m2紅樺苗數可在1 500~2 000株,避免過度擁擠影響采光通風,誘發疫病。3)重視對混交林的營造,例如,在比較濕潤肥沃的土壤條件下,營造紅樺與云杉、紅樺與冷杉的混交林均能很好地形成復層林冠。保持林間生物多樣性,可增強林分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行間混交主要用于種間矛盾較小的樹種混交。4)加強施肥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施肥量,禁止濫用氮肥。5)造林前選擇使用優質壯苗,禁止使用劣質苗;一旦發現有病芽,要第一時間摘除。6)入冬之后,應當統一集中清掃干凈病源,預防葉銹病的發生;若確診為葉銹病,應當及時交替噴施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退菌特1 000倍液,每隔7 d噴藥1次,連用2~3次[5]。
4 白粉病
白龍江林區進行紅樺栽培及綠化造林時,白粉病有較高的發生率,春季、秋季是紅樺白粉病的高發期,濕度大、通風差的紅樺林受害最重,尤其是1~2年生的幼苗最易患病。患病紅樺的葉片變薄,樹苗變得細小,葉片上長出一些斑塊,遍布白色的粉末,尤其是葉片背面最多,后期葉片逐漸萎縮發黃,提前凋落,嚴重影響樹苗生長。造林時紅樺栽植密度過大會增加白粉病的發生率。
紅樺白粉病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科學選擇樹種,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高抗病性樹種進行綠化造林。2)造林時應當選擇無病無蟲健壯的苗木,嚴格做好苗木檢疫工作,防止苗木攜帶致病菌。3)提高清園意識,及時將林間的病枝、病芽、病梢、病葉叢等清理干凈并統一燒毀處理,防范病菌傳播擴散。4)育苗及綠化造林時,應當合理控制好種植密度,密度不可過大;栽植后要認真做好修剪整形工作,營造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條件,增強樹勢,預防白粉病的發生。5)提高水肥管理意識,根據紅樺的長勢及需水、需肥規律,及時進行澆水、追肥,滿足紅樺對水肥的需求。6)密切留意紅樺生長狀況,一旦發現有病株要及時修剪處理,交替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25%百菌酮可濕性粉劑1 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百菌酮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每隔7 d噴藥1次,連用2~3次[6]。
5 金龜子
金龜子屬鞘翅目昆蟲,在紅樺栽培造林時較常見。金龜子成蟲,主要在夏季交配,交配后將卵產在樹根一旁的土壤當中,會對紅樺的葉片、花、芽、果實等造成較大的危害,尤其對葉片影響較大。被金龜子啃食過的葉片會出現大量孔洞,變為網狀,僅留下主脈。金龜子成蟲主要在夜間活動,尤其是19:00—22:00。
金龜子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在金龜子幼蟲危害較嚴重的時間段,用50%辛硫磷拌細土后開溝撒施,撒藥后澆適量水,控制好用藥量,一般每平方米用藥3 g左右,可有效誘殺幼蟲,減輕其對紅樺的危害。2)推廣應用綠色防治技術,在金龜子成蟲危害盛期,可在林間懸掛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誘殺成蟲。注意定期清理害蟲尸體,以維持良好的殺蟲效果,有效減少林間金龜子數量。還可配制糖醋液,將糖醋液裝入容器懸掛在紅樺上,高度為1.5 m左右,引誘金龜子飛入將其殺滅,同樣注意每天做好害蟲尸體清理工作。3)對于受害嚴重的枝干,建議短截處理,帶出林間統一燒毀深埋。4)重視人工防治技術的應用,傍晚在樹盤下鋪墊塑料布,搖動樹枝讓金龜子掉落,然后撲殺或者喂雞。5)金龜子成蟲數量較多時,建議交替噴灌40%辛硫磷乳油600倍液、50%對硫磷乳油1 500倍液,每隔7 d用藥1次,連用2~3次[7]。
6 金針蟲
金針蟲是紅樺綠化造林時常見的一類鞘翅目害蟲,被稱為鐵絲蟲,呈圓柱形,顏色為金黃色,身體較堅硬。金針蟲主要以幼蟲對紅樺的危害最嚴重,該害蟲主要在土壤中生活,可從莖部鉆入莖內啃咬,進而將主根咬成亂麻狀,導致被危害的紅樺逐漸枯萎死亡。金針蟲適宜的活動溫度為7~20 ℃,因此春季和秋季是金針蟲活躍期,此時其對紅樺的危害最嚴重。
紅樺金針蟲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播種育苗前做好藥劑拌種工作,將紅樺種子和辛硫磷按照4∶1的比例拌勻后堆悶5 h再晾曬播種,可有效預防金針蟲等蟲害的發生。2)播種育苗時可開溝撒施適量的50%辛硫磷乳油拌細沙,對金針蟲可起到防治效果。3)可使用食物誘殺金針蟲,在林間挖坑放入土豆、甘薯等食物引誘金針蟲,然后在次日進行人工捕殺,減少林間金針蟲基數;還可將麥麩和晶體敵百蟲等藥劑混合均勻后制成毒餌,誘殺金針蟲。4)對于被金針蟲危害較重的紅樺,可在其根系周邊土壤澆灌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溝施3%呋喃丹顆粒劑,均可起到顯著的治療效果[8]。
7 象鼻蟲
象鼻蟲也被稱為象甲,該害蟲以為害紅樺的葉片為主,受害葉片邊緣缺刻;若果實受害則極易造成落果。同時,象鼻蟲可蛀入樹干蛀食韌皮部和木質部,且會排出糞便造成污染,嚴重影響紅樺的生長。
紅樺象鼻蟲防治技術要點如下。1)重視人工捕殺。清明節前后,可在樹下鋪墊塑料膜,然后晃動紅樺讓成蟲掉落,最終將其殺死即可,一般每間隔4 d左右人工捕殺1次。2)可采用膠環捕殺技術,在成蟲危害盛期在紅樺的樹干上捆綁膠環,阻止成蟲上樹,避免對樹木造成危害。3)對害蟲天敵進行保護和利用。螳螂是象鼻蟲的天敵之一,在成蟲危害盛期釋放螳螂,減輕象鼻蟲對紅樺的危害,但要注意釋放益蟲后禁止噴施化學殺蟲劑,防止誤殺益蟲影響蟲害防治效果。4)象鼻蟲成蟲出土時,建議在傍晚時間段澆灌50%辛硫磷乳油250倍液殺滅成蟲;成蟲上樹產生危害后,及時交替噴施50%殺螟松8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3 000倍液、80%敵敵畏800倍液,每隔7 d用藥1次,連用2~3次。
8 結語
近年來,白龍江林區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加大了綠化造林力度。紅樺作為白龍江林區重要的綠化造林樹種,面臨著嚴峻的病蟲害問題。為保證紅樺的成活率,林業人員要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白龍江林區紅樺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原因,制訂針對性、有效性的防治技術措施,降低病蟲害對紅樺生長的影響,提高紅樺綠化造林效果,推動白龍江林區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翠玉.淺析樺樹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22(35):37-39.
[2] 王惠.祁連山東段樺樹育苗技術與常見病蟲害防治對策[J].種子科技,2022,40(10):112-114.
[3] 石麗春.樺樹育苗造林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廣東蠶業,2022,56(4):96-98.
[4] 張軍山.樺樹的生長管理與常見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家參謀,2021(35):187-188.
[5] 劉亨榮,蔡春梅.淺析樺樹病蟲害防治技術[J].廣東蠶業,2021,55(10):120-121.
[6] 孫志磊.白樺樹病蟲害防治策略探究[J].種子科技,2021,39(9):72-73.
[7] 雷有久.樺樹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農家參謀,2021(6):172-173.
[8] 徐紅麗.淺析樺樹造林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9(4):169.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4-01-06
作者簡介:唐明代(1984—),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研究。E-mail:25936575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