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李小杰
摘 要:目的:分析標準化護理防范重癥監護室(ICU)肺部感染效果。方法:研究時間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研究對象為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收治的70例患者。以隨機抽簽法分組,每組35例,對照組以常規護理,觀察組開展標準化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ICU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肺部炎性水平也更低,治療時間更短,滿意度更高;以上指標對比,P<0.05。結論:對ICU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標準化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預防肺部感染發生,促使患者盡早康復出院,提升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ICU,肺部感染,標準化護理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4.054
重癥監護室(ICU)是一個專門用于治療危重患者的地方,在這里,患者的病情通常較為嚴重,患者往往神志不清,并且病情進展迅速。因此,在ICU中會進行一系列的創傷性操作,如吸痰、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和機械通氣等,這些操作會直接使外界環境與患者的氣道相接。特別是當患者具備易患因素,如年老多病、營養不良、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細菌很容易進入并滯留在呼吸道中,導致肺部感染的發生。一旦ICU出現肺部感染,不僅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還會增加患者的病死率。ICU內發生肺炎的原因多種多樣,涉及范圍廣泛,因此相應的護理方法也各不相同[1]。針對ICU患者易發肺部感染深層原因進行分析,并通過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及臨床護理經驗,總結護理措施,可為該并發癥的防治提供充分的證據。本次研究以ICU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引發肺部感染的原因,提出了標準化護理措施,通過分組對比方式,觀察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研究對象為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收治的70例患者。以隨機抽簽法分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女比20:15,年齡32~88歲,平均(56.8±5.1)歲。對照組,男女比21:14,年齡35~85歲,平均(57.4±5.7)歲。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1)均入住I CU的危重癥患者;(2)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入住ICU前發生肺部感染者;(2)精神病患者;(3)正在參與其他研究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每天兩次巡視。一旦患者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定期消毒、清潔室內,并做好患者床單等用品的更換、清潔。在護理前后,均嚴格執行滅菌標準,執行手衛生標準,定期做細菌檢測。每天為患者清潔口腔,進行皮膚清潔。觀察組分析肺部感染發生原因,采取標準化護理。
1.2.1 分析ICU患者引發肺部感染原因
患者因素。包括患者患有各種基礎疾病,病情危重,機體存在嚴重創傷,或有手術或其他創傷性操作史,導致機體能量消耗,營養攝入不足,抵抗力及免疫力差,病原菌易入侵。醫源性因素。如建立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損傷呼吸道黏膜,口咽部有細菌定植,發生誤吸、吸痰及霧化吸入等操作過程不規范,ICU空氣消毒不嚴格,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不標準攜帶細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上升,感染機會增加。
1.2.2 針對引發肺部感染原因采取標準化護理措施
(1)加強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切口,保證其周圍清潔、干燥。發現傷口滲血、滲液時,立刻更換。在巡視時檢查創口、周圍皮膚,是否存在紅腫、感染情況。定時清洗、消毒內套管,一般通過煮沸來消毒。(2)吸痰護理。在吸痰操作時,護理人員需嚴格遵循無菌原則,吸痰管帶負壓進入氣管插管,在感覺到快到達末端時,關閉負壓,繼續插入,直達氣管,患者有嗆咳時,再打開負壓[2]。將吸痰管向左右輕輕旋轉,向上提、吸。在拔除氣管套管、釋放氣囊時,均需先將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吸凈,清理干凈,避免操作時導致口咽部細菌下移。(3)口腔護理。對于昏迷的患者,或者輔助人工呼吸患者,在護理中,由于其不能經口進食,唾液量少,不能自凈口腔,容易造成細菌繁殖。需要在護理期間,進行口腔、牙齒的清潔,保證口腔內干凈,防止細菌定植,也能夠防止吸入性肺部感染發生。進行口腔pH值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選擇合適的口腔清潔液,以改善口腔內環境,調節酸堿度,避免細菌定植。一般來說,口腔pH值偏高的,可使用2%~3%硼酸溶液漱口,pH值低的,可使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中性pH值者可使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4)進行ICU病房消毒。按照規定,每天進行室內空氣檢測,進行消毒、通風換氣。室內用品使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并進行地面的消毒、清潔。每天更換床上用品并消毒,以保證患者皮膚干燥。室內溫濕度保持在24℃及60%左右,保證空氣清新,避免增加患者呼吸負擔。(5)手衛生消毒。保證在護理操作前后,均嚴格執行手衛生標準。進行嚴格地消毒,佩戴一次性手套。執行七步洗手法,在病房內外,準備充足的洗手液及消毒液,保證護理人員隨時消毒、清潔雙手。(6)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感染藥物前,需嚴格做血培養及痰培養,并通過藥敏試驗,選擇針對性的敏感抗生素。用藥期間進行抗生素用量、時間的控制,保證有效血藥濃度同時,確保治療安全,避免藥物濫用。(7)護理人員的培訓。在護理工作全程,定期開展對感染的原因、風險及防控等知識講座,對護士進行培訓,加強其職業素養、能力水平及工作積極性的培養,使其重視感染的防控。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肺部感染發生率,肺部感染以患者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痰液培養陽性、影像學檢查見肺部高密度影,C反應蛋白等炎性指標異常為評估標準。
(2)統計治療時間,主要有總住院時間及ICU住院時間。
(3)評估肺部炎性水平,在干預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并進行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測定。檢查中使用的儀器,為邁瑞公司生產的BS-85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4)評估患者滿意度,以《維多利亞州住院患者滿意度監測》評估,統計的是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比例,前兩項之和作為總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數據應用t 檢驗,以(x±s )表示;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以n(%)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肺部感染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治療時間對比
觀察組治療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肺部炎性水平對比
干預前肺部炎性水平對比,組間差異不顯著(P >0.05);干預后,觀察組CRP、IL-6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4。
3 討 論
重癥監護室(ICU)是一個專門收治各類危重癥患者的部門。在ICU,患者借助專業儀器和設備的支持,由有經驗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的監護工作,使患者接受專業的監護和治療[3],旨在提高疾病控制的效果。根據危險度評估分析,重癥監護病房患者面臨著較高的肺部感染風險。肺部感染的發生不僅增加醫療成本,并且可能使病情惡化,嚴重影響疾病的控制,加大了患者的生命危險性。
本次研究對ICU肺部感染引發原因進行分析,包括患者自身因素、醫源因素兩種。
自身因素:(1)在各種重病或外傷的影響下[4],患者的免疫系統遭受損傷,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被病原體感染入侵體內;(2)營養不良;(3)創傷性或大手術患者,多承受著高壓力,代謝水平高,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和體內氮素失衡,從而引發肺部感染。
醫源因素:(1)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是 ICU 患者最常見的輔助措施,但同時也為病原菌進入呼吸道創造了機會。采用呼吸機通氣的患者感染風險比不使用呼吸機的患者高出6~21倍。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顯示,95%的導管上有少量細菌,84%的導管上有生物膜,這使得患者在吸痰時很容易將細菌帶入下呼吸道[5]。在 ICU 患者中,口咽菌群的變化較為常見,其中G桿菌的定植率較高,口咽G桿菌定植的患者肺炎發生比例為23%。在昏迷的情況下,患者的咳嗽反射會變弱或消失,無法有效吞咽胃液,從而導致誤吸。(2)吸痰量越大,吸入量越大,肺部感染風險越高。機械通氣引起的肺部感染主要是由吸痰管和吸痰液的污染導致,同時吸痰管和吸痰液中可能含有細菌顆粒。(3)重癥監護室的空氣消毒措施不夠嚴密、管理不夠嚴格等因素都會增加感染的發生率。(4)醫務人員在手部衛生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醫務人員的雙手沾染是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如果護理人員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直接接觸患者,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的發生[6]。(5)合理使用廣譜抗菌素。I CU患者頻繁使用抗生素,治療時間長,這導致了正常微生物群落的擾亂,增加了真菌、耐藥菌等感染的風險。最主要的5個病原菌對15種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性均超過50%。此外,細菌在胃部定植后,還會因為胃的逆行蠕動而定植在口咽部,從而進入下呼吸道,引發感染。為此,應合理使用廣譜抗菌素。
本次研究,針對引發ICU肺部感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該并發癥,開展了標準化護理。從研究結果看,觀察組采取標準化護理,相比常規護理,對肺部感染的預防、炎性水平的控制及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提升患者滿意度的作用更高,也充分說明標準化護理的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分析ICU肺部感染原因,開展標準化護理,有助于發揮其良好的輔助防治作用,提升預后,保證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梁芹,熊丹丹,劉冬蓮.重癥監護室腦出血預防肺部感染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 J ] . 中國醫藥指南,2022,20(31):134-136.
[2]陳祥燕,陳祥鶯,陳蘭蘭.系統化護理在IC U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J ]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1):143-146.
[3]張威.系統性護理對重癥監護室(ICU)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的影響評價[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3,34(5):780-782.
[4]林春蘭,繆羽,祝美術,等.ICU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護理措施[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3,38(7):212-214.
[5]楊淑琴,彭鑫,焦麗娜.目標性集束化護理在預防ICU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22,35(10):1458-1461.
[6]江水鳳.標準化護理程序用于重癥監護室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5):124-125.
作者簡介
吳迪,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肺部感染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