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軍 任芳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主張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了進一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做好基礎工作,提高林木質量,尤其是要保障林木種苗質量,提高林木存活率,滿足林業產業的多樣化需求。文章首先介紹了森林培育與林木種苗管護的價值和意義,其次介紹了生物育種技術、無土栽培技術、播種育苗技術、扦插育苗技術、水肥灌溉管理技術等常見的幾種森林培育與林木種苗技術以及應用要點,最后探討了林木種苗管護措施。
關鍵詞:森林;培育;種苗管護
過去五年,清澗縣完成了綠化造林10萬畝、義務植樹335萬株,全縣森林面積達71.7萬畝。計劃到2025年,縣城周邊生態修復1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0%。為了實現建設目標,要明確技術要點,提高林木種苗質量,提升林木存活率。
1森林培育與林木種苗管護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森林培育與林木種苗管護對清澗縣的發展而言,具有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一方面,從生態價值的角度講,森林覆蓋率的提升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漠化。加強森林培育,有利于優化區域生態環境結構,改變區域內氣候環境特性,促進區域內水循環,也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頑固性和抗侵蝕性,從而緩解水土流失。另外,森林培育能夠有效減少土地沙漠化、半沙漠化面積,抵抗沙塵侵蝕,提高土地利用率,能夠有效保障植被免受破壞,減輕風蝕危害,是荒漠化治理的有效手段[1]。除此之外,森林培育能夠提升森林覆蓋率,增加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為野生動物提供居住環境。以2022年為節點,清澗縣在過去的五年里,有效治理水土流失280平方千米。自2022年以來,在沿黃公路兩側實施山體綠化1405畝,栽種了7萬多株側柏,改善了沿黃防護林的質量,防止了土地二次沙化,改善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從經濟價值的角度講,加強森林培育,重視林木種苗管護,有利于完善產業鏈,促進林業產業發展,調整縣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增加農戶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2森林培育與林木種苗技術應用要點
森林種苗培育技術包括生物育種技術、無土栽培技術、播種育苗技術、扦插育苗技術以及水肥灌溉管理技術等五種技術。為了保障育苗質量和造林效果,相關工作人員要在了解相關技術的基礎上掌握技術的應用要點,從而提高種苗品質,為林木生長打下良好基礎[2]。
2.1生物育種技術
生物育種技術包括誘變育種技術、雜交育種技術以及基因工程三種,相關工作人員要了解三種不同的生物育種技術,同時也要明確各技術的應用要點和注意事項,從而在使用技術時能夠合理規避問題,保障技術應用效果。
首先,誘變育種技術。主要是指在人為干預的條件下,利用物理和化學等因素,誘發生物體發生突變,并從中選擇且培育成功的動植物新品種,是一項現代育種技術。應用較多的物理誘變方法是輻射誘變,利用X射線、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輻射以及微輻射等物理因素誘發植物體發生突變。目前存在一種新型物理誘變方法即氦氣常壓室溫等離子體誘變育種技術,能夠被廣泛運用于植物誘變育種中。使用物理方法引發植物誘變需要選擇綜合性狀優良而只有個別缺點的品種、品系或雜交種。化學誘變是利用化學誘變劑達到改變林木基因圖譜、引起染色體斷裂等,常使用的化學誘變劑包括烷化劑、核酸堿基類似物以及抗生素。化學誘變主要作用于種子處理,其次是處理植株,是將干種子直接浸泡在一定濃度的誘變劑溶液中一定時間,水洗后播種。無論選擇以哪種方式完成林木的誘變育種,都需要嚴格控制和處理各項參數,避免輻射或化學誘變劑對人體以及周邊生態環境造成危害。要仔細篩選被誘變的植物個體,多觀察比對,以保障個體誘變具有穩定性。
其次,雜交育種技術。該技術是通過將父母本雜交能夠形成不同的遺傳多樣性,并在篩選后能夠獲得具有父母本優良性狀的新品種的一種育種方法,其優勢在于能夠將兩種植物的優良性狀集中于單個個體,并產生雜交優勢,其劣勢在于雜交品種無法留種、不可跨物種雜交且雜交成果不可控。要根據性狀選擇兩種不同性狀的苗木品種,以人工授粉的方式進行雜交,而后選擇性狀優良的雜交個體進行試種,選擇出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雜交品種,而后進一步推廣到實際生產中,從而保障林木質量。需要注意的是,要嚴格根據所選品種的花期進行人工授粉,以免不同品種同一時間授粉造成授粉失敗;要多觀察、多比較,以選擇出穩定性更好的雜交品種。
最后,基因工程。操作時通過導入外來基因序號的方式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從而獲得具有新性狀和異常特性的樹種。在采用基因工程培育林木種苗時,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道德規范,做好轉基因植株的風險評估工作。要再用生物質轉化等手段將載體導入植物細胞中,從而完成基因轉化。要觀察轉基因植株的生長情況,比對后選擇最佳品種。
2.2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技術是一種用非土壤物質取代土壤作培養基的苗木培養技術,其中取代土壤物質的也可以是含有營養物質的水,另外,無土栽培技術還包括霧培,是一種新型育種栽培技術。在應用無土栽培技術培育林木種苗時,要保障林木種苗能夠從培養基質中獲取足夠的營養物質,其中配置的營養液成分和含量需要根據苗木品種決定,并定期澆灌,以保障林木種苗正常生長。無土栽培技術的一大優勢在于縮短了幼苗期苗齡,節約了培育時間,同時根系也更為發達,移植后扎根速度相對較快,且林木種苗健壯,形態較好等,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林木種苗的存活率。無土栽培技術不受土壤、氣候等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其生長狀態、進度等是根據培育者意愿變化的,所以,在利用該技術時,要求相關人員進行必要且合理的人工干預和控制,以保障林木種苗的質量和提高培育速度,為林業種苗生產效率的提高打下技術基礎。
培育基質的制作要點如下:第一,按照9:1的比例混合珍珠巖與已經消毒的培養土。對培養土進行消毒處理,其目的是避免土中的微生物與培養基質成分發生反應,導致基質無法滿足林木種苗生長需求。第二,室內播種,并讓林木種苗在成熟前一直生活在室內環境中,要根據其不同生長期生長習性的不同合理調整室內溫、濕度等數據。將成熟期的林木種苗移栽到特定區域,保證在整個生長發育期,林木種苗具有相對穩定的生長環境。
2.3播種育苗技術
播種育種技術是一種成本低、效率高的育種方法,在森林培育與林木種苗培育中最為常見。播種育種就是將林木種子播撒在基質中,并進行灌溉,種子通過吸收基質中的營養物質和水分完成發芽和生長發育。若在室外環境中采用這種技術,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種子被鳥獸蠶食。制作基質時最好使用沙土、泥炭等材料,要保障基質具有透氣性、排水性。根據播種類型的不同,要嚴格根據相關流程完成播種作業,要保障種子密度、播種深度科學合理。根據光照條件、土壤濕度、氣候環境條件的變化做好水肥灌溉、除草防蟲工作,以保障林木種子順利發芽生長。在移栽運輸林木種苗時,要保障根部完整濕潤,適當剪掉部分枝葉,以免水分過度蒸發。播種育種的培養基質需要根據林木品種適當地進行調整,也就是說,要根據林木種類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基質并調整基質內營養物質的含量,以便于為種子的發芽生長提供良好環境。同時也要做好清潔工作,避免病菌入侵造成林木種苗壞死。
2.4扦插育苗技術
扦插育苗技術是將選定的健康枝條扦插到培養基質中,通過吸收培養基質中的營養物質、水分生長發育。在選擇扦插物時,首先要觀察母體林木的生長情況和健康狀態,要選擇生長良好、健康無災、大小適宜的扦插物。其次,要保障培養基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排水性等。在制作培養基質時,最好選擇珍珠巖、蕨類植物等適合林木種苗的物質。最后,控制好扦插深度。在將扦插物扦插到基質中時,要確保深度適宜,一般情況下,需要將扦插物長度的一半扦插到基質中。要控制室內溫、濕度以及光照條件的變化,做好水肥灌溉、防蟲除草工作。觀察扦插物的生長情況,當扦插物符合移植標準時,可將其直接移植到特定區域的土壤中,或選擇將其安置在特定容器中讓其繼續生長。
2.5水肥灌溉管理技術
一方面,做好水分灌溉工作。為了保障林木種苗在快速生長期具有充足的水分,要時刻檢測種苗生長期區域內土壤濕度指標,觀察幼苗生長狀態,根據檢測數據和觀察結果確定林木種苗水分灌溉次數,要不少于5次且不多于6次。在林木種苗高度在0~30cm之間時,要嚴格監控區域內土壤狀態,及時灌溉,并控制灌溉量。生長期的林木種苗要將灌溉間隔控制在15d以內,但最少不少于10d,灌溉時要將灌溉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提高林木種苗的存活率。林木種苗質化后,可停止水分灌溉,并將灌溉用水取樣送檢,檢測灌溉用水中金屬離子的含量,以保障幼苗正常生長,必要時添加營養物質,促進林木幼苗健康生長。
另一方面,做好施肥管理。根據林木種苗的生長情況選擇肥料種類,確定施肥量,以保障所施肥料中的營養物質能夠滿足林木幼苗生長所需,從而改善林木種苗生長狀態,保障林木種苗質量。
3林木種苗管護措施
3.1加強領導,提高重視度
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做好林業工作,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管護林木種苗的重要性。制定種苗供應總體規劃和年度使用計劃,將林木種苗相關工作納入工作日程,要做好事前謀劃工作,掌握森林培育所需種苗數量,為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參考。精準控制時間節點,在恰當的時間出土、移栽種苗,以提高種苗的存活率,保障森林培育效果。
3.2制定并落實工作計劃,做好對接工作
工作站要根據制定的總體供應規劃和年度使用計劃制定工作對接計劃,確保各單位、部門之間團結協作,做好森林培育工作。要明確各鎮、村以及辦事處的任務和責任,制定對應的工作計劃,為森林培育工作的開展打下有利基礎。要嚴格遵守工作原則,做好對接工作[3]。明確種苗生產、管理計劃和要求,落實任務和工作計劃,明確種苗品種、數量、移植時間、調苗時間等,組織好種苗的運輸組織管理,從而保障林木種苗質量和工作效率。一方面,工作站可以同育苗單位合作,做好育苗基地的建設工作,完善生產體系,做好相關建設管理工作,積極探索提升林木種苗質量和產量的路徑;另一方面,要保障林木種苗基地合理布局,優化種苗培育體系和計劃,采用先進、高效的育苗手段,培育種苗時增加良種苗木、優質苗木的使用,以提高優質種苗的數量。除此之外,要簽訂供貨合同,嚴格執行合同內容,嚴禁使用劣質種苗,以防止林木質量受到損壞。
3.3加大研究投入,提高種苗研究力度和管理水平
為了做好林木種苗管護工作,要加大資金、人才、技術的投入力度,保障研究工作順利進行。要充分發揮國家和政府職能,打造多渠道資金供應體系,以保障研究經費充足,相關上級部門要適當地給予優惠政策扶持,以完善林木種苗生產建設。加大研究力度,提高林木種苗的生產管理水平。工作站和相關部門之間要密切配合,緊密合作,共同推進林業種苗的研究進度。根據當地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生產技術的不足,制定對應的科研計劃,組織人員共同攻克技術難關,促進技術發展。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團隊整體實力,要增加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在工作會議上要表彰優秀人員,為其頒發獎項,以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提高生產力,為林木種苗的生產管護創造必要條件[4]。
3.4動員全民參與植樹活動
各部門、領導、鄉鎮以及林業部門要積極組織全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將提高森林覆蓋率的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一方面,要組織建設義務植樹基地,明確義務植樹地點,在重要時間點如植樹節等要組織居民就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相關部門和工作負責人可以通過發放禮品、加強義務植樹教育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植樹熱情,從而提高義務植樹質量。另一方面,要明確相關工作人員、辦公室職能,落實監督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全體居民在森林培育中的作用。
3.5完善管理機制,落實管理制度
加強林業種苗管護工作各環節的管理力度,制定管理指標,完善管理機制。林業種苗培育單位和基地要具備資格證書等相關的官方文件證明,是否具備林木種苗培育和管護資格,確保相關單位、部門開展林木種苗管護工作合法。明確林木種苗檢測流程,出土運輸的林木種苗需要先按照要求到相關部門進行檢查,確保種苗安全且質量合格后方可運輸,同時要為檢疫合格的林木種苗頒發相關證書和資格證。在使用林木種苗造林前,相關人員要檢查相關資格證和證書是否齊全,只能夠采用證件齊全的林木種苗。嚴禁私自采用證件不齊全的林木種苗,不允許未經批準私自運輸林木種苗等。除此之外,要狠抓質量,確保按質完成工作。具體包括:第一,要檢查種苗質量,若林木種苗存在瑕疵,嚴禁使用;第二,要嚴格控制林木種苗栽種密度,以保障林木種苗的存活率和質量;第三,要根據工程建設要求選擇林木品種,并根據規劃內容做好移栽工作[5]。
總之,林業發展關系著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為了保障林業穩序發展,要加強林業種苗培育和管護。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森林培育水平,明確常見森林培育技術應用要點,從而提高造林質量,與此同時,要提高林木種苗管護水平,保障林木種苗質量,提高林木種苗的存活率,從而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桂芬,李蘇春,吳旭冬,等.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J].花卉,2023(8):166-168.
[2]張亞東.試論林木種苗與森林培育技術應用[J].農家科技:理論版,2023(5):100-102.
[3]梁汝強.林木種苗培育技術與管護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6):20-21.
[4]梁峰.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應用分析[J].河北農機,2023(7):151-153.
[5]趙明干.林木種苗的培育及管護技術優化策略探討[J].種子世界,2022(4):0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