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安,范 艷,楊新旺
(昆明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系統解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醫學支柱學科,為其他醫學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全國各大醫科院校都提出要培養一流醫學人才,而傳統的系統解剖學教學模式很難適應此要求。利用系統解剖學特定的學科優勢,拓展豐富的解剖學資源,培養醫學生的能力本位,可以達到培養不同專業醫學生崗位所需綜合素質的要求。為了有的放矢地改進系統解剖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CBE)的系統解剖學教學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CBE 模式的產生來源于美國二戰后對退役人員的轉業訓練,20 世紀60 年代,美國提出以CBE 模式取代傳統示范教育的新方案[1]。進入21 世紀,CBE 理念逐漸發展擴展到高等職業教育領域。CBE 模式作為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應積極引入基礎醫學教育,特別是系統解剖學教學當中。CBE 理念的內涵不僅包括實踐中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更多的則是指順利完成學習和其他活動任務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個人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即學生在本科學習中獲得的專業能力、交流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應對能力、團隊協作、有效溝通能力等,最終體現在未來的崗位勝任能力。“學生為中心”是CBE 理念的前提,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評測等都應針對能力本位展開,以順應醫學教育改革的新形勢。
CBE教學體系從構建到教學過程的實施,再到教學評價等方面都與傳統教學有所區別(表1,p151)。

表1 傳統教學體系和CBE 教學體系的區別
從表中可以準確了解到CBE 理念所關注的幾個問題:①以學生能力本位為導向的學習成果;②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培養終身學習的方法;③如何有效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方法并獲得優秀的學習成果;④如何從多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⑤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和今后不同的崗位,學生應該學到哪些操作技能和學習成果。圍繞這幾個問題展開系統解剖學CBE教學,那么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會更加清晰明確,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最大的提升,學生今后的能力也大大加強,一切從臨床醫療需求出發,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要強調的是,教學新目標需要體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2]。“知識”指的是學生需要掌握系統解剖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力”就是上述提到的綜合能力;“素質”指的是學生應具有的學習素養、職業素養和思政素養,最終體現為崗位勝任能力。“三位一體”中,知識是前提,能力是關鍵,素質是目的。能力本位作為關鍵因素,就要求設立的教學目標要與能力本位對應。筆者團隊根據昆明醫科大學新版本科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按照教學內容設計出了新的教學目標。新目標強調,教學內容不是系統解剖學章節詳細的復述,而是以能力本位為導向,依據學科知識的“分析綜合和實踐創新”等高階認知目標要求,緊扣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解剖基礎-臨床聯系”相融合設置的教學內容[3]。同時把思政元素融入解剖學課堂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寓感恩與生命教育于教學[4-5],促進了醫學生崗位要求的達成。例如,心的實驗操作課目標,除了要求學生觀察和解剖清楚心外形和內部結構外,還要分析瓣環、瓣膜、腱索和乳頭肌的關系、冠狀動脈的走行分布規律、心包的分布和毗鄰等,為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心臟射頻消融術、心包腔穿刺術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明確教學目標后,關鍵在于課程的具體實施,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以達到預期(圖1)。第一,在理論課堂上按照新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教學,解剖知識可結合多學科特別是臨床知識講授,開展PBL 和CBL 教學,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專業能力、分析應對能力、團隊協作和演講能力等。第二,實驗課中加入標本或模型模擬臨床穿刺插管、數字人解剖操作模擬手術等,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實踐能力和應對能力。第三,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通、雨課堂等智慧工具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實現以“教為本”向以“學為本”的轉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6]。第四,還可開設人體標本制作興趣班,舉辦人體解剖繪圖大賽和解剖學知識競賽,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項目研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圖1 CBE 理念的系統解剖學教學
優秀的評價體系不僅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從中學生能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主動學習,以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7]。CBE 理念提升能力本位,最終體現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故單純的考試評估已經不適宜CBE 教學,就需要構建可持續性改進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實現從考核學習成績向評價學習成果的轉變[8]。以筆者學校系統解剖學課程為例,評價體系包括形成性考核(占綜合成績的40%)和期末終結性考核(占綜合成績的60%)。形成性考核包括自主學習情況、PBL、網絡考試、標本考試等(圖2,p152)。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專業能力、分析應對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以期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圖2 CBE 理念的系統解剖學評價體系
基于CBE 理念的系統解剖學教學改革已在筆者學校2021 級臨床醫學專業中全面展開,此年級專業的1161 名學生作為實驗組。選取2020 級臨床醫學專業的1036 人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期末綜合成績都包括兩部分,即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終結性考核。而且這兩個年級的期末終結性考核即期末紙質考試都是教考分離,試卷由學校教務處從人民衛生出版社考試題庫中按易、中、難同一比例隨機抽題組卷。兩個年級學生的綜合成績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分析,平均分用表示,進行t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2)。

表2 對照組和實驗組綜合成績比較(分,X)
綜上所述,能力本位體現在學生的專業能力、交流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等方面,把CBE 理念引入系統解剖學教學中,充分體現了醫科院校“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總體要求。能力本位的培養,對每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個性化的培養,學生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大大激勵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了其能力本位。與傳統教學方法對比,CBE 模式強調學習的過程和有意義的反饋,使學生能夠承擔比傳統模式更多的學習責任。而面對能力基礎不同的學生,CBE 模式還能體現其“靈活”的培養方式,學生可以自我評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情況,有的放矢,針對弱的模塊加強學習,而且學習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也可以靈活多樣,實現能力提升,以達到知識-能力-素質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