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吉財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不斷進步,建筑土建工程在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建筑土建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技術管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對工程質量、進度以及安全性產生不利影響。基于此,對建筑土建工程中的技術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制定可行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提高建筑土建工程的質量和進度管理水平。
具體問題如下:①結構質量問題。包括混凝土澆筑不均勻、鋼筋連接不牢固、結構不穩定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不達標,從而對工程的安全性產生威脅。②防水質量問題。防水工程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防水問題包括防水層質量不達標、施工工藝不規范等。③砌筑質量問題。包括磚塊砌筑不牢固、砂漿使用不當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墻體結構的強度受到影響,降低了建筑物的整體質量。④地基處理質量問題。地基處理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環節,而地基處理質量問題可能導致地基不穩定,進而對建筑物的整體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⑤精裝修質量問題。精裝修工程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包括裝修材料質量不達標、施工工藝不規范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室內環境質量不佳,影響使用效果和居住舒適度[1]。
具體問題如下:①施工過程中的不可預測因素。施工現場可能會遇到許多不可控制的問題,如惡劣天氣、地質條件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工程進度。②人力資源問題。施工隊伍的人員數量和素質問題可能會導致工程進度延誤,如人員流動、技術人員不足等。③物資供應問題。若材料供應不及時、質量不符合要求或供應商發生問題,將會對工程進度產生重大影響。④技術工藝問題。若施工方案不合理、工作程序不科學,導致工程進度受到阻礙。⑤協調與溝通問題。施工過程中涉及多個專業、多個單位的協同作業,若協調與溝通不到位,會導致工程進度受到影響。⑥設備運行不正常或維修問題。施工中使用的設備可能發生故障,需要維修或更換,將會延誤工程進度[2]。
具體問題如下:①人員選拔與培訓不足。施工單位在選拔人員時可能存在不完善的機制,導致人員素質不高;同時,對于新員工的培訓可能不夠,無法提高其技術能力。②技術人員的崗位匹配問題。施工單位在人員崗位分配時,未能充分考慮技術人員的專長和特長,導致技術人員在相應領域的經驗和能力欠缺。③缺乏定期的技能培訓。在施工過程中,很多技術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涌現,而施工單位未能及時進行定期的技能培訓,導致技術人員的技能更新滯后。④缺乏技術人員的監督與評估機制。施工單位在管理技術人員時,缺少有效的監督與評估機制,導致技術人員缺乏動力和責任感,無法保證其工作質量和技術能力的提升。
具體問題如下:①工藝路線和方案選擇不合理。在施工前,施工單位需要根據具體工程的要求,選擇適合的工藝路線和施工方案。若選擇不合理,可能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或增加施工成本。②技術方案缺乏創新性。有些施工單位在選擇技術方案時可能過于保守,缺乏創新思維。這樣可能無法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從而無法提高工程的質量和效率。③工藝和方案的標準化管理不到位。施工單位需要對工藝和方案進行標準化管理,確保每個施工環節按照統一的要求和標準進行施工。若管理不到位,可能會導致施工質量不穩定,甚至出現問題[3]。④工藝和方案的變更問題。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需要對工藝和方案進行變更。若變更不合理或管理不到位,可能導致施工質量下降,進而影響整個工程的建設進度。
具體問題如下:①材料選擇不合理。在建筑土建工程中,選擇適當的材料對于工程的質量至關重要。施工單位應根據工程的具體要求和環境條件,選擇符合標準的、質量可靠的材料。若選擇不合理,可能導致工程質量不達標或材料壽命減少。②材料驗收不嚴格。施工單位在材料進場驗收環節,應執行嚴格的驗收標準,確保材料的質量符合要求。若驗收不嚴格,可能會引入質量不合格的材料,直接影響到施工工程的質量。③設備安裝和調試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有些工程會涉及設備的安裝和調試。若設備安裝不規范或調試不合理,可能導致設備故障或操作不順暢,進而影響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④設備維護和保養不到位。施工單位需要定期對工程中使用的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和安全可靠。若維護和保養不到位,可能會導致設備故障或提前損壞,影響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
具體問題如下:①環境保護問題。建筑土建工程會涉及一系列環境保護問題,如噪音、粉塵、廢水和廢氣排放等。施工單位應采取適當的措施,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如設置噪音隔離設施、噴淋降塵、廢水處理等。②施工廢棄物管理問題。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如建筑垃圾、廢水泥等。施工單位應建立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的管理體系,確保廢棄物的合理處理和回收利用[4]。③施工現場管理問題。施工現場是建筑土建工程中一個重要的管理環節,需要對現場進行統一管理,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和秩序。施工單位應設置明確的施工區域、通道和臨時性工程設施,制定嚴格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
具體方法如下:①制訂質量控制計劃。建立詳細的質量控制計劃,包括質量目標、質量控制措施和質量驗收標準等。確保每個施工階段的工作都能按計劃進行,嚴格控制施工質量。②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質量責任制、質量管理程序和工作指引等。明確各層級的責任,確保每個環節能按規定執行。③加強施工過程監督和檢查。設立專職質量檢查員,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施工現場巡查,檢查關鍵節點和技術要求是否符合規定。圖1 為工程質量檢測流程。④使用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藝,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例如,應用3D 建模技術、激光測量等手段,提高施工精度和質量控制。⑤建立質量記錄和檔案管理。建立完善的質量記錄和檔案管理制度,記錄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數據和質量信息。保留相關證據,供后續質量驗收和評估使用。

圖1 工程質量檢測流程
具體方法如下:①制訂詳細的工作進度計劃。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工作進度計劃,包括各個施工階段的任務安排、時間要求和關鍵節點等。確保施工進度的合理性和可實施性。②建立工期管理制度。建立工期管理制度,明確各層級的責任和任務,包括施工隊伍、監理單位和項目經理等。強調工期的重要性,落實工期管理的具體措施。③防范和應對工程延誤因素。分析和預測可能導致工程延誤的因素,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例如,加強施工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確保施工隊伍的穩定和質量;加強材料和設備的供應管理,確保按時提供。④建立進度檢查和評估機制。定期進行進度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工期的問題和隱患。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訂,確保工期的合理性和可實施性。⑤強化溝通和協調。加強與項目各方的溝通和協調,包括業主、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等。及時解決工期相關的問題和矛盾,確保施工進度的順利進行。⑥應用信息化技術。采用信息化技術,建立工程進度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和掌握施工進度,實現工期數據的統計、分析和預測,提供決策依據。
具體方法如下:①建立培訓機制。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包括新員工培訓、技術培訓和技能提升等。培訓內容應涵蓋施工技術、安全操作、質量管理等方面,針對不同層次的施工人員進行分類培訓。②強化技術崗位設置。根據項目需要,建立相應的技術崗位和職責,明確施工人員的技術職能和工作范圍。將不同技術崗位的人員分配到相應的施工任務,發揮其專業技術優勢。③設立技術交流和培訓平臺。定期組織技術交流和培訓活動,讓施工人員分享經驗和技術心得。鼓勵施工人員參與專業技術研討會議、工藝講座和行業培訓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
具體方法如下:①綜合評估和選擇。在施工前,對不同工藝和技術方案進行綜合評估和選擇。考慮各種因素,如工期、質量要求、資源利用和成本等,選擇最佳方案。②引入先進技術和工藝。積極引入先進的施工技術和工藝,不斷更新施工方法。例如,采用BIM 技術進行設計和施工協同,利用無人機和激光掃描儀進行測量和監測等。通過應用新技術,提升施工效率和質量。③優化施工流程和手段。對施工流程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優化施工步驟和工序安排。應用先進的計劃和調度方法,提升施工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合理選擇施工機械設備,提高作業效率。④強化工藝設計和施工圖紙的質量控制。加強對工藝設計和施工圖紙的質量控制,確保設計和施工的一致性和可行性。加強與設計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及時解決設計方面的問題。⑤加強施工方案的技術論證和風險評估。在選擇施工方案前,進行必要的技術論證和風險評估。對施工方案的各個環節進行深入分析,評估其技術可行性和風險性,提前識別和解決潛在問題。
具體方法如下:①嚴格選擇供應商和材料。對供應商進行評估,選擇具有良好信譽和豐富經驗的供應商。對所采購的材料進行嚴格檢驗和抽樣檢測,確保質量符合要求。②建立材料質量管理體系。制定并執行材料質量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規范,明確材料的采購、驗收、存儲和使用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要求。建立材料的質量檔案和追溯體系,確保質量可追溯。③強化工地現場質量檢查。確保施工現場的材料質量,加強現場質量檢查和抽樣檢驗。對材料的外觀質量、尺寸偏差、強度指標等進行檢查和測試,及時發現和糾正質量問題。④加強設備的選擇和使用管理。選擇適用的施工設備,確保設備的質量和性能滿足施工要求。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及時處理設備故障和損壞,避免因設備問題導致工程質量問題。⑤強化材料和設備的操作規程和防護措施。制定并執行材料和設備的操作規程和防護措施,培訓施工人員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確保材料和設備的正確使用,避免誤操作和事故發生。⑥加強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及時溝通和協調供應計劃和需求變化。關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確保材料和設備的流程暢通和質量可控。
具體方法如下:①制定環境保護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環境保護和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和規范,明確責任、權限和執法要求。制定并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安全風險評估,確保施工活動對環境和人員安全的影響得到充分評估和控制。②加強污染物治理和廢物處理。確保施工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物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采用合適的污染治理設施和技術,如使用封閉式施工場地、安裝排氣尾氣處理設備、合理規劃廢水處理系統等[5]。③推廣綠色施工技術和材料。采用環保節能的施工技術和材料,如使用低碳混凝土、節能建筑材料、可再生能源等。優化施工過程,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④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工地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責任制,加強安全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設置合適的警示標志和防護裝置,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規程,避免事故和傷亡的發生。⑤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和設施。定期檢查和維護施工設備和相關設施,確保其正常運行和安全可靠。對安全設施和裝置進行巡查和測試,及時發現和排除隱患,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加強建筑土建工程的技術管理是提高施工質量和效率的關鍵。通過合理選擇技術方案、加強施工工藝管理、引入先進技術、建立質量管控體系和培養技術人才等對策,可以有效解決技術管理問題,提升施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