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體育場館作為校園重要的社會服務設施,在校企合作視閾下承擔著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社會服務功能進行了研究,闡述了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社會服務中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分析了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即提供體育培訓和教育服務、為企業提供活動場地、推動體育科研與技術創新和作為人才培養與實踐基地,并提出了舉辦體育賽事與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服務、開展社會責任活動和優化資源配置等策略。
關鍵詞: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體育場館? 社會服務? 功能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4-052-3-JF
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職院校體育場館作為校園重要的社會服務設施,其在服務社會、促進健康、豐富校園文化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和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也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為推動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持,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不斷提升體育場館社會服務水平。
1、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社會服務中的作用
通過與企業合作,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能夠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社會服務內容。企業可以提供專業的健身培訓、團建活動等服務,為師生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體育服務。校企合作可以借助企業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優化體育場館的服務質量。企業可能提供先進的健身設備、專業的健身教練等資源,從而提升服務水平,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與企業合作,體育場館可以將服務對象拓展到企業員工和其家屬等更廣泛的群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場館的利用率,還能夠促進更多人參與體育運動,提升社會整體健康水平。校企合作為高校與企業之間搭建了橋梁,促進了校企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通過共同舉辦體育賽事、開展員工培訓等活動,增強了雙方的合作意識,增加了交流機會,有利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2、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分析
2.1、提供體育培訓和教育服務
在校企合作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之一是提供體育培訓和教育服務。體育培訓和教育服務既是對校內學生的教育需求的滿足,也是對社會公眾的服務承諾。首先,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可以作為專業的體育培訓中心,與企業合作引入專業教練團隊,開設各類體育培訓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包括健身訓練、運動技能提升、健康生活指導等內容,旨在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群體的體育鍛煉需求;其次,體育場館可以承辦專業的體育教育培訓項目,如教練員培訓、裁判員培訓等。通過與企業合作,結合實踐需求,設計針對性強的培訓課程,為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體育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最后,體育場館還可以開展青少年體育教育項目,與學校、社區等機構合作,開設校園體育課程、社區體育活動等,為青少年提供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機會,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和習慣,促進身心健康成長。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還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定制化的體育培訓項目,為企業員工提供健身培訓、運動技能提升等服務,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緩解工作壓力,提升生產力和工作效率。
2.2、為企業提供活動場地
高職院校體育場館承擔著為企業提供員工團建和活動場地的重要功能。這種合作模式不僅可以滿足企業員工的團建需求,還可以促進校企交流合作,提升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價值。首先,高職院校體育場館作為開放的場地資源,可以成為企業員工團建活動的理想場所。合作企業可以利用體育場館的各項設施,如籃球場、羽毛球館、游泳池等,舉辦團隊建設活動,如團體運動競賽、團隊拓展訓練等,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其次,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可以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團建活動服務。通過與企業合作,體育場館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定制化地設計團建活動方案,如主題化的運動比賽、趣味性的團隊挑戰、團隊合作訓練等,滿足企業員工不同的團建需求,促進員工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最后,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還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團建活動組織服務。通過與企業合作,體育場館可以協助企業進行團建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執行,提供專業的活動指導和支持,確保團建活動的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團隊建設效果。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還可以與企業共同開發創新性的團建活動項目。通過結合體育運動和創新元素,設計出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團建活動,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2.3、推動體育科研與技術創新
通過與企業合作,體育場館可以成為創新性體育科研項目的實踐基地,推動體育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首先,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體育科研項目。合作企業可能有自己的科研需求和資源,而高職院校則擁有豐富的體育資源和專業知識,雙方可以共同開展體育科研合作,如運動生物力學研究、運動營養學探索、運動心理學研究等,促進體育科研領域的進步;其次,體育場館可以為企業提供實驗測試和數據采集的場地和設備。例如,企業可能需要測試新型運動器材的性能,或者進行運動訓練的數據采集與分析,而體育場館可以提供相應的場地、設備和技術支持,幫助企業開展相關實驗和研究。此外,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還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運動技術創新項目。通過結合學校的教學研究和企業的實踐需求,共同研發新型運動技術和訓練方法,如運動訓練智能化、運動裝備的創新設計等,推動體育技術的進步和創新。高職院校體育場館還可以與企業共同開發體育科技產品和服務。例如,開發智能運動監測系統、運動康復設備等,為體育產業提供創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促進體育科技產業的發展。
2.4、作為人才培養與實踐基地
通過與企業合作,體育場館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促進他們的專業能力提升和就業競爭力加強,同時也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首先,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項目。合作企業可以提供實踐崗位和指導教師,學生可以在企業實踐中學習到與專業相關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加深對職業的認識和理解,提升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其次,體育場館可以作為專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模擬實驗和實踐操作的場地和設施。通過與企業合作,體育場館可以引入企業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操作流程,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實踐環境,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高職院校體育場館可以與企業共同開展校企合作項目。通過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和學校教學資源,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如新產品研發、運動技術創新等,為學生提供參與實踐項目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體育場館還可以成為職業技能培訓的實踐基地。通過與企業合作,開設專業技能培訓課程,為企業員工和社會公眾提供專業的體育培訓和技能提升服務,滿足市場需求,促進人才培養與就業。
3、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社會服務功能優化策略
3.1、舉辦體育賽事與活動
在校企合作視角下,優化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舉辦體育賽事與活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根據校園及周邊社區的特點和需求,規劃舉辦多樣化的體育賽事,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賽,以及健身挑戰賽、康體運動會等活動,確保賽事類型豐富多樣,滿足不同人群的體育需求。與體育品牌、贊助商和體育產業企業合作,共同舉辦體育賽事。企業可以提供賽事贊助、獎品支持、宣傳推廣等資源,而高職院校提供場地設施、組織管理等支持,實現雙方合作共贏。注重賽事組織的專業化和規范化,制定詳細的賽事規則和流程,確保賽事公平公正、秩序井然。加強賽事宣傳與推廣,吸引更多參賽選手和觀眾參與,提升賽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積極探索創新的賽事形式和內容,如舉辦校企聯賽、校園明星賽等特色賽事,增強賽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過引入新穎的比賽項目和活動環節,激發參與者的興趣,提升賽事的參與度和觀賞性。通過賽事組織與管理的實踐,培養學生賽事管理人才。學生可以參與賽事策劃、組織執行、宣傳推廣等工作,鍛煉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2、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服務
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之一就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服務,將體育場館打造成為社區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場所,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實現雙方的共贏。制定開放式活動策劃方案,將體育場館向社區開放,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體育服務。活動類型可包括健身指導、康體瑜伽、羽毛球、籃球等多種體育項目,以滿足不同年齡、興趣的居民需求。與社區組織、社區服務中心等合作伙伴建立緊密聯系,共同制定社區體育活動計劃,確保活動符合社區需求和特點。建立起穩固的合作關系,有利于更好地推進社區體育服務的開展。定期舉辦社區體育活動,如社區健身日、社區運動會等,吸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通過活動宣傳、社區廣播等方式廣泛宣傳,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建立社區體育館會員制度,為社區居民提供便利的體育場館使用服務。通過設立不同級別的會員資格,為社區居民提供優惠價位或特殊權益,增強居民的參與積極性。邀請專業健身教練或體育老師為社區居民提供健身指導和體育訓練服務。定期舉辦健身課程、康復訓練等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健身咨詢和服務,提升其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開展健康管理講座、體檢服務等健康宣傳活動,增強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提升健康素養。向社區居民傳播健康知識,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3.3、開展社會責任活動
高職院校可以充分發揮體育場館的社會責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體育事業與社會公益事業的深度融合,為社會貢獻更多正能量,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企業合作開展體育扶貧項目,向貧困地區或群體提供體育器材、培訓資源和賽事支持,幫助他們通過體育活動改善生活條件,提升自身素質。與殘疾人組織或機構合作,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提供無障礙體育場館和專業教練,幫助殘疾人士享受體育運動樂趣,增強身體素質。組織環保健身活動,如慢跑環保、騎行清潔等,通過體育運動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社會公眾關注環境保護。組織義工體育服務活動,邀請志愿者參與社區健身指導、康體活動組織等工作,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或低價的體育服務,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向社會公眾普及健康知識,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預防疾病,減少不良生活習慣對健康的危害,提高社會大眾的健康水平。組織公益體育賽事,如慈善跑、公益籃球賽等,籌集善款支持貧困學生、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的體育教育和康復項目,助力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
3.4、優化資源配置
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優化,提升社會服務功能的效率和水平,為校企合作帶來更加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職院校對體育場館內的各項設施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例如,在非課時或閑置時段,可以向企業提供場地租賃服務,開展員工團建、企業賽事等活動,充分發揮場館設施的多功能性。根據不同的服務需求和活動規模,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的配置。可建立靈活的人員調配機制,確保在高峰時段能夠提供足夠的服務人員,同時在低峰時段降低成本,避免資源浪費。高職院校建立科學的設施設備維護管理制度,定期檢查設備運行狀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障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減少因設備故障而造成的資源浪費和服務中斷。建立便捷高效的場地預約系統,實現企業和社會公眾對場館設施的在線預訂。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提高場地利用率,降低資源空置率,滿足用戶需求。根據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合理安排場地的開放時間。可以在校內課程安排后的時間段開放給企業或社會公眾使用,充分利用場地資源,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高職院校與周邊企業或社區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實現場館資源的互補和共享。例如,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利用場地設施,共享管理經驗和服務資源,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提升服務水平。同時,高職院校應不斷進行資源配置方面的改進與創新。
4、結語
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社會服務功能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與企業合作,高職院校可以更好地利用體育場館資源,滿足社會需求,提升社會服務水平。校企合作可以促進高職院校體育場館的社會服務功能的發展,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社會責任表現機會。
參考文獻:
[1]王濤.社會服務視角下高校體育場館開放策略的探討[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1).
[2]王勤,胡德同,韓開焱.九江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社會功能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6).
[3]盧守高.基于社會服務理論視角下高校體育場館功能提升的對策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7,4(10).
[4]姜麗.公共服務理論下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服務的現實困境與發展路徑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4).
[5]岳寧岡.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服務評價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2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校企合作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社會服務功能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0SJA147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還得到了2021年“江蘇高校青藍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21JYTSZRW03)的資助。
作者簡介:陳剛(1982-),男,漢族,江蘇如皋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