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立
朱永新教授認為,一個學生、一個教師,如果僅僅生活在校園,僅僅學習在課堂,僅僅閱讀教科書,僅僅做參考習題,聽不到窗外的聲音,看不到窗外的世界,這樣的教師和學生是難以真正成長的。
數學教學、數學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傳統的數學教學都是在教室里進行,其實,數學學習可以走出教室,牽手七彩的世界,聆聽“數”的聲響,拔節“學”的精彩,從而讓孩子奔赴陽光燦爛的未來。
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數學學習搬到教室外、課堂外,孩子們在玩耍中、游戲中、探索中學習數學、拔節生長,領悟數學的奧妙有趣,就會學得開心快樂。下面,我就談一談數學“大教室”之學習。
一、創新數學游戲,讓學生愛上數學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游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投其所好”,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融入富有創意的游戲中,讓孩子愛上數學。
我們可以在校園里選一塊平整的地方,畫出方方正正的格子,把數字1到100寫出來,標出不同的顏色,將低年級認識數字的教學內容搬到教室外進行,這樣的數學課,既可以做游戲,也可以指定每一個孩子站立的數字,還可以進行開火車……,枯燥的數學課,因授課地點從室內搬到室外,學習活動用游戲的方式進行,一定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求知欲。又如:我們校園中有1片花瓣的火鶴花、牽牛花,3片花瓣的紫竹梅、紫露草,4片花瓣的丁香、桂花,6片花瓣的鳶尾花、百合花,9片花瓣的玉蘭花,10片花瓣的朱槿花,12片花瓣的仙人掌,10多片花瓣的芍藥、牡丹……引導孩子在玩耍中,觀察到奇妙的現象,認識并學習了數字,孩子感受到大自然與數學的奧妙,變枯燥無味的講授為鮮活的興趣實踐與探索,從而讓我們的數學學習變得五彩繽紛、豐富多彩。
二、溫馨親子游戲,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親子游戲,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家庭中,可以在一個醒目的地方,將父母的身高標出來,并把孩子的身高標出來,旁邊注明:“我和父母比身高。”用不同彩色標注長度單位,學生會認識到學數學其樂無窮。在學習長度的時候,孩子可以來到這里,與父母比一比自己的身高,讓孩子在生活過程中體驗、感受、領悟。對于認識長度單位,還可以解決一些常犯的錯誤。比如:一張床是2米,一把尺子是 40厘米,孩子有了直觀的感覺,學習起來就不陌生了。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道數學題:一本書的厚度是厘米?是毫米?還是米?一張床的長度是什么單位?有好多孩子選錯了。認識長度單位,還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一步是多少厘米,自己的一乍是多少厘米,自己的一拳是多少厘米。孩子動手、動腦、動心,在實際操作中學到知識,不僅知道實踐出真知,而且興趣盎然。
三、創意實踐活動,在應用中內化知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內化知識。
在低年級認識“元、角、分”的學習中,我與家委會一起,設計了一個“我是小小購買員”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預先和超市聯系好,售貨員是超市阿姨,購買員就是本班的孩子,裁判員是老師和家長。我們是這樣做的:小小購買員拿現金購買學習用品和零食,練習認錢、算錢、找錢。通過一小時的購買活動,我們評出了多名“優秀購買員”。“我是小小購買員”給了孩子們親身體驗和展示的機會,他們非常興奮和激動。孩子在購買物品的活動中認識了“元、角、分”,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待人接物等綜合能力,特別是評上了“優秀購買員”的孩子,小小的臉蛋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讓孩子們學會買東西,學會找錢、算錢,認識“元角分”及換算關系,也鍛煉了孩子的生活技能。寓教于樂的購物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也讓其了解到人民幣的價值,并知道父母的辛苦,還培養了孩子感恩父母、感謝生活、感激社會之心,一舉多得。
四、數學趣味文化節,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舉辦數學趣味文化節,讓孩子在數學世界中盡情徜徉,發現數學的快樂,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為了引領學生親近數學、理解數學、賞玩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激發孩子喜歡數學、愛上數學的熱情,我們學校就舉辦了“我‘形我秀,趣享數學”文化節,孩子們勇氣大爆發,創意T臺秀,表演了《我與時間有個約會》《祖沖之》《魔尺變換秀》《京劇臉譜》《數字的故事》《傘花朵朵開》《數一數》《中國范兒》《花樣少年巧戴帽》《數學π對》等許多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相聲、小品、歌舞節目。又比如競賽:低年級學生可以進行“七巧板拼圖賽”,中年級學生進行“12點搶算賽”,高年級學生挑戰移圖游戲“華容道”等等。數學趣味文化節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點燃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熱情。看著孩子們被數學文化散發出來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和無限渴望的眼神,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將“學數學,其樂無窮;用數學,無處不在;愛數學,終生受益”的熱情持續下去。多姿多彩的數學趣味文化節,開創了數學文化新天地,改變了數學是枯燥乏味的錯誤觀念,逐漸形成了數學的文化廣場和知識磁場。從此,孩子們愛上數學、趣享數學。
數學“大教室”之學習,就是走出教室的小門,打開數學世界的大門,我們一起聆聽數學世界之聲的同時,感受“大教室”的容量與力量。讓孩子在數學綜合學習中,玩中學,學中樂,玩出智慧,賦能成長。最終,讓孩子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發展理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這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也是發展學生必備能力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