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乾
初中數學教學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題目計算和課堂講解都有一定的學科特點,如何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有吸引力,如何讓學生更加愛數學課,是我多年來努力追求的方向,也有了以下幾點粗淺體會。
一、數學故事和數學典故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尤其是運用人物的數學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致,保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的積極作用。例如,講述勾股定理時,可以引用古典數學巨著《九章算術》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初中生認知中最熟悉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用到的知識,甚至有些知識已經在他們頭腦中產生深刻的記憶。所以,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更有利于數學知識的教授。
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訓練,要充分喚起學生的主動性。講例題,讓學生自主審題,然后讀題、審題、解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生有了問題,反復推敲“個體參悟”,不行則“同伴互導”,再不行,“教師解難”,即使是“教師解難”,一樣不要急于告訴答案,教師應對學生逐步啟發:問題里涉及什么概念?用什么公式才能表達這一規律?問題解決了,還有沒有別的解題方法?要讓學生學生養成思維訓練的習慣,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新課標內容中包含互動性的教學,教師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情境創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一起進行數學理論的學習和探討,要從學生認知狀況和生活實際進行考慮,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師生的良性互動,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一般比較重視在教授之前利用創設情境進行知識的引入,而忽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情境進行教學輔助。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和學生不同階段的理解能力,創設內容各異、難易有別的教學情境,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保持和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教學目標具有激勵、導向、評價作用,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設置數學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意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數學教學不僅要注意問題的解決,也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不僅要注重學習的效果,更要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的設計應該遵循多樣性、靈活性、綜合性、創新性的原則。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同時還要依據教學的組織形式、具體內容等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由于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有時無法長時間集中,如果在一節課中只運用一種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該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熱情。比如,在學習《命題與證明》這一章時,教師應該采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及時掌握新知識,同時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教師要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時刻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只有當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的時候,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夠很快被學生吸收。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制訂科學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教師一定要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跟隨時代的潮流,積極探索教學之路,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