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情境創設不僅僅是為了導入新課,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改善化學教學效果。一般的化學教學情境的創設途徑有以下幾種。
一、從化學實驗入手,創設情境
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故由實驗入手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如在“燃燒和滅火”教學情境設計中可以通過“燒不壞的手帕”這一趣味實驗,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相反的實驗,引導學生對燃燒的條件產生濃烈的興趣,后續又能依據手帕未能燃燒這一現象感悟出滅火的原理。又如,在“蠟燭燃燒”的探究教學中,可以設計有關蠟燭的一系列趣味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對現象的分析積累對蠟燭的認識。
二、從化學與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入手,創設情境
化學與社會生產、生命、環境等現代科學有著廣泛聯系。結合與化學相關聯的社會問題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如“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教學情境設計中,結合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采成功這一新聞的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調動學生對可燃冰等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的認知需要。在《金屬與金屬材料》單元的學習中可以精選古代煉銅、煉鐵的文獻史料,引導學生感悟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以及科技的力量。
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創設情境
化學與生活聯系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如“溶液的濃度”教學情境設計中,引導學生提前收集生活中的溶液,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發現不同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不同;結合生活中噴灑農藥時注意配成合適的濃度,引導學生意識到認識溶液濃度表示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對化學中如何表示濃度這一問題的探究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鹽”的教學情境設計中結合皮蛋的加工過程,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通過閱讀資料、大膽假設、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皮蛋制作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學原理,并利用所學知識動手實驗制作皮蛋,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在復習“酸堿鹽”知識時,結合生活中燒水壺底部殘留的水垢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并利用化學知識處理水垢,將具體的化學實驗探究與生活中的具體現象結合,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結合真實生活創設情境,能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并靈活運用,所以化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客觀現象,更要設計出真實的、有趣的、學生易于接受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究、學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