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軍事戰略的人工智能化趨勢及其影響

2024-05-15 04:59:37劉勝湘李志豪
國際展望 2024年3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

劉勝湘 李志豪

【內容摘要】??近年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影響下,美國對其軍事戰略進行了人工智能化調整,試圖沿襲技術制勝的軍事思想傳統,圍繞在大國戰略競爭中取勝這一目標,以新興技術推進軍事能力建設,打造一體化協同作戰部隊和軍事情報系統,塑造針對特定目標進行精準打擊的能力。為此,美國發布了一系列戰略文件和具體方案推動人工智能的軍事化應用。美國國防部建立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組織架構和管理系統,重點發展人工智能人才隊伍,加大新技術研發的軍費投入,推動軍民產業和技術融合,加強與盟友的技術合作。美國軍事戰略的人工智能化調整會刺激其他國家進行相應變革,進而加劇以人工智能競爭為焦點的大國戰略競爭。人工智能技術難以溯源和易于擴散的特點將削弱核威懾的效用,其廣泛軍事化應用將催生新的戰爭形態。基于此,中國應密切關注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和美國軍事戰略變化的動向,做好應對準備。

【關鍵詞】??人工智能??美國軍事戰略??科技革命??大國競爭??戰略調整

【作者簡介】??劉勝湘,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上海??郵編:200083);李志豪,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上海??郵編:200083)

【中圖分類號】?E71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68-(2024)03-0051-23

【DOI編號】?10.13851/j.cnki.gjzw.202403004

2017年以來,美國對其軍事戰略進行了人工智能化調整。學界的相關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關于人工智能賦能軍事的具體領域,包括情報獲取與分析、武器制造、決策指揮、人機關系等。?二是從國家安全視角探討美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作用和影響,強調人工智能對增強美國在國際格局中權力的積極作用及對競爭對手的“威脅”,?尤其強調保持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競爭優勢。?三是從國家總體發展戰略視角分析人工智能的作用、影響和可能面臨的挑戰。?四是探索美國人工智能軍事化的戰略規劃、政策措施和發展進程,?將人工智能作為美國軍事戰略轉型的一部分,?肯定人工智能對美國軍事概念、武器裝備、情報等的作用,?聚焦美國人工智能的軍事化應用,?提出運用“星鏈”使海、陸、空、天、電磁和網絡作戰力量無縫連接,從而贏得戰爭。

學界的研究成果豐碩,然而其對美國軍事戰略的人工智能化調整的動力、基本方向、主要路徑和影響的分析較為缺失。有鑒于此,本文試圖以此為分析框架,探討美國軍事戰略的人工智能化趨勢,這對中國在百年大變局下的軍事戰略選擇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美國軍事戰略人工智能化的動力

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是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的時代趨勢,也是美國加強軍事實力及技術制勝的軍事思想傳統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軍事戰略變革

21世紀以來,以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深度學習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打破傳統軍事實力在數量和質量、進攻與防御方面的平衡,重塑戰場生態環境和核戰略穩定。?其中,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最具革命性,被認為將推動新軍事變革。

在戰略層面,人工智能技術已影響到國家的戰略決策和軍事領域,制智權成為國家間爭奪的新目標。在戰術層面,新技術賦能推動作戰單元自主化和智能化、作戰體系去中心化、作戰樣式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科技霸權國試圖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軍事戰略人工智能化變革。2014年11月,美國時任國防部長哈格爾(Chuck?Hagel)在里根國防論壇上宣布啟動國防創新計劃,并期望將其發展成為改變游戲規則的第三次開啟(Offset)戰略,?公開強調高科技的作用,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列為推動軍事變革的優先事項。?2021年3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一場全球性的技術革命正在進行,世界主要大國競相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新技術……美國要保持科技優勢,加強技術防御和威懾……”?2022年9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科學技術的進步已準備好定義21世紀的地緣政治,技術賦能的新型軍事和情報能力將塑造國家安全,因此要振興和管理美國的技術領導地位。?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重組副國防部長辦公室,以加強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并將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提升為內閣級機構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正式成員。

(二)加強美國的軍事優勢

軍事優勢是冷戰后美國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關鍵支柱。近年來,全球軍力對比出現重大變化,美軍在某些地區和領域的優勢有所削弱。如在第一島鏈,美國與中國之間呈現軍事平衡的態勢,?且中國以核潛艇、國產軍用噴氣發動機、軍事無人機為代表的軍備現代化發展引發五角大樓的關注,美國國防部將中國視為“步步緊逼的挑戰”。?在世界軍事實力排名網站“全球火力”(Global?Fire?Power)發布的2024年全球軍力排行榜中,美國依然名列第一,但其與位列第二的俄羅斯、第三的中國的軍力指數相差很小。

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對手……削弱了美國的經濟和軍事能力……美國必須保持壓倒性優勢,以足夠的規模、能力來阻止敵人的成功。”?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概要》認為,“美國的軍事競爭優勢正在被侵蝕……美國將很快失去軍事優勢。”?2022年7月,時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Milley)指出,中國在該地區變得更具“侵略性”,對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簽署雙邊安全框架協議的行為提出指責和警告,?擔心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威懾失去作用。?拜登政府2022年發布的《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將俄羅斯視為能對美國進行網絡和導彈攻擊的“嚴重威脅”(acute?threat)。?美國自認為其“壓倒性”軍力優勢漸趨下降,“危機意識”和“信心危機”日益凸顯。?2022年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還指出,“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軍隊的作用是保持和獲得作戰優勢,同時限制競爭對手的優勢。”?由此,美國提出“一體化威懾”(integrated?deterrence)理念,開發(develop)、聯合(combine)、協調(coordinate)各種優勢,以實現威懾效果的最大化。美國國防部將通過改革加速部隊發展,更快獲得所需的技術,對杰出人才進行投資,為未來的聯合部隊確立持久的優勢。?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隨著新興技術改變了戰爭并對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構成新的威脅,我們正在投資一系列先進技術,包括在網絡和空間領域的新技術應用、導彈挫敗能力、可信賴的人工智能和量子系統,同時及時向戰場部署新的軍事力量……以保障我們的軍事優勢。”?可見,人工智能已被美國認定為贏得未來戰爭的關鍵技術。

(三)秉持并延續技術制勝的軍事思想傳統

美國的軍事戰略思想崇尚科技能力,強調“技術決勝”。?在工具—技術理性思維的驅動下,美國力圖維持高技術領域的全面優勢,高度重視國際技術競爭和遏制潛在對手的技術發展,?因為軍事技術優勢是美國塑造軍事戰略、維持全球霸權的重要基礎和支柱。冷戰結束后,在“美國治下的軍事技術霸權體系”下,美國主導國際尖端武器市場,直接或間接控制盟友的裝備技術發展,管控國際社會中的高技術交流。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戰爭規則的改變深刻影響了美國的全球軍事霸權,要求重新定義威懾和防御戰略。?其中,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最具革命性,被認為是推動新軍事革命的關鍵技術。?因此,人工智能自奧巴馬政府時期開始便被視為深化軍事創新和機制革命的引領性技術。

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以中國、俄羅斯為代表的競爭對手將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的信息搜集與分析能力應用于各類情報工作,這將導致美國國家安全面臨更大的風險。”?2019年,美國國防部首席信息官兼聯合人工智能中心主任沙納漢(Jack?Shanahan)指出,中國和俄羅斯等“可能侵蝕我們的技術和運營優勢,破壞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國防部必須與我們的盟國和伙伴一起,將人工智能確立為戰略重點”。?美國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快速發展已接近冷戰期間的“斯普特尼克時刻”,人工智能競爭引發的科技挑戰正在轉變為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

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迫切需要通過軍事戰略調整來鞏固軍事優勢以應對新技術挑戰,而技術制勝的歷史傳統是其軍事戰略調整的理念支撐,人工智能化正好滿足了美國軍事戰略調的需求。

二、美國軍事戰略人工智能化的基本方向

美國軍事戰略的新一輪調整旨在加強人工智能軍事化,目的是利用新興技術推進軍事能力建設,打造一體化協同作戰部隊和軍事情報系統,從而實現對軍事目標的精準打擊。

(一)以新興技術推進軍事能力建設

新興技術革新是推進軍事能力建設的關鍵。2014年美國《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指出,“(美國)將繼續在國防和其他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發展方面進行優先投資……確保在應對未來挑戰最關鍵的領域繼續取得進展,例如……在那些最有潛力改變游戲規則的領域。”?“國防部必須確保在應對當前和未來軍事挑戰的最關鍵領域保持技術優勢。”?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明確指出,為了保持競爭優勢,美國將優先考慮對經濟增長和軍事能力至關重要的新興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2018年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概要》則指明了利用技術改革機構的目標:創建一個高效和精簡的組織,利用人工智能來提高部門的效率,簡化工作流程,提高重復任務的速度和準確性,將人類的注意力轉移到更高層次的推理和判斷上。?2021年拜登政府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指出,“面對日益強硬的中國和不確定的俄羅斯帶來的戰略挑戰,我們將評估軍力的適當結構、能力和規模,并與國會合作,將重點從不必要的平臺和武器轉移,留出資源投資于將決定我們未來軍事和國家安全優勢的尖端技術和能力。”?2022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隨著新興技術改變戰爭并對美國及其盟友、伙伴構成新的威脅,美國正在投資網絡和空間技術、可信賴的人工智能、量子系統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并及時將其部署到戰場上。?2022年美國《國防戰略情況說明書》宣稱,國防部將更快獲取需要的技術,為未來的聯合部隊建立持久優勢。?可見,以新興技術推進國家軍事能力建設以保持競爭優勢是美國調整軍事戰略的主要方向。

(二)打造一體化協同作戰部隊

美國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建立起一支結構更合理、聯合作戰能力更強、一體化程度更高、綜合作戰效應更顯著的聯合部隊。?2015年美國《國家軍事戰略》首次提出“一體化”軍事戰略方針,強調靈活、創新和一體化。?特朗普政府時期提出“以實力保和平”的戰略方針,重建美國在全球獨一無二的軍事實力,使用外交、信息、軍事和經濟等多種工具保護國家利益,?將國防部的一體化改革擴展到政府部門的跨機構整合,一體化部署所有領域并采取聯合行動以應對經濟、信息和技術領域的脆弱性,有效拓展競爭空間,進而提高一體化作戰能力。?美國為此還提出了一系列新軍事概念。2018年《國家軍事戰略概要》引入“聯合兵種”概念,通過整合所有領域的聯合能力進行作戰,在核現代化、導彈防御、太空、網絡、海軍、陸軍、空軍、精確制導武器、高超音速武器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學技術方面全領域、全方位推動美軍力量的迭代升級,提高美軍作戰能力。?此后,美軍提出了多域作戰、聯合全域作戰、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等軍事概念,?旨在將美軍所有軍種的傳感器和作戰單元連成一個人工智能網絡,協調一致展開軍事行動。拜登政府執政后,國防部長奧斯汀提出了“一體化威懾”概念,強調將技術、作戰概念和各種能力以恰當的方式組合交織在網絡中,加強與盟友的合作,提高整體威懾力。?“一體化威懾”涵蓋軍事工具和非軍事工具,要求加大對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尖端技術的投入,建設新型威懾能力,并通過新的網絡化方式加以部署,以應對“印太”地區的安全挑戰。

(三)構建一體化軍事情報系統

美國認為其面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威脅變得更加多樣化,技術的進步正在推動多個領域的漸進性和革命性變革。這些威脅日益復雜、相互關聯且超越國界,凸顯了美國情報界擴大業務外延、加強與伙伴和盟友合作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美國的傳統競爭對手正利用太空、網絡空間和其他領域技術的快速進步對其構成新的威脅。對情報機構而言,人工智能、自動化和高性能計算大幅提升計算能力,從而為美國的對手提供了新的軍事情報能力。通信技術的民用化創造了指數級信息增長的能力,對情報界獲取、處理、評估和分析龐大的數據量,以及快速為國家安全機構提供有用情報的能力提出了挑戰,美國情報界必須在日益不確定的國際環境中適應不斷變化的任務需求。一體化歷來是美國國家情報戰略的核心,也是其應對國際戰略環境變化的主要舉措,一體化的內容包括機構整合、流程優化和統一的管理。

美國構建一體化軍事情報體系的舉措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運用新興技術提升軍事情報能力。美國國家情報戰略向來重視科學技術在情報工作中的應用。2017年7月,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與哈佛大學聯合發布《人工智能與國家安全》報告,分析了人工智能對國家情報體系的重要影響,為人工智能與國家情報體系一體化發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美國《國家情報戰略》將科技創新作為組織建設目標之一,要求發現、創造和部署新技術,培育創新思維,推進諜報技術。2023年美國《國家情報戰略》強調要充分抓住機遇實現技術突破,通過持續的資金投入增強技術效能,通過協調投資優化資源分配,推進情報科技企業獲取和分析情報的一體化進程。?為了推動技術創新及其應用,美國情報界分別設立了負責科技能力建設的國家情報副總監和負責情報科技結構工程與整合的國家情報首席副總監,并開展大型情報科研項目,?利用人工智能轉變國家情報工作方式。以國防部人工智能中心為例,其啟動了“熵”(Entropy)、“智能傳感器”(Smart?Sensors)等具體項目,?大大提高了美國情報工作的效能。?另外,美國情報界出臺了一系列戰略,其中《情報界人力資本五年戰略》通過統一的標準要求對情報工作人員進行聯合培訓,使情報從業人員熟練掌握情報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方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Haines)表示要整合新技術以提高情報隊伍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要使技術成為一種優勢而不是負擔。?《2020年美國情報界人力資本愿景》提出建立一支更加靈活、多樣、包容和專注于任務成功的專家隊伍。

第二,整合國內軍事情報機構。整合機構是美國國家情報戰略的優先事項之一,強調美國情報機構更加團結、精準、高效地調動資源,收集針對最難實現目標和最緊迫威脅的信息。?近年來,美國著眼于整合軍事情報機構來應對與中國的戰略競爭。2021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宣布成立兩個任務中心——“中國任務中心”(China?Mission?Center)和“跨國與技術任務中心”(Transnational?and?Technology?Mission?Center),并設立首席技術官(Chief?Technology?Officer)。前CIA中國分析員羅德尼·法拉翁(Rodney?Faraon)指出,CIA的任務中心整合了作戰和分析的關鍵職能。?2022年11月,美國國防情報局參謀長約翰·柯克霍弗(John?Kirchhofer)宣布成立“中國任務小組”,表示該小組將成為國防情報局針對中國的知識和專有技術庫,這是“在最大程度上整合資源以應對美國長期的生存威脅”的舉措。?這一改革趨勢體現了美國高度重視其與中國之間的科技競爭。

第三,增加國內外信息情報共享。“任務的成功取決于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獲得正確的情報為決策提供支持。”?2019年美國《國家情報戰略》將信息情報共享列為組織建設的任務之一,要求在保護信息的同時加強協作與整合,提高情報界信息系統風險評估的速度和可信度,加強基礎信息技術能力,完善基礎設施,依據相關法律和政策,創新管理、共享和保護情報信息的手段,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分析和數據提取技術。?美國將其與盟友的情報關系視為一項戰略資產,認為它將在美國與其對手的技術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持續上升促使美國與其盟友、伙伴在情報共享方面進行更密切的協調,美國通過“五眼聯盟”(FVEY)等與其盟友、伙伴舉行定期磋商、共享情報和信息、采取共同行動對抗競爭對手;美國還與日本、德國等國交換有關中國的機密情報,以削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美國還通過雙邊和多邊對話加強與盟友、伙伴的情報共享。2023年5月,美國與日本、韓國建立三方情報機制的工作進入最終階段,?美菲就加強軍事情報信息共享、加速發展防御能力和新型安全技術達成一致。?在烏克蘭危機中,美國與烏克蘭共享涉及有關俄羅斯軍隊動向和位置的圖像情報及態勢感知信息,幫助烏對俄軍官實施精準打擊。

(四)針對特定目標實施精準打擊

精確打擊武器已經成為大國競爭背景下美軍體現其‘殺傷力的三大主要抓手之一。?這一技術將可能使己方軍人的戰場死亡率和戰地平民的誤傷率降為零。由于精確打擊技術可以聚焦到具體個人,堪稱絕對意義上的斬首戰術。因此,針對特定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是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重要目標。事實上,美軍在對外行動中已經多次運用此項技術。如2020年1月,美軍使用MQ-9“死神”無人機暗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少將蘇萊曼尼。?在烏克蘭危機中,無論是在海、陸、空等傳統戰場還是在網絡空間的博弈,背后都有美國援助的精確打擊武器的影子。在傳統戰場上,美軍派出了700架“彈簧刀”(Switchblade)無人機援助烏克蘭,?這些無人機不僅可以直接實施攻擊,還可以在偵察監視、目標指示、火力校正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協助其他威力更大的武器完成精確打擊目標的任務。在網絡空間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為烏克蘭提供“星鏈”服務,使烏軍在地面基礎設施被摧毀后也能使用高速網絡。“星鏈”通過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為沙漠、山區等偏遠地區提供互聯網服務,免于建造電纜和天線等基礎設施,因而有助于烏克蘭在地面通信設施失效后仍能保持軍令政令暢通、與北約國家及時串聯情報信息。?美國初創公司Clearview?AI向烏克蘭提供面部識別技術,以精確打擊俄羅斯將領并確認死者信息。?西方援助下的烏克蘭具備相較于俄羅斯更強大的情報監測和精確打擊能力。?可見,美國將精確打擊作為軍事能力建設的重要方向和實施對外軍事行動的有效手段。通過這一手段,美國可以在平民傷亡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實現軍事目標。

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基本方向可概括為技術賦能、協同作戰、一體化和精準打擊。在應對大國戰略競爭這一重點目標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興技術,正在助力美國打造一支更高效、更精簡、一體化且具備應對未來戰爭的全方位作戰能力的現代化軍事隊伍和指揮系統。

三、美國軍事戰略人工智能化的主要路徑

在人工智能技術影響下,美國軍事戰略調整主要有四條路徑:完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施方案、調整組織架構與管理系統、加強研發投入與產業發展以及鞏固聯盟體系與共同開發智能系統。

(一)完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施方案

美國國防領域有三大標志性文件,層級從高到低分別是:《國家安全戰略》《國家防務戰略》及《國家軍事戰略》。在三大綱領性文件的指導下,近年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系列文件推進人工智能的軍事化應用。2018年9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發布“下一代人工智能”(AI?Next)計劃,宣布將在未來多年內投資20多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發,涉及50多個項目。?該局直接對美國國防部高層負責,其工作有別于其他機構的常態化軍事研發,因此,該計劃的發布也標志著人工智能成為美國國防部的重點研發技術。2019年2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2018年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概要》,分析了美國國防部在人工智能領域面臨的戰略形勢,闡述了國防部加快發展軍用人工智能的戰略路徑和重點關注領域。文中渲染中國和俄羅斯的人工智能投資和技術可能會侵蝕美國的技術和作戰優勢,破壞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同時,該報告指出美國國防部將采取如下措施:為以人工智能為關鍵領域的軍事決策和行動賦能;建立共同基礎設施,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分散化開發與實驗,促進創新;建立人工智能人才隊伍;加強與私營企業、學術界、國際盟友及伙伴的合作開發;引領軍事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倫理,推廣美國價值觀。?2022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布《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戰略與實施途徑》,提出了實施人工智能戰略的六大路線: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管理、戰士信譽、人工智能產品與采集周期、需求驗證、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人工智能勞動力。?2023年11月,美國國防部在整合2018年《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和2020年《國防部數據戰略》的基礎上,發布2023年《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戰略》,設定了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目標金字塔,強調實現五種決策結果,即卓越的戰場空間感知和理解,自適應兵力計劃和應用,快速、精準和有彈性的殺傷鏈,有彈性的持續性支持,以及高效的業務運營。

(二)調整組織架構與監督管理系統

美國國防部依據人工智能發展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其中,聯合人工智能中心和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主要責任機構。為了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風險,美國政府制定了相應政策框架,建立新型監管機構,確保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開發和部署。

2018年4月5日,基于《2018財年國防授權法》,美國國防部任命沙納漢為首席信息官,負責與國防部信息領域有關的所有事務,如網絡安全、通信等;關注國防部最緊迫的技術挑戰,包括人工智能、云計算、C3(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和網絡。同年6月,在沙納漢的領導下,國防部成立聯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負責協調整個國防部的人工智能研究,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大規模應用在軍事上,提高美軍智能化作戰水平,使美軍保持和占據軍事優勢。該中心主要任務包括:創建數據池加強數據管理,創建國防部門通用的流程、技術和工具,以及建立一個可供咨詢的人工智能專家中央機構。?2022年4月,美國國防部任命馬特爾(Craig?Martell)為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官,負責加快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提出數字化解決方案、開發人工智能功能,以形成從會議室到戰場的決策優勢。?2022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整合數據分析平臺Advana、首席信息官、國防數字服務(Defense?Digital?Service)和聯合人工智能中心,成立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辦公室(CDAO),?旨在將數字和人工智能戰略發展及政策制定提升到國務卿和副國務卿級別,同時加強國防部企業級數據、人工智能和網絡組織的統一和整合。

2018年8月13日,根據《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國成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作為獨立委員會向總統和國會提出建議,推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以全面滿足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防需求。?2021年3月2日,NSCAI召開線上會議,發布最終版本研究報告,就美國在人工智能時代維護國家安全、如何贏得人工智能競爭以及維持全球領導地位等展開了一系列論述,并詳細闡述了聯邦各機構今后改革的行動路線。為了適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2023年8月,美國國防部成立“利馬工作組”(Task?Force?Lima),以推進對大語言模型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和部署。?2023年11月,該工作組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臨時指南,進一步為國防部及其他軍事部門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建議。

2023年9月28日,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中心,負責監督美國國防和情報部門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整合。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中曾根(Paul?Nakasone)表示,人工智能安全中心將與美國產業界、國家實驗室、整個情報界和國防部及選定的外國合作伙伴密切合作。?2023年10月30日,美國政府頒布《關于安全、可靠、可信地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這是美國政府針對人工智能發布的第一項監管規定。該行政命令明確了美國政府發展人工智能的政策框架,包括七大內容:(1)人工智能安全新標準;(2)保護美國人的隱私;(3)維護公平和公民權利;(4)維護消費者和工人的利益;(5)促進創新和競爭;(6)提升美國在海外的領導地位;(7)確保政府負責任且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其中,安全占據首要位置。首先,根據《國防生產法》,該行政命令要求企業在開發任何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基礎模型時,必須持續向聯邦政府提供信息,共享安全測試結果。其次,制定人工智能安全標準,并將其應用于關鍵基礎設施部門。行政命令頒布兩天后,拜登政府便宣布成立美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USAISI),統籌政府部門、學術界、工業界等在人工智能安全和信任方面的工作。?為了進一步支持該研究所的工作,2024年2月,拜登政府組建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致力于人工智能安全的聯盟——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聯盟(AISIC)。該聯盟包括200多家相關企業和民間社會組織,旨在聯合政府、高校、高科技公司、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制定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行動指導方針,加強聯盟成員之間的協作開發與信息共享。?再次,確立一個先進的網絡安全計劃,開發人工智能工具以查找、修復網絡安全漏洞。最后,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白宮辦公廳主任制定一份國家安全備忘錄,確保美國軍方和情報界在執行任務時安全、合乎道德和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并打擊競爭對手在軍事上使用人工智能技術。

(三)加強研發投入與產業發展

一方面,美國政府增加軍費投入,明確重點關注領域,為新技術的研發提供資金保障。自特朗普政府以來,美國政府的國防開支一直呈上升趨勢。2017年,特朗普政府極力扭轉奧巴馬政府削減國防開支的趨勢,將年度國防開支從6?030億美元增加至6?187億美元,2023財年國防預算達到8?400億美元。隨著國防開支的不斷增長,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經費也不斷增長。2019財年國防預算將人工智能列為重要項目,2023財年國防預算中,研發經費達到創紀錄的1?301億美元,比2022財年的1?120億美元增加181億美元。?另外,美軍重點加強基礎性技術開發,包括人工智能、軍用5G通信技術、量子計算與加密技術等,提升聯合全域指揮控制能力,美國2023財年預算在這方面的投入達33億美元。2021年7月13日,在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辦的“全球新興技術峰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聲稱,國防部正在開發600多項人工智能項目,在該部門2021年的研究、開發、測試和評估預算申請中,人工智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技術優先事項之一。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推動軍民產業、技術融合,打造“軍事—工業—科學復合體”。《2018年國防部人工智能戰略概要》指出,“為了確保持續的繁榮,以及將人工智能領導力與應對關鍵國防挑戰的能力相結合,我們致力于加強與私營部門和學術界的聯系,同時彌合人工智能創業社區等非傳統創新中心與國防使命之間的鴻溝。”?2021年5月,美國兩黨聯合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和透明度法案》(AICT?Act),強調積極從私營部門、大學和其他機構招聘人員參與國防系統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2021年11月,美國國防創新部門發布《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指南》(Responsible?AI?Guidelines),旨在將國防部的人工智能道德原則落實到其商業原型設計和采購工作中。

美國空軍聯合麻省理工學院實施了“人工智能加速器”計劃,?設立創新部門“AFWERX”作為空軍推動軍民融合技術創新的樞紐。該計劃致力于同美國高校聯合,共同為美國國家安全提供快速、實用的原型化與規模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AFWERX則致力于面向公眾、學術界、中小企業及行業精英征集技術創新方案,并為其提供創造性解決方案。

(四)鞏固聯盟體系與共同開發智能系統

為了保持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位置,美國在加緊自身人工智能軍事化建設的同時,還通過鞏固、發展軍事聯盟和準盟友體系,與盟友共同開發人工智能系統。2020年9月,美國聯合人工智能中心啟動“人工智能防務伙伴關系”(AI?Partnership?for?Defense),拉攏英國、法國、以色列、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開發互聯互通的人工智能系統。2021年5月,德國、荷蘭、新加坡也加入了該計劃。?2021年9月,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宣布建立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旨在提升軍事技術的互操作性,促進彼此間在網絡、人工智能應用、量子技術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產業基地和供應鏈融合。?2021年10月,北約發布人工智能戰略,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是北約盟國優先考慮的七個與國防和安全相關的技術領域之一,且人工智能最具有普適性;?強調為了保持北約的優勢,承諾盟國將在任何與跨大西洋防御和安全相關的人工智能問題上進行合作。

此外,美國還與盟友為人工智能的軍事使用制定國際標準,掌握國際話語權。2023年2月,美國在海牙舉行的“在軍事領域負責任使用人工智能”峰會(REAIM?2023)上發布《關于在軍事上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和自主技術的政治宣言》,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表示,美國將繼續與其盟友和伙伴合作,將現有的國際規則和規范應用于人工智能,并努力制定新的規則和規范。2023年5月,美國與歐盟參考美國國防部測試、評估、驗證與確認(TEVV)等關鍵文件,聯合發布了第一版《歐盟—美國人工智能術語和分類法》,標識出65個人工智能相關術語,旨在統一術語和概念框架,促進跨大西洋人工智能協調與合作。

由此可見,美國此次軍事戰略調整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高科技是這次調整的關鍵,除了對組織管理架構、軍隊人事體制進行相應改革外,還加大了對重點領域的研發投入,重視軍民產業的融合發展與轉化,以加強軍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機制建設。

四、美國軍事戰略人工智能化的影響

美國軍事戰略的人工智能化將導致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削弱核威懾的效力,人類將可能進入“算法戰爭”新時代。

(一)大國戰略競爭的加劇與安全困境

在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下,大國無法把握其他國家的意圖,因而往往選擇將潛在對手的威脅最大化。因此,美國軍事戰略的人工智能化調整將刺激世界其他國家強化戰略競爭的傾向。“大國之間的相互‘學習和‘模仿早已成為國際軍事競爭的常態……在此背景下……轉型速度和質量、競爭路徑選擇等很可能成為塑造未來國際軍事競爭的關鍵因素。”?軍備競賽強度可能持續上升直至形成安全困境。人工智能是大國戰略競爭的重要抓手,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軍事化應用加速,大國對彼此意圖和能力的疑慮與日俱增。為了確保自身安全,避免在競爭中處于下風,大國會持續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大軍事投入,發展防御性和進攻性能力,強化威懾。然而,參與競爭的大國并未因此獲得想要的安全,相反很可能出現“越投入越危險”的安全態勢,形成新的安全困境。?2023年7月,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發布《中美競爭與軍事人工智能》報告,認為國際安全環境中的兩種結構性趨勢正在發生沖突。一是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兩國關系已陷入涉及外交、經濟、軍事和治理領域的“極端”戰略競爭。二是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新興技術一旦成熟,將徹底改變整個世界。兩種趨勢的結合將增加中美之間發生武裝沖突或核戰爭的風險。該報告建議美國采取行動限制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并探索建立中美危機管理機制。

(二)核威懾的削弱與局勢的失控

大國是維持國際體系穩定的主要角色,核大國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狀態維持了全球力量的平衡,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軍事化應用可能從根本上打破“核恐怖平衡”。首先,由于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支持的自主武器實施出其不意的首次攻擊可能無法追蹤,因此,威懾理論并不適用于自主武器系統。?其次,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既能增強現有攻擊手段的殺傷力,又會創造新的攻擊方式。這將擴大敵對行動的范圍,而且其難以溯源的特點會鼓勵各方開展更多敵對行動,從而削弱戰略威懾的穩定性。?最后,新興技術引領的大國戰略競爭具有“贏者通吃”的特點,因為掌握高新技術的一方可能形成對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優勢。因此,為了避免落后,競爭各方勢必追求研發比對手更強、更多的新興技術,從而增加局勢失控的風險。

(三)“算法戰爭”將成為新的戰爭形態

目前,世界各國爭相研發和應用各類前沿軍事技術,對信息時代的國際軍事體系形成了根本性沖擊。首先,人工智能與軍事行動的深度融合將把戰爭推向“算法戰爭”的新時代。戰爭勝負的關鍵取決于數據的準確性和運算的速度,軍隊數量、裝備水平、后勤保障等傳統軍事因素的影響將有所降低。戰場優勢將轉移到掌握優質數據、算法先進、計算能力強、系統安全穩定的一方。?其次,新興技術組合將逐漸打破傳統軍事行動的界限。例如,搭載決策支持系統的自主式遠程無人機可在沖突之初便將戰火引向對手的本土,使戰爭不再有前線與后方之分。?再次,弱勢方亦可能獲得非對稱軍事優勢。在“算法戰爭”時代,力量相對弱小的一方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作戰模式,也能有效削弱傳統機械化作戰集團的集群優勢,并通過對戰場態勢和情報信息的掌握,形成非對稱軍事行動能力。?在2022年爆發的烏克蘭危機中,相對弱小的烏克蘭與軍事實力強大的俄羅斯僵持至今,人工智能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烏克蘭基于智能化和信息化作戰模式,大量使用無人機感知戰場態勢,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俄軍高級指揮官進行面部識別和精準打擊。烏克蘭危機正在引發一場人工智能主導的“算法戰爭”革命。

結?束?語

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科技的發展往往會推動軍事領域的變革。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將引領未來作戰形態變化和國家軍事戰略的調整。

作為當今國際體系中的超級大國,美國軍事戰略的調整將引領世界主要國家軍事戰略調整的方向。其調整是在技術制勝的思想傳統、大國戰略競爭的現實需要、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全球霸權相對削弱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人工智能是此次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關鍵因素。通過技術賦能,美國旨在打造一支一體化、智能化、高效化、具備全方位作戰能力的現代化聯合部隊。此外,美國通過與其盟友進行人工智能軍事應用方面的協同合作,在重點區域對戰略競爭對手加強威懾。

由于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標志性技術,是國家贏得未來戰爭、推動產業轉型和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動力,為了能在未來占據主動,中美人工智能競爭將成為兩國軍事競爭的焦點。因此,應對大國戰略競爭是特朗普政府以來美國軍事戰略調整的核心目標,而中國已被美國視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中美兩國圍繞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和標準制定進行軍事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情況短期內恐難以改變。中國應密切關注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和美國軍事戰略的智能化發展動態,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中國應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與美國的交流,避免被拖入軍備競賽乃至軍事沖突的安全困境。2024年4月,在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Blinken)訪華期間,中美達成將舉行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首次會議的共識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另一方面,中國需要加速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推進國家安全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應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困局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陳??雪]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用“小AI”解決人工智能的“大”煩惱
汽車零部件(2020年3期)2020-03-27 05:30:20
當人工智能遇見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AI人工智能解疑答問
人工智能與就業
IT經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
人工智能,來了
數讀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人工智能來了
學與玩(2017年12期)2017-02-16 06:5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激情综合网|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精品国产网|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色135综合网|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久久国语对白|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精品91视频|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色网站|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有专无码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日本a∨在线观看|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色偷偷综合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啪啪永久免费av| 国产黑人在线| www.youjizz.com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成人在线天堂| 亚洲无码37.| 伊人欧美在线|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免费在线a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福利一区在线|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亚洲天堂久久|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99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99免费视频|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黄色成年视频| 亚洲天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