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巖 李晉雅 杜慧敏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真正得到發展呢?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有效課堂奠定基礎
愛心和責任心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有了愛心、責任心,便會一切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及時、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修正自己的低效或無效行為,努力營造師生和諧和溫馨的課堂氛圍。
1.課伊始,情已生。在課堂熱身和啟動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歌曲、游戲、謎語、故事、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載體,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注意,調控學生情緒,讓他們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更具藝術性。
2.課進行,情更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特別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將自主權交給學生。
3.課已終,情猶存。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在課后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讓師生和諧延伸到課外,做到教學相長。
二、明確教學目標,為有效課堂提供導航
一個精準的教學預設,必須首先“定標”,即確定一組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實施課堂有效教學導航。有些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僅僅把重點完全放在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上,導致確立的教學目標不是太寬泛就是太狹窄,或是照搬教參中明確給出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得教學目標的定位形同虛設。我們在“定標”時,不僅要看到教材所呈現的認知目標(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還要明確教材所隱含的能力(功能)。更要挖掘教材背后所蘊含的情感目標,這樣,課堂教學才有明確的方向。
三、設計豐富的有效活動,為有效課堂提供鋪墊
教師要在遵循中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和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使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相關,能為目標服務;使活動形式多而不亂,有語言知識作支撐;使活動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動真實,并體現開放性;同時還應考慮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使每個活動在目標下有機地聯系起來,并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是實現有效課堂的手段
教學不僅是門技巧,更是門藝術。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感到有趣、新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各種方法。
1.當“小老師”“模仿秀”
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句子。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臺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者使用課堂用語。
2.把身體語言帶入課堂
在教單詞或句子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做動作,甚至做夸張的動作或用夸張的語調朗讀,學生特別喜歡。學完單詞后,老師做出動作,學生就會說出這個單詞。
3.表演法
讓學生利用每課的前五分鐘表演、鞏固已學句子,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說繞口令、“做游戲”等。由于教學方法的多彩多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有效性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不斷探索、研究,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