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采摘金絲皇菊
位于重慶市璧山區大興鎮燃燈山下的萬民村,一直以來,以種植李子、梨為主要產業,種植的水果規模小、品種不優,銷路也缺乏保障。2015 年,剛從云南中醫學院大學畢業的吳秋伯回到家鄉萬民村,身份是“本土人才”。回來后吳秋伯心里一直思索著一件事,如何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用于發展村里的產業。2018 年5 月,璧山區中醫院作為幫扶單位正式與萬民村結緣。2019 年初,借助區級單位幫扶契機,萬民村領導班子同區中醫院成員一起外出考察、反復論證,最終決定采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種植金絲皇菊,發展特色產業。與其他中藥材種植成效慢、需要精細化管理的特點不同,種植金絲皇菊經濟效益明顯,當年種植當年采收,干花市場價格在七八百元一斤,作為藥食同源的花朵,其色澤金黃、外形美觀、氣味芳香,具有“香、甜、潤”三大特點,還有散風熱、明目等功效,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吳秋伯憑借自己對村里的熟悉,走家串戶地宣傳金絲皇菊,激發了村民們的種植熱情,也增添了幫扶單位的信心。2019 年5 月,由區中醫院出資購置的12 萬株金絲皇菊種在了萬民村的50 余畝土地上,吸納了村里19 戶貧困戶和部分周邊群眾到菊花基地務工,進入成熟采摘期后,每天前來打工的村民有10多個。2020 年,區中醫院加大幫扶力度,出資讓貧困戶入股合作社,通過“務工+收益”的模式再次精準施策,增加村民收入。“菊花基地就在我們家門口,出門就能干活,每天都有收入,年底還能有分紅,看著漫山遍野的黃花,心里別提多高興了”。貧困戶鐘昌蘭笑呵呵地說道。2020 年,萬民村的金絲皇菊的種植面積增加到了65 畝。

萬民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秋伯(右一)
正當大家喜迎豐收的時候,萬民村班子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由于新鮮的金絲皇菊并不適合長期貯存和運輸,鮮花采摘后需要馬上進行加工烘烤,而村里沒有烘干設備,吳秋伯積極聯系了藥廠,嘗試使用水汽烘干設備,但菊花的干燥需要精準控制溫度,用水汽烘干設備烤干的菊花顏色發黑,沒有賣相,沒能給村民帶來更大的收益,這讓萬民村領導班子感覺有些灰心。
萬民村的金絲皇菊在2021 年迎來了轉機,在璧山區農業農村委的支持下,村里申請的菊花烘干房獲批建設,同年12 月,面積約100 平方米的烘干房在萬民村1 組建成,投資約50 萬元。隨著一系列鄉村振興的利好政策出臺,萬民村的基礎設施也逐漸完善,新增公路硬化近20 千米、人行便道22 千米、灌溉設施50 余畝、金絲皇菊集散中心1 座、人飲水項目約10 千米、太陽能路燈260 盞,環繞萬民村的梅江河水保項目也正在實施中。
正當大家翹首企盼迎豐收的時候,2022 年,重慶的極端干旱高溫天氣不期而至,幾十畝金絲皇菊全部被旱死了。氣候的無常沒有打垮萬民村的領導和村民們,他們好像早已接受了“做農業就是靠天吃飯”的常理。2023 年,借著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東風,萬民村化零為整,流轉了200 余畝土地,全部用于種植金絲皇菊,并不斷完善菊花生產所需配套設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推動產能“爬坡”。此時,萬民村菊花種植基地的規模已達到314 畝,產業效益也成功吸引重慶臻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加入,直接給村集體帶來每年不低于16.5 萬元的收入,并承諾將利潤的10%作為全村的分紅。2023 年,萬民村產出鮮花135 噸,烘烤后制作成干花18 余噸,總產值超400 萬元,成了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龍頭產業。
如今,吳秋伯早已是萬民村一肩挑的書記、主任,在他的帶領下,萬民村大力發展產業,積極探索“產業+醫藥”融合模式,以“合作社+農戶”“企業+分紅”等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的任務,帶動300 余戶農戶增收,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