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安定區園林綠化站 張艷
近年,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城市園林綠化工程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城市園林綠化工程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植物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若想提高園林綠化工程質量,就必須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園林綠化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須積極采用生物技術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園林綠化工作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園林植物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眾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場所。為了進一步提高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工作人員在進行園林植物栽植的過程中,應科學合理地配置樹種,盡可能地提高園林植物的觀賞性。然而,在園林植物種植的過程中,由于人為因素或環境因素等,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如果這些病蟲害沒有得到有效防治,將會對園林植物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導致園林植物大量死亡。因此,為了確保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目前,我國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蟲害種類多、蟲害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導致城市資源浪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工作人員仍采用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植物病蟲害防治,就會出現防治效果差、防治成本高等問題。如果采用現代生物技術進行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現代社會中,由于大眾不斷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對園林植物生長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工作人員在進行城市綠化施工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為了能夠保證城市綠化工程的順利開展和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工作人員必須加強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目前,生物技術已成為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較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領域之一。生物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病蟲害防治技術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朝著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利用生物技術進行防治是大勢所趨。生物技術的發展為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傳統的化學防治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控制,但其存在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等問題。生物技術可以通過對植物、天敵及微生物等生物進行調節與控制,來有效減少病蟲害對環境的污染。由于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生能力,因此,在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園林植物自身的功能來開展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將園林植物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做好自身管理的基礎上,有效對病蟲害進行控制。同時,要重視園林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其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物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綠色、環保的防治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利用生物技術進行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是目前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現代生物技術是以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組學為基礎進行研究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技術,其不僅能夠實現對園林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各種有害生物進行有效控制,而且能夠通過基因工程等方法來優化園林植物的功能;另一方面,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應用,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果,還能夠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數。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加強對生物技術應用方法和應用途徑的研究與探索,使其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大對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用相關知識和方法的宣傳和培訓力度,使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能夠真正發揮積極作用。
在當前城市生態建設的背景下,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一項系統性、綜合性較強的工作,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需要強化對植物本身的保護,也需要確保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通過生物技術對園林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可以有效實現對生態系統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將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種類應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從而有效降低化學農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具體來說,生物技術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與有害微生物之間發生共生、寄生等關系,從而實現對有害微生物進行有效控制的目標。目前,生物技術主要包括以下類型:一是利用有益微生物來治理植物病蟲害,二是利用有害微生物來治理植物病蟲害,三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與有害微生物之間形成協同效應來治理植物病蟲害。生物技術可以通過對有害微生物與有益微生物之間關系的有效控制,實現對生態系統內部平衡關系的有效調節。由此可見,應用生物技術不僅能夠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化學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天敵的利用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法,這也是當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一種重要手段。天敵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具有兩大作用:一是能夠有效抑制病蟲害的發展;二是能夠促進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因此,工作人員可以積極利用天敵進行防治,在適當的時間開展人工繁殖天敵。通過人工繁殖來培育相應的天敵,讓其成為有效的輔助手段。通常情況下,在人工繁殖各種天敵之后,工作人員要將這些天敵投放到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比較多的區域內,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展速度,還能夠促進防治工作的開展。
1.積極培育天敵。在當前我國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若想確保防治工作效果,必須做好培育天敵工作。在當前病蟲害防治中,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昆蟲、蜘蛛和鳥類等天敵來開展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這些天敵主要通過人工繁殖的方式來培育,其培育的天敵種類較多,包括天牛類、草履蚧類、介殼蟲類及小蠹等。通過這些天敵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效果較好。其中,比較常見的天牛類天敵主要有日本龜蠟蟬、大蓑蛾和松毛蟲等,蜘蛛類天敵主要有七星瓢蟲、食蟲蜂和捕食螨等,草履蚧類天敵主要有草履蚧姬小蜂等,鳥類天敵主要有雀鷹和其他種類的鳥類等。在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工作人員要根據這些天敵的習性來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培育。通常情況下,在害蟲出現初期或者幼蟲比較多且為害比較嚴重的時期來開展培育工作最合適。如果在害蟲剛剛出現時或者幼蟲比較少時進行培育,容易出現蟲害大暴發現象。
2.合理利用天敵。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工作人員要保證具有較多的天敵數量,這樣才能有效促進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同時,要保證這些天敵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這些天敵在防治病蟲害中的作用。另外,工作人員可以建立相應的生物防治體系,以有效控制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展速度,且建立時要確保其體系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菌類即細菌和真菌,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菌類是一種廣泛分布的微生物,在植物生長、發育和繁殖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菌類會產生大量的營養物質來為植物提供養分。如果園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遭受病蟲害問題的影響,那么這些營養物質就會被植物吸收,從而抑制其生長和繁殖。因此,若想從根本上解決園林植物病蟲害問題,需要利用菌類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1.利用菌類促進園林植物的生長。通過對園林植物進行培養來生產大量的菌類,利用這些菌類幫助園林植物促進其生長。這種方式是目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例如,在對楊樹處理時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劑,將楊樹栽種到土壤中,再將土壤表面噴灑微生物菌劑,從而讓樹木獲得足夠的營養來促進其生長。
2.利用菌類殺死病蟲害。利用菌類殺死病蟲害是利用細菌或者真菌等微生物對病蟲害進行處理。例如,在對柳樹處理時可以使用微生物菌劑來處理柳樹,當柳樹成活之后,可以將這些微生物菌劑噴灑到柳樹上,讓其自然死亡。在對園林植物進行處理時,可以將一些真菌或者細菌等微生物噴灑到園林植物上或者土壤中。這些真菌和細菌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生長因子,能夠有效促進植物生長。
基因工程技術是指通過生物技術手段,將一種生物的某一種或某幾種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中,從而改變該生物的遺傳特性。基因工程技術是生物防治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對植物病蟲害進行防治,還可以起到保護環境、凈化空氣的效果。但是,基因工程技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難度,因為要對植物進行基因轉移,必須有一定的載體作為支撐。目前,園林植物中的基因工程主要以病毒為載體,而這種病毒載體必須保證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因為病毒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微生物,所以在植物基因轉移時,必須對植物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同時,為了確保轉移之后的植物能夠順利存活下來,還需要將轉移成功的病毒注射到植物體內,在具體應用時需要管理人員嚴格控制各種參數和技術標準。
人工誘殺是利用昆蟲對特定化學物質的趨性,來達到治理病蟲害的目的。人工誘殺式較為簡單,使用方便,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人工誘殺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化學農藥對植物產生的危害,而且還能夠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在具體應用時,工作人員需要選擇一些害蟲比較喜歡吃的物質作為誘殺劑,將這些誘殺劑放置在植物上,如懸掛黃板、藍板、藍膜等。例如,可以通過懸掛黃板來防治蚜蟲。黃板通常采用黏蟲板與黏蟲膠相結合的方式來制作,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黏性,能夠有效防止蚜蟲等害蟲侵入植物內部。通常情況下,可以將自然界中的瓢蟲、草蛉等天敵釋放到城市園林中,這些天敵可以有效增加城市園林中的生物多樣性,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治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將這種方法和人工誘殺結合起來使用,能夠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已經成功研發了許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農藥,不僅具有較強的抗病蟲害能力,而且能夠避免使用化學農藥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生物農藥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積極采用生物農藥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生物農藥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微生物農藥和基因工程藥物。微生物農藥主要包括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綠僵菌、乳油類等,基因工程藥物主要包括以蟲草菌素、魚藤酮為代表的微生物類制劑。在具體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種類的病蟲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式,而不能使用單一的化學防治手段。例如,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對蚜蟲等害蟲進行化學防治時,可以使用菊酯類殺蟲劑、有機氯類殺蟲劑等;對白粉病等病害進行化學防治時,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及真菌類農藥等。除此之外,生物農藥還能夠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抵抗病蟲害能力,進而有效降低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生物防治技術是指利用天敵、寄生蟲、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的方法。與傳統的化學農藥相比,生物防治技術具有環保、無污染、安全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園林管理者的青睞。未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將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設備和系統將廣泛應用于園林管理領域。未來,園林管理者可以通過智能化設備實現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并處理病蟲害問題,提高防治的效率和精準度。同時,綠色防治理念將深入人心。綠色防治是指以生物防治、生態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要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普及,園林管理者將更加注重采用綠色防治方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促進園林綠化的可持續發展。
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治不僅是一個地區性問題,也是一個全球性挑戰。未來,各國園林管理機構將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病蟲害問題。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病蟲害防治的信息共享平臺,及時交流防治經驗和技術成果,推動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提高。
總而言之,隨著城市綠化工程的不斷推進,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雖然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應用的不斷深入,也為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工作人員需要了解生物技術特性,結合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有效運用,提高生物技術的應用價值,實現我國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全面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