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20日,美國主導的所謂第三屆“民主峰會”,在韓國首爾粉墨登場。“民主峰會”延續一貫的政治操弄風格,充斥著自我標榜和空洞口號,再一次暴露了美國借民主之名、行霸權之實的險惡用心。
美國政府采用“民主”“威權”二分法,頻頻給堅持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國家貼上“威權”標簽。這種政治操作自然帶有欺騙性、攻擊性和對抗性,不僅是冷戰思維的暴露,更是霸權主義的映射。
通過操弄“民主峰會”,美為世界各國“打分數”“寫評語”,蠻橫要求其他國家削“本國國情之足”、適“美式民主之履”,而且隨意把世界上一半國家和地區劃入“民主陣營”、另一半劃入“非民主陣營”,充分暴露了其把民主作為工具打擊異己、護持霸權的真實企圖。“民主峰會”連續三次邀請中國臺灣地區參加,這種夾帶“一中一臺”私貨、圖謀擴大“臺獨”國際活動空間的險惡用心和挑釁行徑蒙騙不了世人,遭到國際社會絕大多數成員反對,無異于自取其辱。
民主的目的是保障和增進人類福祉,不是扎起隔閡彼此的藩籬。所謂“民主對抗威權”不是當今世界的現實,更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把民主“工具化”來服務霸權利益是對民主的褻瀆。
真正的民主必須讓人民當家作主。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如何更好地實現民主,應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評判,而不應由那些自以為是的人來指手畫腳。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各國人民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攜手開創全人類的共同發展。蓄意鼓噪所謂“民主和威權”“自由和專制”的二元對立,只能造成世界割裂、文明沖突。
美國曾分別于2021年12月以視頻方式、2023年3月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兩次召開“民主峰會”。第一屆因美國應對新冠疫情不力,20多個美國精心挑選的參會國和地區爽約缺席,會議變成“線上幻燈片展示”,寥寥“成果”全是美國自導自演的獨角戲。第二屆美國又精心物色,與韓國、荷蘭、贊比亞和哥斯達黎加共同主辦,但遮掩不住美國自己一貫的傲慢、偏執、自私、霸道,以及對民主這一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背離和踐踏。
事實上,所謂“民主峰會”與民主無關。美國利用“民主峰會”一方面攻擊他國、欺騙世人,另一方面把新興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泛意識形態化”,推進所謂“科技民主同盟”,濫用出口管制規則,企圖從技術、硬件管控和產業替代等多方面卡其他國家高科技產業的“脖子”。第一屆“民主峰會”,美國與澳大利亞、丹麥、挪威推出“出口管制和人權”倡議,宣稱“使用出口管制工具來防止用于造成嚴重侵犯人權的軟件和其他技術擴散”,實則搞政治操弄和技術霸凌。第二屆“民主峰會”設置“為民主推進技術”議題,實則利用意識形態話語構建符合美國利益的新興技術規則體系。第三屆“民主峰會”提出“民主國家在制定人工智能使用的規范、標準和規則方面引領世界”,實則謀求人工智能霸權,阻礙全球科技合作。
近年來,美國深陷民主失真、政治失能、社會失和的泥潭,政治極化、貧富分化、社會撕裂、種族歧視等問題持續加劇,其自身正面臨的嚴重制度性危機全面暴露。即便如此,美國政客仍樂于自詡“民主燈塔”,打民主牌,對外玩弄脅迫站隊、挑動矛盾的老招數。美國這種置自身問題于不顧的虛偽、雙標做派,讓世人更加看清了美式民主的真實面目。
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面臨內部激進派別的崛起,在選民基礎、意識形態、身份認同等方面鴻溝日益加深,傳統的黨際平衡難以為繼。2023年10月3日,美國會眾議院表決罷免眾議長、共和黨人凱文·麥卡錫,使這位當年1月歷經5天共計15輪表決才得以當選的政壇“第三號人物”,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被罷免的、任期第三短的國會眾議長。此后,眾議院共和黨人推選議長陷入“近乎荒誕的政治內斗循環”,保守派不接受傳統派議長人選,較溫和派又不同意“強硬保守派”人選。最終繼任者、共和黨保守派成員邁克·約翰遜在眾議院“癱瘓”三周后才得以勝出。
美國政治把

持在富人及為其代言的政客手中,民眾雖有投票權,卻無法對政治產生實質性影響。蓋洛普咨詢公司2023年底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拜登在全國范圍的支持率跌破40%,低于他之前數任美國總統同期水平。但這并不影響拜登的籌款能力,距離選舉日尚有200余天,拜登便已籌集超過1.55億美元競選資金。黨派利益和金錢政治是壓在言論自由頭上的“兩座大山”,只要是不利于美國政府和資本利益的言論,都會受到嚴格限制。《紐約郵報》《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媒體,近年來多次揭露美國政府利用虛假信息操控輿論、干預新聞,限制疫情信息,打壓、管控或封禁TikTok等社交媒體。大量社會熱點問題持續引發公眾憤怒和對美國政治機構合法性的質疑,不少民眾擔心,如此下去,不知美式民主還能運轉多久。
多年來,美國政府不顧世界各國和地區歷史文化、發展階段的巨大差異,憑借軍事、文化、話語霸權,持續在全球輸出美式民主價值觀,利用民主議題打壓別國、謀取私利,在國際社會制造分裂、煽動對抗。美國固守冷戰思維,單邊定義“民主”概念,大搞偽多邊主義和集團政治,借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破壞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阻礙國際關系民主化進程。
美國政客肆無忌憚地打民主牌,在國際社會貽笑大方。民主是歷史的、具體的、全過程的。各國民主植根于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成長于本國人民的實踐探索和智慧創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態各異。當今世界需要的不是以民主名義來制造分裂對抗,而是要在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基礎上加強團結合作,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中國愿同各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就民主等全人類共同價值相關問題開展交流互鑒,共同為世界文明進步和人類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