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 青
高郵地處大運河西北端,千年運河孕育了獨特的人文資源。我園基于“崇尚自然,回歸本真”的辦園理念,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在大班開啟了“我家住在運河邊”的課程之旅。
我們遵循陳鶴琴先生“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圍繞運河豐富的課程資源,確定了大班“我家住在運河邊”課程目標:①了解運河的特色歷史文化及發展變遷,感受運河對人們生活的影響。②樂意用繪畫、表演等不同表征方式大膽地表現,表達對家鄉運河的熱愛之情。③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與船、橋有關科學實驗的猜測,并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下來;在探究中能與他人合作與交流。④喜歡家鄉的運河,感知運河的發展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愛護運河的環境,注意節約水資源,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我們運用情境分析式的方法,圍繞幼兒感興趣的主題資源,確定了“我家住在運河邊”課程的內容框架,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鼓勵各班根據幼兒的興趣與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在課程實施中,我們通過創設具有真實性、情境化、行動化、發展性的生活“實習場”,模擬或再現生活場景,讓幼兒在真實的自然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實踐操作,獲得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
案例:“船”遞快樂。
輝輝、陽陽一起搭建船屋。第一次,他們直接把木板放上去,發現高度不合適,屋頂會碰到頭。于是,他們嘗試第二次搭建。他們立起了柱子,再把木板放上去。但是,柱子不夠穩固,木板隨時會塌下來。為此,他們又增加了幾根柱子,順利完成了搭建。他們坐進船屋,感受著搭建成功的快樂。
在搭建船屋的過程中,幼兒懂得利用自己的身體高度,確定搭建的高度。雖然他們不會使用尺子,不懂得什么叫測量,但他們明白船屋的高度和自己身高之間的關系。最后,幼兒成功地搭建成了高度合適的船屋。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在課程實施中,我們注重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探究方法,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案例:南水北調。
在大班“我家住在運河邊”課程實施過程中,幼兒圍繞運河這一主題,和家長一起查閱資料,挖掘相關信息并與同伴分享。一天,教師介紹南水北調工程后,有的幼兒提議玩“南水北調”游戲,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運用什么方法能加快運水速度呢?在幼兒感到困惑時,教師適時介入引導:“你們可以觀察一下,幼兒園里的水都是怎么運來的?”幼兒觀察發現,從衛生間水龍頭流出的水并沒有連接缸或瓶之類的東西,而是有許多管子連接著一個個水龍頭。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還了解到,家里的水都是從自來水管道連接過來的。家里還安裝了水表,用來記錄用水量。
立足真實生活的課程內容,滲透著幼兒真實的情感思想,有利于幼兒獲得相應體驗。班本課程來源于幼兒生活,教師要關注課程與幼兒生活之間的聯系。
案例:保護“母親河”。
有段時間,不少家住運河邊的幼兒發現,運河水變得又黃又渾。基于幼兒的發現,教師提出:“運河是我們的‘母親河’,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好。如果運河變渾了、變臟了,怎么辦?”這一問題引發了幼兒的討論,大家決定要保護“母親河”。那么,怎么保護呢?幼兒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除了不亂扔垃圾,大家似乎并沒有更好的辦法。為此,教師邀請在污水廠工作的家長來幼兒園,介紹污染的危害以及污水治理的方法。當家長向幼兒展示一些凈水的小妙招時,幼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幼兒在科探區進行了嘗試,看到污水慢慢地變得干凈了,臉上綻放了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