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中 張丹梅(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院)
冠心病作為心血管疾病的一種類型,可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需要及早進行有效的預防,以便減少冠心病的發生概率。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主要是為了減少冠心病以及其并發癥的發生,減少病死率、殘疾率,從而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對許多家庭來說,長期治療冠心病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尤其是對于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患者來說,費用問題可能導致他們無法持續接受規范治療,影響治療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公眾對冠心病的認識不足,對其誘因、治療方法及藥物使用等方面的了解有限,這減弱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時即便病情得到控制,患者也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已經完全康復,從而過早停藥或減少藥量,導致病情惡化。
年齡較大、教育程度較低的患者,對疾病的理解可能更為有限,隨著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他們更容易出現藥物誤服或漏服的情況。
長期治療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或抑郁的情緒,有些患者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對治療產生抵觸。這些心理障礙會導致患者減少藥物劑量甚至中斷治療,對治療效果的期望值降低,對藥物不良反應的高度敏感也會削弱他們對治療方案的遵循度。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較為重要,隨著對冠心病相關健康知識的深入學習和普及,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得以增強,不僅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還能促進臨床治療方案的有效執行。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的效果。通過醫患之間的溝通,對患者強調用藥指導、注意事項及遵醫行為的重要性,能有效預防不良情況,提高患者依從性并促進康復。
社區醫療資源對于冠心病患者群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為患者提供便捷的疾病診療服務和日常護理支持。通過社區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人們在用藥方面的依從性,綜合評估冠心病患者群體的個體差異性,針對性給予護理干預。此外,社區醫療還積極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可以早期發現并解決護理問題,有效保證護理質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室的醫護人員需要和冠心病人群建立良好的關系,便于隨訪制度的執行。醫院要強調隨訪制度對于患者身體康復的重要性,醫護人員需要態度認真,隨時和患者及家屬進行聯系,了解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和用藥信息,對其不良行為進行糾正。醫護人員在和患者溝通的時候需要遵循簡單、快捷和經濟的方式,使患者對醫護人員有一定的親切感和信任感,從而提高患者在用藥方面的依從性,做好疾病的監測工作,調整血壓水平,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針對冠心病患者群體,需要做好針對性的二級預防措施,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提高藥物的治療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從而避免病情加重,進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