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凈 吳立 靳麗
(1 太原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2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日常行動離不開一雙健康的足。糖尿病患者對于糖尿病足這個詞并不陌生,甚至“聞之色變”。為何會形成糖尿病足,該如何有效預防呢?本文將對糖尿病足的病因及預防進行詳細講解。
糖尿病足是指初診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現感染、潰瘍或組織的破壞,通常伴有下肢神經病變和周圍動脈病變。
糖尿病足主要由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感染和外傷引起。基本病因是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
神經病變 糖尿病病史10 年以上的患者易出現明顯的神經病變,導致肢體感覺減弱或消失,使足部對于壓力、異物或冷熱的感受下降,故容易導致外傷、燙傷,形成潰瘍。自主神經受損導致皮膚分泌汗液功能下降,皮膚干燥,易誘發細菌感染。
血管病變 血管長期受血糖影響,好比血管一直浸泡于糖水中,下肢動脈病變較非糖尿病患者的危險性增加2 倍,導致足部缺血缺氧,出現皮溫降低、疼痛、跛行,嚴重者可出現潰瘍、壞疽。
所以在對糖尿病足潰瘍進行清創過程中,患者“痛”或者“不痛”的回答,創面有沒有新鮮血液流出,都與傷口愈合時間有關。“不痛”意味著神經病變更重,沒有新鮮血液流出,意味著血管病變更重,愈合時間更長甚至不愈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高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嚴重者可以導致截肢和死亡。我國50 歲以上糖尿病患者1 年內新發足潰瘍的發生率為8.1%。糖尿病足的截肢率為19.03%,年死亡率為14.4%,而截肢后5 年死亡率高達40%。
1.每日仔細檢查足部,特別是足底、趾間和任何形態改變的區域,尋找胼胝、雞眼、水泡、擦傷或裂口等異常。
2.保持足部衛生,經常更換鞋襪,并用溫水(溫度應低于37℃,可使用溫度計或請家人協助檢測)清洗雙腳。用淺色毛巾輕輕拍干趾縫水分,并留意是否有出血或滲液現象。如果皮膚顯得干燥,可以涂抹些護膚油膏。
3.正確修剪指甲,沿著直線修剪,避免剪得過短或過深,引發甲溝炎。
4.選擇合適的襪子,選用淺色、具有良好彈性、吸濕透氣的棉質襪子,避免穿過緊或高于膝蓋的襪子。
5.選擇合適的鞋子,確保穿上襪子試穿。應選輕盈、透氣性好、前部寬敞且圓頭的鞋子,避免尖頭和高跟鞋。在穿鞋前,務必檢查內部是否有異物。
6.注意預防外傷,不使用暖水袋或暖寶寶等可能導致燙傷的物品。冬季要保護好腳部避免凍傷,夏季則需防蚊蟲叮咬。一旦足部出現傷口或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
“一粒沙子、一顆鐵釘、一個耳釘”等都可能成為“兇手”。行醫多年,我在臨床工作中見過因鞋內沙子反復摩擦足底導致破潰,見過因赤腳行走耳釘插入足底導致感染,亦見過因鞋底過薄鐵釘插入足底導致截肢。“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未雨綢繆遠勝于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