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晚心(邵陽市中心醫院)
妊娠期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時期。在這一階段,女性對于營養成分的需求量增加,特別是鐵元素。如果鐵元素攝入不足,容易引發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常見癥狀包括口唇黏膜蒼白、頭暈、疲倦、乏力等。如果這些癥狀未能及時被發現并治療,可能增加患貧血性心臟病、產后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早產、胎兒生長發育受限等風險,從而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
為了保障母嬰的生命健康,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并掌握相關的知識。通過增加對鐵元素和其他必需營養成分的攝入,以及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可以減輕生理和心理壓力,確保母嬰的健康,同時提升新生人口的質量。
缺鐵性貧血指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貧血,主要是由鐵攝入不足(長期素食、胃酸缺乏、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鐵需求增多(妊娠、經期)、鐵丟失過多(慢性失血)等所致。隨著妊娠的發展,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也逐漸增高,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治療和護理干預方法,就能夠減少對母嬰的影響。因此應當提高重視程度,但無需過度擔心。
妊娠期缺鐵性貧血一般以積極治療原發病、補充鐵劑、糾正貧血為原則。比如:在積極治療原發病時,針對月經過多的患者需要調整月經周期,控制經期出血量;針對因營養不足引起的貧血,應改善飲食,予以營養支持;針對消化性潰瘍者需要進行抑酸治療,減少黏膜出血。在補充鐵劑時,患者需要嚴格遵照醫囑用藥,以硫酸亞鐵、右旋糖酐鐵為主,以此增加體內鐵元素含量,減輕缺鐵性貧血病情;若發生重度貧血時,需給予多次小劑量輸血。另外,還建議患者朋友多攝入維生素C,有助于鐵元素的吸收,改善缺鐵性貧血情況。
患上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后應當強化護理干預,注重患者的飲食、心理和皮膚護理。
盡量多攝入蔬菜、豬肝、鴨血、蝦米等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改善體內鐵缺乏情況。同時,還需建議患者適當進食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如油菜、西紅柿、卷心菜、西藍花等,有助于患者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糾正鐵缺乏情況。另外,飯后要注意口腔清潔,降低口腔感染風險。
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家屬應多與患者溝通,減少其不良情緒,以較好的心態繼續妊娠。
家人需要督促患者定期洗澡,勤更換衣物,減少黏膩不適,降低皮膚感染風險。
患者應定時檢測血清鐵及血紅蛋白含量,評判其貧血病情。同時,還可為日后合理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維護母嬰生命安全。
患者需按照醫囑單按時按量用藥,以便改善機體貧血程度,減少對母嬰的不良影響。
綜上,通過介紹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和護理措施等,為相關患者朋友及其家屬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導,合理調節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狀況,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水平,以此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