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莉(重慶市兒童福利院兒康醫院)
進入醫院就診,醫生可能會讓患者做一項叫作血常規的檢查。這項看似普通的檢查,其實包含著大量關于身體健康狀況的信息。那么,血常規究竟是什么?它又能告訴我們什么?
1.白細胞計數(WBC) 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白細胞計數過高或過低表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癥或其他疾病。
2.粒細胞計數(Neu) 粒細胞負責消滅病原體和調節免疫反應。粒細胞計數可以幫助診斷感染和其他疾病。
3.淋巴細胞計數(Lyn) 淋巴細胞參與免疫反應和病毒防御。淋巴細胞計數異常表示有免疫系統疾病,可能或與病毒感染有關。
4.紅細胞計數(RBC) 紅細胞主要負責攜帶氧氣,為身體組織提供必要的養分。紅細胞計數異常可能表示貧血、出血或其他血液疾病。
5.血紅蛋白(H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血紅蛋白濃度異常可能與貧血、慢性病或其他健康問題有關。
6.紅細胞比容(Hct) 紅細胞比容是指紅細胞在血液中的體積百分比,有助于評估貧血和其他血液疾病。
7.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反映紅細胞的平均大小,有助于診斷貧血的類型。
8.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 反映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平均含量,有助于評估貧血和其他血液疾病。
9.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反映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濃度,有助于評估貧血和其他血液疾病。
10.血小板計數(PLT) 血小板計數異常可能表示有出血傾向、免疫系統疾病或其他健康問題。
1.感染性疾病的診斷 血常規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的改變可以反映感染的類型和程度。
2.貧血的診斷和類型鑒別 血常規檢查可以評估紅細胞的數量、形態和功能,從而判斷是否存在貧血以及貧血的類型。例如,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等。
3.血液系統疾病的篩查 血常規檢查可以發現一些血液系統疾病的早期表現,如白血病、骨髓瘤等。通過定期檢查血常規,可以及時發現并干預這些疾病的發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4.監測治療效果 通過定期復查血常規,可以監測疾病的治療效果。例如,化療后腫瘤患者的血常規變化可以反映治療的有效性和病情的進展情況,有助于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5.評估手術風險 對于準備手術的患者,血常規檢查有助于評估其是否存在貧血、感染等風險因素,從而采取預防措施,降低手術風險。
6.指導臨床用藥 根據血常規檢查結果,醫生可以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病情和預后,制定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例如,對于貧血患者,醫生可以根據血常規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進行治療。
7.評估營養狀況 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營養狀況和身體儲備能力。通過血常規檢查,可以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指導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
血常規作為一項基礎檢查,能夠為我們提供許多關于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重視血常規檢查,定期進行體檢,以便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