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高 丁志毅 程平 賀君 張堅



基金項目?河南省中醫藥科學研究專項課題(No.2022ZY1205)
作者單位?1.商丘市中醫院(河南商丘 476000),E-mail:ajisuheiuh@163.com;2.焦作市中醫院
引用信息?陳正高,丁志毅,程平,等.三參通絡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的療效及對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4,22(7):1319-1322.
摘要?目的:探討三參通絡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后循環缺血性眩暈(PCIV)的療效及對血清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內皮素-1(ET-1)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病人,運用簡單隨機法將其分為聯合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對照組予以單純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三參通絡湯,持續治療2周。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椎-基底動脈[左椎動脈(LVA)、右椎動脈(RVA)和基底動脈(BA)]血流速度、血液流變學狀態(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和血漿黏度)、血管內皮功能[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和血管內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應(面色潮紅、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腸胃脹氣)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聯合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流速度指標和血液流變學狀態指標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變化幅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清CGRP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ET-1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聯合組變化幅度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對照組為6.9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參通絡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較單純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病人療效更佳,可調節CGRP和ET-1水平,有效改善病人腦血流動力學,促進血管舒張功能恢復。
關鍵詞?后循環缺血性眩暈;三參通絡湯;甲磺酸倍他司汀;降鈣素基因相關肽;血管內皮后循環缺血性眩暈(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PCIV)屬于中樞眩暈,主要是由于多種因素致使椎-基底動脈血流灌注受阻、供血不足,從而損傷小腦、腦干和后腦機能,導致前庭功能受損[1]。其患病率約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20%~30%,病人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胸悶及惡心嘔吐等,嚴重影響病人生理和心理[2]。目前PCIV無法根治,臨床上主要通過綜合治療調節血脂和擴張血管來緩解癥狀,但療效卻有待加強[3]。其中包括使用藥物來擴張血管和抵抗血小
板聚集,甲磺酸倍他司汀能夠明顯擴張椎-基底動脈,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改善頭暈等癥狀[4]。PCIV可歸屬于中醫學“眩暈”范疇,病機在于本虛標實,由于體虛、腎虧、痰濁等因素,致氣血虧虛、清竅失養、痰結閉阻脈絡,主要臨床特征為頭暈、頭痛。三參通絡湯可以益氣助血運、活血通絡以利氣行,補中寓通,以通助補,通補結合[5]。本研究對比研究了三參通絡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和單純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PCIV的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血液流變學狀態變化、血管內皮功能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病人,采用簡單隨機法分為聯合組(43例)與對照組(43例)。診斷標準:采用中國后循環缺血性專家共識組制定的《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6]診斷后循環缺血癥狀;采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制定的《眩暈診治專家共識》[7]診斷眩暈癥狀;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8]以及《中醫內科學》[9]診斷眩暈病氣虛血瘀型癥狀,主癥:眩暈,頭重昏蒙;次癥:頭痛,耳鳴耳聾,胸悶惡心,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唇甲紫暗,舌暗,有瘀斑、瘀點,舌下迂曲,胖大有齒痕或苔膩,脈澀/滑,或澀滑相兼。符合1項主癥、2項次癥,或舌脈各1項即可確診為PCIV。納入標準:1)病人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2)病人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病人有嚴重顱腦外傷;2)存在腦出血病史者;3)病人伴有精神障礙;4)病人對藥物過敏;5)因病人自身原因無法配合治療者。聯合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55~72(61.72±3.11)歲。對照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54~70(63.24±3.08)歲。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神經內科治療,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生產廠家:廣東世信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0025,規格:每片6 mg),每次1片,每日3次,飯后服用;另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并靜脈輸注營養腦細胞和改善循環藥物,持續治療2周。
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三參通絡湯治療,藥物組成:黃芪50 g,丹參20 g,川芎15 g,黨參15 g,雞血藤15 g,地龍15 g,炒白芍12 g,防風12 g,僵蠶10 g,桂枝9 g,生甘草9 g,西洋參6 g,黃連5 g,三七粉3 g。其中,合并惡心嘔吐者加代赭石和竹茹,合并耳聾、耳鳴者加磁石,合并肢冷麻木者添加桂枝,合并精神萎靡、四肢不溫者加桂枝和附片,藥物劑量隨病人癥狀程度酌情調整。水煎藥包并取300 mL藥汁早晚2次餐后溫服,每日1劑,持續2周。
1.3?臨床療效
于所有病人治療結束后,評估其臨床療效[10],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痊愈:病人頭昏和眩暈癥狀完全消失,2周內保持良好;顯效:病人頭昏、眩暈等癥狀基本消失,無自身或景物晃動和旋轉感,病人可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病人癥狀有所改善,自身或景物晃動、旋轉感未完全消失,工作受影響;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1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觀察指標
1.4.1?血液指標
于治療前后檢測病人血液相關指標(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血液流變學狀態、血管內皮功能)。采用YM-100多普勒超聲探測儀(深圳原位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椎-基底動脈[左椎動脈(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椎動脈(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和基底動脈(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學檢測儀(北京眾馳偉業有限公司生產)測定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和血漿黏度。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半徑8 cm,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和血管內皮素-1(ET-1)水平。
1.4.2?不良反應
記錄治療期間病人面色潮紅、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腸胃脹氣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有效率為93.0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LVA、RVA和B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聯合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漿黏度及全血高切、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4?兩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CGRP水平均升高,ET-1水平均降低,且聯合組變化幅度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2.5?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面色潮紅、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和腸胃脹氣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3?討?論
PCIV是以后循環為主的頸動脈短暫性缺血性疾病,嚴重者可發展為腦梗死,對病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1]。隨著年齡增加,PCIV患病率逐漸升高。其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為動脈栓塞。PCIV常以眩暈為臨床首發癥狀,約占60%,多見于中老年人,病程長,難根治且易反復[12]。PCIV屬于中醫“中風”“眩暈”范疇,研究證實營養腦神經藥物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治療中作用顯著[13]。西醫治療主要針對腦缺血,改善眩暈,但很多病人由于癥狀持續不緩解轉而嘗試中醫治療[14]。
本研究中,聯合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三參通絡湯主要成分包括黨參、西洋參、丹參、炒白芍等。其中黨參配伍丹參可以對抗血漿中血小板聚集;西洋參能夠抗疲勞、增強耐缺氧能力以及抗缺氧作用;丹參可改善腦缺血癥狀和血液流變學及血小板功能,保護心血管系統、聽力等;黃芪可改善大腦退行性病變,保護腦血管;芍藥可改善和治療心腦血管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當歸能夠抑制神經中樞、鎮痛、抗驚厥和修復神經等;雞血藤能夠降血脂和抗氧化;川芎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及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及血壓,抗氧自由基、抗炎、抗血栓等;地龍能夠抗腫瘤、調節免疫、降血壓、抗心律失常、鎮痛和消炎等;僵蠶可以抗凝血、促纖溶、降糖和降脂;三七能夠抗血小板聚集、保護腦組織、降血壓、降血脂和抗炎等。三參通絡湯中諸藥合用,可以共同發揮抗凝血、抗氧化和修復神經等功效。而甲磺酸倍他司汀作為組胺H3受體拮抗劑,可以激活組胺H1受體,還能隨著血液流經全身,進而擴張毛細血管,促進前庭神經元組胺代謝[15]。CGRP作為一種由Calca基因編碼的神經肽,廣泛分布于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其擴血管作用很強,內皮素則是一種血管收縮肽,由21個氨基酸組成,在通常情況下,兩者動態平衡,若血漿中血管活性物質CGRP和內皮素含量異常,就會導致顱內血管舒縮功能失衡[16]。本研究結果表明,三參通絡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有效改善病人腦血流動力學,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臨床癥狀,促進血管舒張功能恢復和調節CGRP和ET-1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兩組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提高,血漿黏度及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聯合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血清CGRP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ET-1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聯合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治療后,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是由于聯合組三參通絡湯含有的中藥成分在甲磺酸倍他司汀的輔助下能被快速吸收入血,甲磺酸倍他司汀擴張血管后,三參通絡湯的中藥成分隨血液運輸發揮藥理作用,因而療效優于單純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
綜上所述,三參通絡湯聯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較單純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療的療效更佳,可有效改善病人腦血流動力學,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臨床癥狀,促進血管舒張功能恢復和調節CGRP和ET-1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WANG J W,MAN L B.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stricture management[J].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2020,22(2):140-144.
[2]?鄧行行,吳燦,成沈榮,等.雙麻消眩湯聯合醒腦法針刺治療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的臨床研究[J].環球中醫藥,2023,16(2):323-326.
[3]?李雪,黃石嬌,岳文華,等.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機制研究及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24(3):60-63.
[4]?HOLMES S,LALWANI A K,MANKEKAR G.Is betahistin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Ménière′s disease?[J].The Laryngoscope,2021,131(12):2639-2640.
[5]?阮明軍,鄭峰,黃德蓮.三參通絡湯配合臭氧自體血回輸對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氣虛血瘀型)患者TCD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13(1):59-62.
[6]?李焰生.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9):786-787.
[7]?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神經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眩暈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5):369-374.
[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
[9]?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273-279.
[10]?強茗,胡元娟.針灸聯合三參通絡湯對后循環缺血性孤立性眩暈老年患者腦血流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1,16(4):455-458.
[11]?紀震,矯翠翠,王丹丹,等.苦碟子注射液聯合腦蛋白水解物對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22,44(8):2514-2518.
[12]?何菊,張懷亮.后循環缺血性眩暈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8,24(6):871-874.
[13]?王靖,可海霞,王敏.三七通舒膠囊聯合腦蛋白水解物對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21,43(4):1108-1111.
[14]?劉愛華,韓振翔.黃芪赤風湯合補中益氣湯對氣虛血瘀型后循環缺血性眩暈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成藥,2019,41(3):713-716.
[15]?譚惠榮,陳韓,周忠東,等.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治療耳鳴臨床觀察[J].中國藥業,2022,31(15):101-104.
[16]?MATTEIS E D,GUGLIELMETTI M,ORNELLO R,et al.Targeting CGRP for migraine treatment:mechanisms,antibodies,small molecules,perspectives[J].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2020,20(6):627-641.
(收稿日期:2023-09-20)
(本文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