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仔囡
2024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我們要擦亮綠色發展底色,著力培養急需人才,以創新為主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特點,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新”在何處?與傳統生產力相比,它“新”在以創新為主導和驅動。但它不是一般的科技創新能夠驅動的,要由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來驅動;它也不是一個“從0到1”的關鍵技術突破就能夠主導的,要實現“從1到100”的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才行,要讓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才行。要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升級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要站在全局高度,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新質生產力“新”在底色上,即綠色生產力。所謂“綠色生產力”,就是要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未來新質生產力培育的重點,就是各領域各行業中的“綠”點。要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模范生”。著力推動“兩個轉變”,一個是轉變生產方式,另一個是轉變生活方式。在轉變生產方式上,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綠色科技創新,加快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產業,緩解能源短缺壓力,減少空氣污染。在轉變生活方式上,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發揮綠色金融牽引作用,持續優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工具箱。
未來之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生產力而言,勞動者是最重要因素,是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前,新質生產力雖已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但“新”是雙刃劍,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尚存在許多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培養造就急需緊缺人才就是其中關鍵一題。要提升人才培養的供需匹配度,適應科技發展新趨勢,堅持“急需緊缺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要為人才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