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張惠子
20 世紀70 年代,美國學者提出“深層學習”和“淺層學習”這一對意義相對的概念,讓大家了解了學習有深淺之分,并對其有了新的認識。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21 世紀初,“深度學習”的概念開始逐步進入廣大教師的視野。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實行的背景下,很多小學英語課堂仍然沒有改變“教師教授—學生接收”的現(xiàn)狀,導致學生缺少深度學習的體驗,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受限。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只有推進學生深度學習,才能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課堂的落地生根。
首先,教師缺乏目標意識,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浮于表面。很多教師沒有深入思考教學目標,只是照著繪本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問題設計,導致問題浮于表面,教學缺少思維層面的訓練。長此以往,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其次,教師缺乏整體設計意識,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設計的問題缺乏邏輯關(guān)聯(lián)。教師對繪本內(nèi)容沒有進行整體梳理,只著重某些詞匯的講解,導致學生在學完后未對繪本形成整體印象,只是了解了一些故事細節(jié)信息。沒有經(jīng)過整體設計的教學問題缺少邏輯關(guān)聯(lián),導致教學無效、混亂。
最后,教師不善于挖掘文本,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設計的問題缺少深度。無論任何文本,教師都要深度挖掘其內(nèi)在含義,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本的言外之意、圖片或語言的留白之處,引導學生在感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有更深入的思考。
下面,以《外教社朗文小學英語分級閱讀5》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 為例,探討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在繪本閱讀教學前,教師須深度解讀文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厘清學習目標,在確定學習目標后進行反推,確定教學目標。這樣能有效解決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繪本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 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厘清學習目標:(1)學生能夠了解學校各個功能室的具體情況;(2)學生能夠了解繪本故事內(nèi)容,掌握一些閱讀策略與閱讀技能;(3)學生能夠了解主人公的內(nèi)心并體會學校生活的豐富與快樂,能夠珍惜學習時光。基于以上學習目標,教師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1)語言能力:學生能夠根據(jù)圖片和文字線索預測故事的發(fā)展,通過圖片環(huán)游、小組閱讀,理解故事內(nèi)容、獲取關(guān)鍵信息,梳理故事脈絡,總結(jié)學校各個功能室的具體情況。(2)文化意識:學生能夠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學校特點,并珍惜學習時間。(3)思維品質(zhì):學生能夠分享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發(fā),對故事人物進行辯證的評判及理性分析。(4)學習能力:學生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并評價主人公的行為、情感變化及其原因,理解并掌握cause-effect 策略;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故事內(nèi)容。
只有在全面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出的問題才更適合學生,也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張園虹、張舒婷2020)。在教學繪本My Grandma goes go school 時,學生正在學習教材中的現(xiàn)在進行時知識,且基本了解學校的構(gòu)成情況。因此,教師將該繪本作為教材學習的補充材料。在全面了解學情后,教師基于對繪本內(nèi)容的全面把握,整體性設計繪本閱讀教學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有效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zhì)。
1.閱讀前:激發(fā)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和主動性
學生帶著求知與探索的欲望開啟文本閱讀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為這是他們深度學習的開始(張琦2020)。在繪本閱讀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讀前故事內(nèi)容猜測活動、封面信息解讀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和主動性,讓他們更順利地進入繪本學習。
(1)故事內(nèi)容猜測活動。
在繪本My Grandma goes go school 閱讀教學前,教師組織學生玩一個小游戲。首先,播放三種情境中的聲音,一是學校上課鈴聲,二是街道上吵鬧的聲音,三是故事主人公奶奶(grandma)喊孫女珍妮(Jenny)的聲音。其次,用Where 和Who 等引導的特殊疑問句讓學生猜測繪本故事發(fā)生的重要地點及其中的主要人物。當學生猜對時,教師及時追問,讓他們說出猜測的理由,從而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后續(xù)的故事閱讀埋下伏筆。這樣的讀前故事內(nèi)容猜測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其觀察、推斷能力。
(2)封面信息解讀活動。
在繪本My Grandma goes go school 閱讀教學前,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封面,積極、主動地運用Who、What、Where 等基本的疑問詞提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經(jīng)驗合理猜測,探討所提出的問題,“解鎖”一些故事信息。在學生猜測的過程中,教師用“How do you know?”“Why do you think so?”等進行追問,培養(yǎng)他們的推理判斷能力,使其在后續(xù)文本閱讀過程中檢驗自己的推斷是否正確。
2.閱讀中,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繪本內(nèi)容
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融入問題鏈、追問、動態(tài)生成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實現(xiàn)深度學習,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
(1)設計問題鏈。
通過設計問題鏈,幫助學生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在繪本My Grandma goes go school 閱讀教學前,針對封面,教師設計如下問題:
Question 1:Look at the picture,who is grandma?
Question 2:Where is grandma?
Question 3:This is Jenny’s grandma,can you guess who is Jenny in the picture?
Question 4:How do you know the answer?
Question 5:Does your grandma go to school?
Question 6:Why does Jenny’s grandma go to school?
通過以上問題鏈,引導學生熟悉該繪本的主人公——奶奶與珍妮,同時合理猜測,提升其思維能力。
(2)設計追問。
教師通過追問,能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讓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余文森2017)。適時、合理的追問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要考慮在什么時間追問是比較恰當和必要的。
在講解繪本My Grandma goes go school 中有關(guān)story room 的兩幅圖時,教師問學生:“Do the children like Jenny’s grandma?”并讓他們說出依據(jù)。學生可以依據(jù)繪本中的圖片或者語句回答。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圖片中兩個小孩所說的話:“Oh,no.I can’t see!”和“Oops!”讓他們聽繪本錄音體會這兩個小孩的心理。隨后,教師追問:“If you are the children,what will you say to the grandma?”讓學生運用句型“Grandma,can you...?”給出合理的建議。教師還可以設問:“Why does grandma sit here?”引導學生意識到:“Grandma is old.Sometimes,she can’t see.”即奶奶不是故意坐在毯子中間的,從而體會奶奶的內(nèi)心世界。
適時、恰當?shù)淖穯柨梢宰寣W生從繪本故事中人物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真實情境中體會繪本故事中的角色內(nèi)涵,體會繪本更深層次的表達(王巧芝2018),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
(3)設計動態(tài)生成性問題。
通過設計動態(tài)生成性問題,促進學生在繪本學習后內(nèi)化所學知識,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講解繪本中in the music room 場景部分的內(nèi)容時,教師讓學生理解instruments 的含義,找出圖片中的樂器,并圍繞樂器的名稱進行“頭腦風暴”。在講解excellent 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思考夸獎別人的其他表達方式。教師通過設置動態(tài)生成性問題,讓學生在感受繪本閱讀樂趣的同時開闊思維,進入深度學習。
3.閱讀后: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和拓展活動,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
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為自身的能力。在學生閱讀完繪本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 后,教師提出問題:“奶奶喜歡去學校嗎?奶奶還會再來學校嗎?奶奶還可以參觀學校的哪些地方呢?如果奶奶來參觀這些地方,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由此給出一些提示,使其在創(chuàng)設的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思考,提升思維品質(zhì)。
閱讀后的拓展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師可以設置合作探究活動,讓他們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習能力。在繪本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 閱讀教學的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對學校的某一個場所進行細節(jié)性補充,如做了哪些事、班級同學說了什么等。在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學生對繪本內(nèi)容一目了然,并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學生的學習不局限于課堂,課后的生活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真實情境(教育部2022)。因此,在課后,教師要拓寬學生深度學習的路徑。
1.采訪與討論
在繪本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 閱讀教學后,教師讓學生采訪自己的奶奶,了解她們是否想重回校園及其原因,然后進行組內(nèi)分享和討論。這樣的課后任務讓學生的學習回歸現(xiàn)實,引發(fā)更深入、更多的思考,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
2.繪本創(chuàng)編
在課后,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夭贾靡恍┚哂刑魬?zhàn)性的任務。在教授完繪本My grandma goes to school 后,除了采訪奶奶的任務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采訪家里的其他人,詢問他們是否想重回校園及其原因,然后結(jié)合采訪內(nèi)容改編繪本故事,如My mum goes to school。這樣的家庭作業(yè)能讓學生結(jié)合實際展開想象,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升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不再是片面、浮于表層的學習,更不是毫無邏輯、毫無深度的學習,而是一種基于深入解讀文本的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學習理解—實踐應用—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需要教師設計貼合學生實際的一系列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問題鏈,引導他們深度學習,最終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