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捷
主題意義指主題呈現的核心思想或深層含義,往往與文化內涵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陳新忠2018)。《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視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整合學習內容,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是其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內容,直接影響其語篇理解的程度、思維發展的水平和語言學習的成效(教育部2020)?!墩n程標準》列出的三大主題語境(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規約了高中階段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主題范疇,為學生提供了語言學習的意義語境和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媒介(張琳琳2019)。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閱讀教學有利于解決脫離主題語境割裂地教學詞匯、語法等問題。然而,目前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主題意義探究缺乏主線,學習活動聚焦于碎片化細節”“主題意義探究過程不充分,探究活動脫離文本,探究內容空洞抽象”“學生被動接受,無法建構對文本主題內容的整體理解并表達主題意義”等問題(李寶榮2022)。
下面,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 Extended reading 為例,探討如何基于主題意義探究有效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周麗萍(2019)指出,教師應堅持“三位一體”的英語閱讀教學,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將文本解讀、教學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設計相互關聯,融為一體。解讀主題內容是主題意義探究的前提(李威峰、鮑閩芳2021)。為確保主題意義探究不走偏,教師須深入研讀文本,瞄準主題意義,提煉教學意義(萬姝2022),可嘗試從主題、內容、文體、語言和作者五個角度深入解讀(張秋會、王薔2016)。此外,教師還應將語篇置于整個單元的主題背景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 的主題語境是“人與自然”,話題是“環境與環境保護”,整個單元的8 個板塊分別涉及“環境與環境保護”的多個層面。其中Extended reading板塊的閱讀語篇為News that matters:pollution in Norgate,該板塊以“城市的發展與環境污染”創設情境,旨在引導學生正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思考二者之間的關系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語篇的文本類型是電視訪談節目的腳本,話題是虛擬城市諾蓋特的污染問題,三位嘉賓被邀請參加一檔電視節目,分別發表對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關系的看法。這一主題反映了當代社會的現實問題,即如何在確保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保證自然環境免遭破壞,也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訪談節目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陌生的語篇類型,以主持人采訪嘉賓的對話形式展開,需要學生關注文體結構特征,通過閱讀對話,區分嘉賓的觀點和論據,把握主持人話語的串聯作用。學生雖然不熟悉訪談腳本,但是對“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關系”這一話題并不陌生。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他們完善知識結構、培養思辨能力。
基于對主題語境、語篇類型、寫作目的、文體結構、語言特征等方面的解讀,教師圍繞主題意義梳理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提煉出相關內容的結構化知識(張秋會、王薔2016),并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須服務主題意義的探究(胡玲2021)。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通過本堂閱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目標1:梳理并概括訪談腳本中三位嘉賓和主持人的觀點與論據,激活對“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這一主題的認識。
目標2:分析與闡釋訪談中主持人的話語功能,掌握語篇結構和文體特征,及其對主題意義建構的影響。
目標3:討論與論證“城市污染的起因、后果和對策”,聯系實際表達自己對“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的認識,評價同伴的觀點,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在明確本課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緊扣主題設計如下教學活動:
導入活動承擔著創設主題語境、激活主題知識的作用(胡玲2021)。文本主題意義的引入方式直接、明了,有利于學生深入開展主題意義探究活動(呂國征2021)。教師帶領學生聚焦文本標題和課本插圖進行思考和預測,初步感知主題意義:“From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can you predict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e transcript?”
T:To be more specific,what aspects of pollution may be included? And why do people in Norgate pollute the city?Maybe for what?
Ss:Money;economic development.
T: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which is more important? 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is issue,just like the guests on this TV show.
【設計說明】文章標題是文眼,具有揭示文章主題、概括語篇中心的作用。插圖作為多模態語言資源,能夠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感性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和插圖進行預測,以問題鏈形式激活他們對文本主題的認知和興趣,為他們獲取與梳理電視訪談節目中不同嘉賓的觀點等信息、建構主題意義作鋪墊。
教師要創設與主題意義密切相關的語境,基于對主題意義的探究,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與發展,鼓勵學生運用語言,特別是通過對不同觀點的討論,提高評判能力(教育部2020)。
在聚焦標題和插圖、激活主題意義后,教師帶領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獲取電視訪談節目中不同嘉賓的名字和職業。通過提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TV show?”“What are their names? And what are they?”為細讀訪談節目腳本、梳理和分析不同嘉賓及主持人的觀點作準備。
在學生快速提取三位訪談嘉賓和主持人的基本信息后,教師讓他們根據嘉賓身份推測其可能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細讀腳本,概括與整合不同嘉賓對“城市的發展與環境污染”的不同看法,建構信息間的關聯,整體理解意義。
Summarize the main viewpoints of the host and three guests.
James Smith:
(1)Norgate has become seriously ___________over the past 20 years.
(2)Factories have caused__________ pollution and endangered public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eys:polluted;water and air;health and safety;health and safety)
Vincent Brown:
(1)Factory managers are deeply ____________about the________________.
(2)Factories have taken_________________to____________pollution,even though____________their production costs.
(3)Factories have brought_______________to Norgate.
(keys:concerned;environment;various measures;reduce;these measures raise;economic benefits)
Julie Archer:
(1)Their committee not only plays a_________in controlling pollution,but also has a duty to promote________________.
(2)Different___________________ work hand in hand to ____________tha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followed in an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keys:major role;economic development;branches of government;ensur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Everyone can help)
Host:
(1)Norgate’s rapid development has had_______________.
(2)The fortunes of our environment and our economy are_______________.
(3)We should leave a_____________planet to our children.
(keys: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osts;inseparable;better,cleaner and healthier)
待學生歸納出三位訪談嘉賓和主持人的基本觀點后,教師引導他們關注嘉賓表達觀點時使用的論據,在分析論點和論據時,進行主題意義的思考,對“環境與環境保護”話題下的“城市的發展與環境污染”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
Find the supporting details of the views of the three guests.
James Smith:Dirty and smelly ri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incent Brown:Various measures inclu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ulie Archer:A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題意義的建構離不開對文體形式與語篇結構的解讀。教師帶領學生聚焦整個語篇回答“What’s the style of this TV show transcript?”“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is style?”問題,熟悉訪談的對話形式和主持人決定話輪的結構特點,探討電視訪談節目中不同嘉賓闡述自身觀點時運用的表現手法和語言特征,思考其背后的理據和對主題意義建構的影響;并從語用學角度對文本中主持人的話語功能進行分析,了解主持人話語在話題討論中的重要作用。
Find the writing techniques used to express the views of the three guests and the host.
①Introduce the topic.②Introduce the guests.③Invite the guest to talk.④Summarize the guest’s opinion.⑤Make a conclusion.
(1)Our topic today is pollution in Norgate.
(2)Joining us in the studio tonight are James Smith,a local resident;Vincent Brown,senior manager of a local factory;and Julie Archer...
(3)Mr Smith,you’ve lived in this city for over 20 years.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pollution over that time?
(4)Mr Smith protested against heavy industry.
(5)Mr Brown,would you like to respond?
(6)Mrs Archer,what are your thoughts on how to deal with pollution?
(7)A former UN official once said...It’s our duty to build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設計說明】教師從電視節目訪談的文本內容入手,要求學生在明確三位訪談嘉賓和主持人的基本信息、不同觀點和論據后,通過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從閱讀文本中提煉主要信息,獲得結構化知識,感知和理解語篇所表達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體結構特征,將學習語言知識與探究主題意義有機結合,從語用學角度判斷、分析和闡釋訪談中嘉賓的寫作手法和主持人的話語功能,通過圍繞主題設計層層遞進的深入語篇的應用實踐類活動,幫助學生進行主題意義的自我建構。
在學生對訪談腳本中的嘉賓觀點和語篇的文體特征、建構主題意義進行分析之后,教師跳出文本,轉向生活實際,讓他們反思現實生活中的城市污染問題,鼓勵他們圍繞身邊的污染問題進行小組合作,理性表達觀點,剖析污染現象背后的原因、后果和可行的解決方案,深化對主題意義的認識和思考。
T:After analyzing the transcript,we know that in terms of the pollution in Norgate,joint efforts should be made.How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nd us? Choose one kind of pollution around us.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the cause(s),consequence(s)and solutions to it from different sectors such as the government,the enterprises or the individuals.Then I’ll invite three groups to share your group work.
在學生分享小組成果后,教師組織他們開展生生互評并進行師生共評,肯定他們通過合作探究對“身邊污染現象的原因、后果和可行的解決方案”所作的合理分析,并理性表達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態度。接著,教師通過一個小視頻,深化學生對“保護環境,我們能做點什么?”這一主題的理解,強調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行為能夠改善全人類的生存環境:“Each of us can help reduce our impact on environment by making more sustainable choices in or daily lives—food choices,commuting,waste disposal,energy use...Simple changes can make a big impact.”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歸本堂課開頭探討的話題:“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which is more important?”讓他們總結出二者同樣重要。通過如下圖所示的藏頭詞“START”啟發學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可以通過“制定嚴格法律(Strict laws)”“進行科技創新(Technology)”“提升環保意識(Awareness)”“合理回收利用(Recycling)”“開展垃圾分類(Trash sorting)”等舉措,治理城市污染,保護家鄉環境,并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名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呼吁他們保護環境,知行合一,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build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經過課堂討論,教師布置倡議信微寫作任務,將主題意義的探究由課堂延伸到課外,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反思個人生活經歷。
【設計說明】教師挖掘語篇中的育人價值,跳出訪談腳本,創設既有意義又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情境,啟發他們基于已有的經驗、認知和態度,在充分理解文本主題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多元思維,展開理性討論,表達自身觀點,升華主題意義。倡議信微寫作任務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深化對單元主題“環境與環境保護”和文章主題“城市的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理解,激發他們的語言遷移和創新能力,同時自然而然地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挖掘文本蘊含的主題意義,進而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培養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堅持“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策略,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將文本解讀、教學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設計緊密聯系起來。首先,教師要深入研讀語篇,根據主題語境、語篇類型、不同文體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精準把握教材文本蘊含的主題意義。其次,教師要根據學情建構單元教學目標和每個板塊的課堂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學習活動的設計。最后,教師要在學生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設主題語境,精心設計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等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他們深入學習和理解語篇,通過關注標題、緊扣文本、遷移創新,在激活主題意義的基礎上構建和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深度學習,推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