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兆利
【案例】2023 年10 月初,周奶奶的老伴王先生突遇車禍離世。辦完喪事后,周奶奶在整理王先生遺物時發現其名下有4 張存折和3張銀行卡。于是,她拿著王先生的死亡證明和存折、銀行卡到銀行取款。不料,她的取款請求被銀行拒絕。銀行告訴她,只有持有公證處的公證書或者法院的判決書才能取出錢款。經向公證處咨詢,公證員告訴周奶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和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她遇到的這件“麻煩事兒”,需要辦理繼承權公證才能解決。隨后,周奶奶在公證員的指導下,按照程序辦理了繼承權公證。近日,她持該繼承權公證書到多家銀行取出王先生的全部存款。
【法律支招】存款人去世后,其存款將變成遺產并由繼承人繼承。但在遇到親人突然離世時,繼承人往往因不知道存折或銀行卡密碼而無法取出其所遺留的存款,即本案周奶奶遇到的情況。其實,銀行業金融機構之所以拒絕支付該筆遺產給一個或多個繼承人,原因在于其無法查清儲戶的家庭情況和繼承人情況。在不能確定取款人是唯一繼承人的情況下,如果銀行將全部存款支付給取款人,當其他繼承人知情后也來取款,那就勢必會產生糾紛。為避免出現這種現象,對逝者遺留的存款如何查詢提取,什么情況下需要做公證,相關機構已經針對不同情況作出相應的規定:
一是存款金額不明。2019 年4 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司法部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簡化查詢已故存款人存款相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已故存款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憑已故存款人死亡證明、可表明親屬關系的文件(如居民戶口簿、結婚證、出生證明等)以及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公證遺囑指定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憑已故存款人死亡證明、公證遺囑及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可單獨或共同向存款所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交書面申請,辦理存款查詢業務。查詢范圍包括存款余額、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身發行或管理的非存款類金融資產的余額。銀行業金融機構經形式審查符合要求后,應書面告知申請人所查詢余額。對代銷且無法確定金額的第三方產品,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告知申請人到相關機構查詢。根據該規定,申請人不需要到公證處領取存款查詢函就可以直接查詢。
二是存款金額較小。經銀行查詢后,發現被繼承人所遺存款不多,該如何支取呢?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簡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額存款相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如果滿足以下條件即可簡化提取手續:(一)已故存款人在同一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賬戶余額合計不超過1 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不含未結利息);(二)提取申請人為已故存款人的配偶、子女、父母,或者公證遺囑指定的繼承人、受遺贈人;(三)提取申請人同意一次性提取已故存款人存款及利息,并在提取后注銷已故存款人賬戶。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上調本條第(一)項規定的賬戶限額,但最高不超過5 萬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不含未結利息)。外幣存款按照提取當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匯率中間價折算。在上述情況下,已故存款人的繼承人不需要辦理繼承公證,按《通知》規定提交相關材料就可提取。
三是存款金額較大。經銀行查詢,確定被繼承人遺留存款金額較大,已超出上述《通知》規定的金額,則需要辦理繼承公證。當事人可向當地公證處申請辦理繼承公證,銀行憑繼承公證書辦理取款手續;如該項存款的繼承權發生爭執時,應由人民法院判決,銀行憑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辦理取款手續。辦理遺產繼承公證需要提交以下材料:所有繼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的身份證、戶口本;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遺產所有權證明(產權證、銀行存單、股票證明、機動車登記證等);親屬關系證明;公證員需要的其他材料(結婚證、判決書等)。
另有兩點需要明確,一是在當地未設立公證處的情況下,存款人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為證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權提取該項存款,應向儲蓄機構所在地的縣、市人民法院申請辦理繼承權證明書,儲蓄機構據此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二是因該項存款的繼承權發生爭執需要訴訟時,應當以繼承權糾紛為由,由任一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到法院起訴其他繼承人。法院作出判決書等生效法律文書后,繼承人憑此到銀行辦理過戶或支付手續。
【溫馨提示】家庭成員尤其是老人不要將存單、存折等銀行憑證藏得太隱秘,最好將銀行卡號、密碼事先告知老伴或信得過的子女。如果擔心子女以后在財產繼承方面發生糾紛,最好在身體健康、頭腦清醒時訂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并將遺囑交給遺囑執行人(遺產管理人)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