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紅 侯 晨 劉 倩 蔣思明 蔣林峰
(1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2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1]?!币悦裆行牡乃枷?,強調的是將民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滿足民生的需求,促進民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領域,這一思想體現在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教學質量提升中,以民生為中心的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2.1 民生性。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始終承載著塑造未來、傳承文化、培養人才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教育的人民性顯得尤為突出,它不僅是教育的本質屬性,更是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教育的民生性,意味著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服務全體民生,滿足全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2 公平性。教育是最大的公平,教育是社會公平的關鍵實現途徑與根本支撐。通過教育,每個個體均有機會汲取知識與技能,增強自身素養與能力,進而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與社會地位的提升。正因如此,教育被普遍視為至高無上的公平,因為它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起點與舞臺,使他們得以在社會的競技場上公平競技,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2.3 發展性。人民群眾推動教育的發展,民生是推動教育發展的目的也是教育發展的依靠力量,教育發展為了人民彰顯的就是以民生為中心發展教育。同時,人民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量,發展教育也要發揮好人民的作用,因此教育的發展要牢牢地依靠人民,讓人民做教育改革的享有者和推動者。
2.4 科學性。以民生為中心發展教育源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我校在堅持唯物史觀、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與中華優秀文化相結合的理論總結。這一科學的論述體現著對于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內涵的深化的有力舉措,是把握教育規律,符合國情發展的科學價值理念的體現。
3.1 教學內容貼近學生需求。教育教學應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反映學生的需求和期望。例如,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增加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使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2 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參與。以民生為中心的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3.3 教育評價關注學生發展。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檢驗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民生為中心的教育評價應關注社會的發展,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評價。評價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表現。同時,還應注重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幫助。
3.4 教育實踐服務人民發展。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教育實踐中,應注重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梢酝ㄟ^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鍛煉能力,為人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堅持以民生為中心的教育發展觀是新時代教育發展過程中提出的新理念[2]。該理念明確,教育工作的核心價值和終極目標必須緊密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展開,將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首要考量,致力于為人民提供更高質量、更公正、更全面的教育服務。這一理念的貫徹實施,將有力推動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