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霞
我從事教育工作 31 年,近來,我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的課堂越來越“胖”了。
設計一節課,我們常常會思考這樣的問題:素養目標如何得到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落到實處?課程育人如何實現?真實問題情境如何創設?怎樣凸顯大單元教學設計理念?這節課的大概念是什么?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怎樣教才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課堂上“講”多長時間才稱為“以學定教”?學生舉手回答多少個問題才體現了啟發式教學原則?合作學習如何組織?怎樣讓數字化賦能課堂?評價語言如何更有激勵性?練習是不是體現了“減負增效”?板書設計是否科學美觀?實踐性作業如何布置和評價?
這些問題重不重要?肯定重要,它們關乎新課標的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但是,每一節課如果承擔的功能太多,勢必導致“多則惑”。
人們減肥是為了健康,課堂“減肥”是為了“智慧”。為此,我們學校提出了智慧課堂的主張,讓教師為“發展思維和完善人格”而教。我們初步確定了智慧課堂的狀態:學生勤思考、會表達、敢質疑、樂分享;教師善啟發、抓核心、會調節、重反饋。
為了給課堂“瘦身”,我們還在備課上進行改良。比如,學校采取三種備課方式:第一種是個性備課,凸顯教學風格;第二種是誠信備課,教學質量連續兩年在年級前列,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可申請為教學導師,導師備課可用原來的備課本,在上面批畫圈點即可。導師要帶一位教學新秀,導師把節約出來的時間幫助教學新秀,實現雙贏;第三種是“3+1+1”集智備課,“3”指的是公開課的 3 個名師教學課例,第一個“1”指的是主講教師的教學設計,第二個“1”指的是同伴研討后形成的課例。上學期的模范教研組可申請,每周由一位教師主講一節公開課,一學期研發 16 個精品課例,其他課用電子備課即可。這種備課方式體現了“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避免了低效、重復的研究。
減肥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喊減肥的人很多,但真正成功者寥寥,因為它難在找到自我,貴在持之以恒。課堂“減肥”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