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活力校園;創新體教;研討會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4-0004-02
4月19日,由耐克公益部、《體育教學》雜志共同主辦的“活力校園 創新體教——新課標導向下創新體育教學研討會”在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雙清苑校區)舉行。“活力校園”項目由耐克體育和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開展,在學校培育運動文化,開展體育教育創新。《體育教學》雜志一直關注學校體育領域,為全國體育教師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雙方在新課標的實施背景下,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旨在通過研討會凝聚智慧、獻策謀遠,共話體育教學的創新發展之道。本次研討會由首都體育學院期刊部主任付全、《體育教學》編輯部主任李海燕主持,全國部分省市地區的校長、教研員以及北京市海淀區部分體育教師參加現場研討會,同時通過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超1.5萬人。
會議開始,首都體育學院副院長陳作松作開場致辭。他表示,《體育教學》是首都體育學院主辦的一本學術期刊,在創刊的40余年中,致力于打造全國學校體育學術交流的平臺,做體育教師的良師益友。《體育教學》與耐克公益部聯合舉辦的“活力校園 創新體教”研討會具有重要意義,將為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和廣大體育教師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耐克大中華區公益部負責人許琳對活力校園活動作了詳細介紹。據介紹,“活力校園”長期項目自2013年啟動,通過送教上門、教師培訓、教材開發等方式,推動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目前已惠及31個省市自治區1.1萬所學校的1.3萬名教師和550萬名學生。2017年,全國小學體育“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征集活動順利開展,旨在激發學校和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有效地開展校園體育。今年3月,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和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會同多方深入研判,以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為方向,積極開拓創新,聯合開展更為全面、深入的“2024年全國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此次活動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提供專業指導,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案例的高質量評選。
主題分享環節中,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鐘秉樞作了題為“走進活力校園 育出時代新人”的分享,分析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問題,并闡述了何為“活力校園”、如何打造真正的“活力校園”。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梁營章則以“清華附小的活力校園”為題,從成志體育的價值傳承、四輪驅動、保障機制、思考展望等方面,介紹了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以體育人的實踐探索,真正實現“兒童站立運動場正中央”。
上午的“圓桌論壇”環節由中國教育報體育美育版主編李小偉主持,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鐘秉樞、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劉海元、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汪曉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研究所所長吳鍵共聚一堂,針對“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 強化五育并舉”這一主題,直面時代的訴求,與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體質增強的社會要求,在新課標的視域下,集思廣益,共話五育并舉之措。
“活力校園”教學案例設計分享環節,來自四川省成都市迎賓路小學體育教師曾科分享了參與2023年活力校園國際行的感受,并結合英國學校體育的優勢,探索了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更多可能。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體育教師楊魁則以《校園定向賽·跟著李白游中國》為案例,針對課堂中“內容碎片化、人文工具割裂、教學方式單一”等常見問題,分享了清華附小“主題課程群”的打造措施,并給出了詳細的實踐方案。
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汪曉贊為上述案例作點評,并從“專家眼中的優秀活力校園案例”“本屆優秀典型案例點評”“來自華東師范大學KDL團隊的案例分享”三方面分析了“活力校園”的內涵與外延,闡釋了“校園因我們而充滿活力”。同時結合實際對體育精神培育、家校社協同育人、適宜性體育教育等熱點話題作出解讀。
下午的“圓桌論壇”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所教研員牛曉主持,耐克大中華區公益部負責人許琳、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茹秀英、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體育教研室主任樊偉、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王世東等參加研討會,以“活力校園助力孩子運動習慣養成”為主題,分別從高校學者、教研員、學校校長等視角探討了終身運動習慣養成、體育品德培育、以體育人等核心問題,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體現了耐克公益部活力校園活動的初心與社會號召力,并激發了更多一線體育教師、教研員、校長對于2024年活力校園優秀案例的申報熱情,為塑造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體育精神助力。同時,本次活動也是首都體育學院期刊部“主動辦刊”“協同辦刊”“立體化辦刊”理念的主要體現形式之一,《體育教學》雜志將繼續關注學校體育領域的熱點問題,為廣大一線體育教師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為學校體育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