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麗娜 張旭光 張惠彥 韓 潔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虛擬仿真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教學模式,通過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虛幻場景、實驗條件、逼真操作對象與學習內容,以及靈活多樣的交互環節,使學生可隨時隨地在線模擬操作與自主學習,是推動教學改革和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力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仿真技術的價值越來越凸顯,再加上國家政策支持,虛擬仿真教學的發展前景良好,市場需求量巨大。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法律教學領域,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又能為法律職業教育的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法律職業教育應突出技能性和實踐性,但受傳統培養模式的影響,目前仍然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訓教學和實踐不足,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市場的變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進一步推進虛擬仿真資源開發力度,通過具有良好沉浸感和體驗感的虛實仿真教學,學生足不出戶做各類實踐,通過操作來體驗、發現和探索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充分互動、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彌補傳統教學條件的不足,增強學生利用法律專業知識的實戰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法律通過看得見、聽得到的方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守法意識,提升法律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在傳統法律教育中,校外優質教學資源進入校園主要是通過邀請專家開展講座或“庭審現場進校園”的方式進行,虛擬仿真教學為校外優質教學資源進入法律職業院校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即無需進行現場教學,就可以享有校外的優質資源。例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網絡實驗平臺教學,主要適用于法學虛擬仿真實驗,可以使學生直接通過平臺仿真模擬進行法學實驗,[1]這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是專家走進了學校,實現了資源共享共用。
虛擬仿真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沉浸感,將知識進行可視化呈現,增強學生“做中學”的感官體驗,提升學生利用法律專業知識的實戰能力。通過虛擬仿真教學,將制約法律職業教育的講不清、看不見、動不得、難再現、進不去的教學內容通過虛實結合、以實帶虛、以虛助實的方式呈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企業感知、崗位認知、理實一體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和創新力,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創新,提出新想法并付諸實踐,有利于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2]
法律職業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通過“虛擬現實場景+真實業務流程”的混合教學模式,達到在虛擬環境中真實體驗操作的目的。這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認識和了解現實場景的機會,讓學生更容易接觸相關崗位的業務,了解其流程及方法,利用這種“身臨其境”的效果,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學校通過虛擬仿真開放共享系統,采用“云服務”模式,面向企業和學校開放,為其提供虛擬仿真訓練項目。一是聯合其他院校共同搭建區域教育協作平臺,構建校企合作聯動機制,輸出優質教育培訓資源,實施引智幫扶,同時也為虛擬仿真相關的課題研究提供技術支持;二是面向學生開展認知及創新教育,面向社會人員開展就業創業培訓,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技術服務,以有效滿足行業企業及社會人才培養需求。
1.政府出臺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職業教育提出了高質量發展和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要求,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與專業實訓設施有機融合進行了專項部署。因此,各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盡快出臺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的發展規劃、建設規范或實施方案,[3]為本地虛擬仿真教學的發展做好引領。
2.加大對虛擬仿真教學的經費支持力度
虛擬仿真實訓設施設備需選用新技術設施設備,如桌面式操作一體機、沉浸式LED 大屏、多通道CAVE 系統、大空間多人協同交互系統、智慧黑板等,通過構建“教、學、測、評、管、研、賽、訓”一體化的實踐教學資源系統,全面服務于法律專業課程數字化教學、綜合實訓、人才評測、社會服務及學科技能競賽等等。因此,充足的經費就成為虛擬仿真教學開展的重要前提,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此外,可以把虛擬仿真教學納入學校考核體系中,以鼓勵虛擬仿真教學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3.應整合相同或相似的虛擬仿真實訓教學項目
政府相關部門要以專業(群)或課程群建設為導向,打破校校壁壘,整合相同或相似的虛擬仿真教學項目,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虛擬仿真資源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復建設,既能節約成本,同時也能提高虛擬仿真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瀏覽量。
1.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虛擬仿真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仿真技術的價值越來越凸顯,再加上國家政策支持,虛擬仿真教學的發展前景良好,市場需求量巨大。因此,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虛擬仿真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制定法律職業教育虛擬仿真教學的建設目標、建設規劃等。
2.學校要保障虛擬仿真教學所必需的軟硬件設施
一方面,在場地、設備和人員等方面得到優先保障,為虛擬仿真教學開展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擴大虛擬仿真教學的開放力度,推深做實法律院校間虛擬仿真實訓共建共享機制,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虛擬仿真資源的共建共享,突破實訓場所、實訓設備短缺的瓶頸,大大降低成本,提高虛擬仿真資源的利用效率。
3.要注重虛擬仿真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要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進一步培訓,使教師將最新的信息技術與法律職業教育教學相融合,打造出高水平的虛擬仿真教學隊伍,為法律職業教育的虛擬仿真教學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學校應制訂完善的面向虛擬仿真教學的教學效果評價辦法和績效考核機制,在職稱評審和晉級等方面給予傾斜。
4.學校要有網絡保障
一是有大型存儲設備,能夠保障網絡應用;二是校園門戶網站能夠提供虛擬仿真實訓教學平臺鏈接,并能提供線上學習等相關服務;三是建立用戶身份管理、認證和計費管理系統,具有網絡防病毒、信息過濾和入侵檢測功能,實現網絡的安全運行、管理和維護。
1.專業教師應到法治部門進行實踐并參加虛擬仿真相關培訓
教學隊伍的專業水平是提升虛擬仿真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建設實施作用。專業教師應到法治部門進行實踐,并在此基礎上對這類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虛擬仿真教學培訓,[4]提高專業教師在虛擬仿真實訓資源開發和使用等方面的水平。
2.教師要設計好虛擬仿真實訓課程的腳本
在設計腳本時,要本著“虛實結合、能實不虛”的原則,若學校建有實體的模擬法庭,就無需再建虛擬仿真的模擬法庭項目。此外,腳本中要將“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要求、“思政課程”內容和“課程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其中,腳本設計出來后,組織相關專家和教師審評,反復修改,不斷完善腳本。
3.教師應注重開展虛擬仿真環境下的教學方法改革
通過創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等模式,將法律知識通過虛實結合、以實帶虛、以虛助實的方式呈現出來,突破法律專業實訓教學對客觀條件的依賴,將知識進行可視化呈現,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能動性,提升實訓教學質量,重構虛實結合的實訓新生態。
4.虛擬仿真教師要持續不斷地學習
虛擬仿真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教學模式,是推動教學改革和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力量。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多參加虛擬仿真教學方面的培訓,多申請和撰寫虛擬仿真方面的課題和論文,進而開發出更多的創新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個性化虛擬仿真實訓項目。
1.學生要適應虛擬仿真學習方式
在虛擬仿真教學中,主要是學生在使用教學資源,學生對這種教學活動接受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虛擬仿真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學生要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在法律職業教育中,學生在虛擬的法律糾紛處理環境中進行實訓,由原有現場學習轉變為虛擬仿真學習。
2.學生應參與腳本的設計
在虛擬仿真資源腳本的設計中,學生應參與進來,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從中發現并選擇適宜的知識點進行腳本設計,增強做中學的感性經驗和感官體驗,這有助于虛擬仿真教學活動的實施和開展。
3.學生應認真學習平臺功能
學生要加強主觀能動性,認真學習虛擬仿真管理平臺資源的各項功能和實驗步驟,深入參與到各類虛擬仿真項目中。通過具有良好沉浸感和體驗感的虛實仿真實訓環境,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實踐出真知的求知思想,有助于提升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5]
4.學生要及時反饋學習效果
學生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虛擬仿真實訓中的體驗感、滿意度和獲得感,以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及時反饋給實訓指導教師,為改進虛擬仿真教學資源提供參考,提高實訓教學的實效,促進法律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
虛擬仿真教學需要依托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和網絡通訊等信息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對象,這就需要校企合作,即學校與技術企業共同開發和建設虛擬仿真的課程資源和實訓中心,企業要做好技術支持。
1.企業應加大虛擬化、信息化、智能化平臺技術的開發力度
虛擬仿真實訓中心要具有獨立的虛擬仿真實訓教學管理及資源共享平臺,具備虛擬仿真實訓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及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匯聚分配的管控統計等功能,這就需要企業為虛擬仿真教學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2.企業要做好虛擬仿真實訓設施設備和實驗平臺更新和維護工作
虛擬仿真實訓設施設備應達到行業企業前沿技術和新業態所要求的先進水平,并伴隨行業企業發展與時俱進地持續更新升級,且與實訓教學模式及虛擬仿真實訓資源的展現形式相匹配。
3.企業間加強合作交流
各技術企業間應加強合作交流,推廣標準化、模塊化虛擬仿真技術,可通過成立虛擬仿真產業聯盟或行業協會,謀劃出臺虛擬仿真行業標準,規范行業競爭和強化行業自律。
4.提升虛擬仿真資源的社會服務功能
積極利用虛仿基地資源,借助產學研合作,面向社會開展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競賽等,更多服務全國法律專業院校,更好地服務本地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更大范圍資源共享。由學校提出思路和需求,由相關企業負責實施和落實。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仿真技術的價值越發凸顯,再加上國家政策支持,虛擬仿真教學的發展前景良好。在法律職業教育中,推進虛擬仿真教學的應用,將講不清、看不見、動不得、難再現、進不去的教學內容,通過虛實結合、以實帶虛、以虛助實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利用法律專業知識的實戰能力,提升法律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