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友初
一、高中語文碎片化閱讀教學的運用背景與思考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以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基礎,針對學生的發展需求制訂綜合性的教學方案。而反觀當前語文課堂現狀分析,發現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留給閱讀教學的時間較少,學生難以層層深入掌握語篇的主題思想。對此,教師需在正確把握新課程閱讀實踐標準的基礎上,整合碎片時間組織閱讀活動,創設多樣化情境,讓學生在興趣引導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說,就是教師要在正確把握最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主動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嘗試碎片化閱讀模式,提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率。
碎片化閱讀模式,教師需在正確把握課時重點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結合學生發展需求,實現課堂教學的有序推進。它主張將短且不連續的時間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集中精力,在短時間內瀏覽感興趣的文章,給予學生更加豐富的課堂體驗。
本篇圍繞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教材《祝福》展開案例分析。首先,教師要正確把握課時重難點,利用課前預習布置任務以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有意識地整合碎片時間,在碎片化閱讀中完成基礎感知。其次,教師需在課堂引導學生分享閱讀體驗,在多元互動中,層層遞進地打開本節課的閱讀大門。最后,教師需結合學生興趣愛好為其準備多樣的書籍,讓其在整合碎片時間內感知文學魅力,潛移默化中實現閱讀理解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以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課文《祝福》為例分析高中語文碎片化閱讀教學的運用
(一)預習任務,多樣感知
利用互聯網、電子書、書本等多種途徑實現碎片化閱讀,鼓勵學生在公交車上、課堂休息、假期里閱讀《祝福》,在充實自己的課余生活的同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祥林嫂、魯四老爺等人物形象。
(二)課程導入,活躍氣氛
師:請同學們分享一下你對魯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閱讀感受。
生1:感覺辛亥革命后,婦女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當時有一些封建禮教的思想觀念,讓婦女們喘不過氣來。
生2:感覺魯迅先生十分關注國家救亡運動,《祝福》這篇小說,給我們展現了這個病態的社會,祥林嫂真是太慘了……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跟隨我的腳步進入課堂,一同揭開封建社會的遮羞布。
設計意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主張以人為本課堂的構建,在正確把握課時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碎片化閱讀完成預習任務,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見解,課前的交流討論,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新課講授,深入感知
師:這篇小說是在什么樣社會環境下創作出來的?
生1:當時的自然環境反映在作者筆下是冰冷沉郁的,而且漫天都是沉重的灰白色云朵,雪花到處飄散。
生2:我感覺那時的人文環境是落后、令人窒息的,從魯四老爺罵康有為,以及書房的環境中就可以體會出來……
師:嚴酷的環境,決定了祥林嫂悲慘的命運,同學們再討論下,看看能否從外貌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命運。
生3:第一次人物肖像描寫,是祥林嫂喪夫后,從婆家出逃,那個時候她的臉色是青黃的,并且臉頰泛紅。
師:那個時候的祥林嫂肯定十分傷心。
生4:第二次肖像描寫,是祥林嫂嫁人后丈夫再度死亡,并且兒子還失蹤了,我們從文中發現祥林嫂的臉色青黃,并且雙眼流出了眼淚。
生5:祥林嫂也太慘了吧,第二任丈夫也死亡了。
生6:第三次的肖像描寫,祥林嫂已經淪為乞丐,那時她的臉色黃中帶黑,并且臉頰布滿悲哀的神色……
師:三次外貌描寫,暗示了祥林嫂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第一回,祥林嫂雖然悲傷但是還有活力;第二回,感覺已經對生活失去了希望;最后一次,祥林嫂已經完全麻木。
師:同學們再分析下,祥林嫂說這句“我真傻,真的”有何用意呢?
生7:我覺得作者是想表達祥林嫂內心的巨大痛苦,那時祥林嫂的兒子被吃掉,對她來說是重大的打擊,人生失去了精神寄托,想要通過和別人訴說來減輕自己的痛苦。
生8:感覺那個時期的社會,早已經不把人當人了……
師: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小組討論,結合課文內容,梳理出祥林嫂的一生。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問題設計的手段活躍學生閱讀思維,旨在層層推進,在分析人物描寫方法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語篇的主題思想。
(四)小組合作,多元互動:祥林嫂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1:感覺封建社會的所有悲劇都在祥林嫂身上體現出來了,祥林嫂做傭工獲得了短暫的安穩,但是最終也想做而不得。
生2:祥林嫂逃出了婆家,到魯鎮干活,那個時候臉上有了笑臉;但是沒過幾天,就因為被逼婚拼死反抗。
生3:她勤奮、善良、安分,是典型的舊社會勞動婦女的形象,但是生活中卻被社會摧殘,最終靈魂完全被吞噬。
生4:作者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時,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祝福的歡樂氣氛與祥林嫂的慘死產生強烈對比,讓我們更感嘆祥林嫂的悲慘。
師:祥林嫂是一個被剝削、被壓迫的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形象。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模式有效化解學生對閱讀的畏難心理,教師將閱讀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層層推進,讓學生把握語篇的主題思想和感情。
(五)課堂總結,分享讀物
師:今天你收獲了什么呢?
生1:了解辛亥革命后封建社會的腐朽和黑暗。
生2:感受到了封建社會對底層勞動婦女的經濟剝削和精神奴役。
生3:從魯迅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對那個時代不公的憤怒。
…………
設計意圖:拿出部分時間總結重點,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收獲。在互動中,為學生推薦更多讀物,主動利用碎片化閱讀,豐富自己的課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