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煥芹
新高考語文作文,審題難度不大,有核心詞匯,帶有思辨性。要對材料與文題、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加以解構,對材料內部的“關聯”加以解讀。不要只是停留在現象上說事,或者只以材料實例來佐證,要由材料內容之表面走向材料內涵之深切,看出并抓住其中的關鍵或關節處。要充分關注材料作文“導出→導入”的思量、思考、思辨。
因此,要目標明確,知道有哪些任務,給任務排序,一個個完成。筆者認為要想得高分,可以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作文教學備課筆記計劃
計劃要詳實,可操作性強。記敘文和議論文教學計劃要分開制訂。比如高一主要學習記敘文寫作,記敘文是以情感和描寫見長,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文中有“我”。訓練要系列化,每兩周一個專題,每一次訓練都有所側重,或講細節描寫,或以小見大,或記敘文的開頭結尾,或記敘文的結構,或記敘文的點題等。
議論文是高中作文最常見的一種文體,也是寫作難度比較大的一種,之所以難寫,是因為它對概念、對思維的要求都比較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議論文的教學。
(一)議論文的結構
這里的結構包括段落結構和全文結構。段落的結構構成常見為:觀點+過渡+論據+分析+歸納。全文的結構包括并列式、對比式和遞進式。
(二)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使自己的觀點正確、新穎、深刻。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講理,首先得考慮說理的方面。選擇說理的最佳角度,是確定一篇議論文的方向。“角度”與“論點”之間的關系要密切——角度定了,才能往深處挖掘,形成文章的論點。因此,對于議論文而言,觀點和角度統一起來,就使寫作過程更有針對性。
(三)論點的確立
論點的確立,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讀懂文本,審清題目的核心立意,看有無關鍵詞,如2023年新高考的核心是“故事”,還有側重是“有力量的”,因此學生不能光講一個故事,還必須側重故事的力量;另一方面,下筆成文時要聯系實際,針對現實的需要,突出文章論點對時代的折射。
論點的擬定要能夠認識到問題的本質,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給人以思想的啟迪,能夠揭示生活的真諦,論點力求深刻。
(四)學會用可靠、典型、新鮮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論據包括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其中敘述事實論據時,要緊扣論點的相關要素,不可像寫記敘文時那么生動、詳盡,要有指向性和論證意識。
(五)體現思維質量的論證
論證即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證、比較論證(包括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
每次作文一作訓練后,教師應針對訓練點進行批改,使批改有目的性。教師要熟知學生本次作文情況,將一作中的不足在二作中進行優化訓練。爭取每次有面批,對重點學生進行重點指導。如果在教學中發現計劃存在問題,應及時做出調整。
二、做好“百里挑一”的作文基礎工程
基礎年級平時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高三年級的周練、調研考試中的一些優秀作文,可修改打印出來,印發給學生,也可三個年級“一盤棋”,確實做到“百里挑一”。雖文無定法,但有章可循,可模仿示范性文章,再跳出來;可嘗試微格寫作,再去拓展延伸,謀篇布局,深度寫作。
三、文體必須規范,不能寫成“四不像”
要議論文、記敘文兩手抓。比如記敘文就是以記敘為主,短、少的抒情議論是為記敘服務的,是畫龍點睛的。議論文中的記敘常作為證明論點的論據而出現。這本來是個簡單的常識問題,然而,由于平時的訓練不到位,加上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學生的作文寫成了“四不像”。
比如,優秀的高考記敘文應具備這樣的特質——聚焦一個點:傳神的細節描寫;貫穿一條線:精巧的藝術構思;描摹一幅畫:適當的環境烘托;傳遞一份情:真實厚重的情感。而議論文也是同樣,要細化分塊,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真正做到記敘文像記敘文,議論文像議論文。
四、積累一些個性化的素材
要求學生利用零散時間每天閱讀1-2篇,同時要求學生動筆讀書,寫點評、心得、摘錄等,老師每周檢查一次。對于點評、心得寫得好的學生予以表揚,以激發閱讀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要讓學生積累一些素材
比如獨特的“這一個”“我”,我欣賞(熟悉)的一個人,我常讀的一本書,我愛好的一項活動,我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二)語文教師要將積累個性化素材落到實處
整個語文組要高度重視個性化素材的積累,每個成員必須完成好個性化素材積累的規定動作。比如積累“民國學者風度”,要多維解讀,看它適用話題。每個班級可靈活完成個性化素材積累的自選動作。
五、多寫二次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不僅要注意考查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進行二次作文,便是實踐這一要求的有效途徑。
所謂二次作文,是指學生在第一次作文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點評和指導對原作的立意、構思、選材、語言諸方面進一步斟酌、謀劃、拆析、組裝,力圖使原作有所突破、創新,最終臻于完美。
總之,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繼續摸索與研究,不斷總結學生創作中的經驗和教訓,既制訂教學計劃,又要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隨文教學,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提高寫作能力,這樣才能在這塊天地里生長出一棵棵寫作之苗,開出一朵朵燦爛的寫作之花,積跬步,最終到達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