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伴隨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社會各界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還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運用合理的方法實施分層教學,確保全體學生均能有所進步,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分層教學法主要是結合學生個體差異與興趣愛好等,分別實施不同的教學活動,以此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深入挖掘,推動教學改革落實落地,不斷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從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可知,其在課堂上很難長期保持專注力,由此決定了學生更加喜歡以室外教學為主的體育課。從小學生體育教學現狀可知,每名學生的體育素養和接受能力等均存在差異,由此導致教師難以確保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且使用統一的教學方法也難以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無法較好地達到精準教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體育教學,幫助每一名學生精準高效地發掘最為合適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最大化體育課堂教學成效,確保實現各層次教學目標。本文針對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助力小學體育實現精準教學展開探究。
一、分層教學助力小學體育精準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精準細化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非常顯著,尤其是體育素養與學習水平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為最大化教學實效,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實現“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組,并為各層各組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教師需要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多方面差異,合理選擇應用體育項目,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成效。針對學生在體育課堂的學習情況,教師還應實施分層評價,確保各層學生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活動的魅力與趣味性。
因此,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情況制定更為詳盡且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和提升。同時,制定更為精準細化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逐一實現階段性學習目標,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等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存在差異,對于體育活動的喜愛程度和參與動力等存在明顯不同。在實際開展體育教學時,如果教師未能考慮學生性格特點與喜好,針對性地選擇體育教學項目,便容易導致學生參與體育課堂學習的興趣弱化,逐步削弱參與動力,影響學生體育素養的提升。
教師需要考慮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對于部分身體素質相對偏弱的學生,教師應當慎重考慮教學活動的難度,確保難度系數符合學生實際。如果教師選擇的體育項目難度較大,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相適應,則容易引起學生產生抗拒情緒,進而導致體育教學計劃無法高效完成,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體育教學的項目進行合理選擇,以此調動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積極性,保障學生全身心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最終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教師實施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適合的體育教學項目,可以更為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體育課教學的有效性和精準度,實現小學體育課堂精準化教學。
(三)有助于提高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分層教學方法的本質是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實現不同程度的進步,同時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潛能進行深入挖掘,切實增強教學有效性。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教師運用分層教學方法,結合自身掌握的關于學生的信息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舉措,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針對性和高效地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最終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來說,在自身喜愛與擅長的體育運動項目中,會更加高效地利用自身的優勢進行體育鍛煉,以此提升體育運動的技術水平,促使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得到增強。
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運用分層教學方法,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學習、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運動的理念,在課后能夠較好地參與自己所喜愛和擅長的體育運動項目,切實增強體育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助力小學體育精準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實施分層教學助力小學體育精準教學的舉措
(一)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小組劃分
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應統籌考慮全體學生實際,正確認識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取得進步,切實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學習的主動性,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價值。教師必須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體育鍛煉,在運動中實現身體素質的提升,不斷縮小各層次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基于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運動水平合理劃分學生所處層次,保障各層學生均能在課堂學習當中取得較好的進步,真正達到精準教學目標。
比如,在籃球項目教學時,傳接球是非常重要的籃球技術,對于提升團隊籃球水平至關重要,為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籃球運動技能,教師必須鍛煉學生的籃球傳接球能力。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運動水平與學習能力等進行分層,即優秀層、良好層和一般層,然后分別制定相對應的分層教學目標,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實現與自身實際相符的學習目標。
對于優秀層學生,目標為熟練地完成傳接球技術動作;對于良好層學生,目標為能夠完成傳接球技術動作,存在較低的失誤率;對于一般層學生,目標為能夠完成難度不大的傳接球技術動作,允許失誤率相對偏高。
教師結合學生實際運動和學習水平進行分層,可以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挖掘學習潛力,切實提升學習效率,使體育教學更為高效。
(二)合理設置分層教學目標
在實施分層教學時,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對于課堂教學效果具有直接影響。為確保分層教學科學合理,教師應深入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興趣愛好、身心特征以及體育運動素養等各方面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并針對各層的學生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幫助各層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一定的提升。
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的基本前提是結合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并在分層基礎上設定分層教學目標,保障分層教學科學合理地推進,由此達到精準教學目的。為實現這一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全面了解實際學情,也應熟練掌握各類體育教學項目,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與舉措,以此確保分層教學高效推進、精準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對于優秀層的學生,因其具有較強的體育運動能力和較好的學習能力,并且對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較高,教師可以開展一些難度較大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學,以此滿足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取得更好的體育學習效率和鍛煉效果,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及水平。
對于良好層的學生,因其學習能力與體育運動素養相對優秀層而言較為一般,針對該層次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對其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等進行調動,引導其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課堂學習中,并設計相對應的體育運動項目,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
對于一般層學生,因其學習能力較弱,體育運動素養也不高,因此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對參加體育運動產生興趣,掌握一些體育運動的知識和技能。對于該層次學生,在選擇體育運動項目和設定教學難度時,教師應選擇難度較低、鍛煉效果較好的體育運動項目,確保學生能夠達到鍛煉效果。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保障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取得一定的發展,提升其體育運動素養,取得精準教學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分層
在小學體育分層教學中,其核心就是過程分層,只有在全過程中實施分層,才能確保分層教學真正落地實現,確保體育課堂教學更為精準。
從教學過程分層來看,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在合理劃分學生所處層次的基礎上合理選擇設置一些體育教學項目,確保學生在體育課堂都能得到較好的學習與鍛煉。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合理設計體育教學項目,對于實施過程分層教學而言非常關鍵,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更好投入課堂學習,獲得鍛煉與提升的機會,扎實地掌握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為未來實現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比如,在“跳山羊”趣味體育運動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切忌要求所有學生在剛接觸該項目時就能全部會跳。主要原因是雖然該項體育運動項目看起來較為簡單,但實際上運動動作和方法等均較為復雜。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真正實現分層教學,達到精準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對于一般層的學生,教師可以先進行示范,將技術動作要領講解給學生聽,然后由學生進行模擬練習;對于良好層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會跳的學生進行示范,其他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對于優秀層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其獨自完成,然后指出學生在“跳山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進行改進,不斷提升學習效率。
通過這種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練習過程中得到較好地鍛煉提升,學生之間也會相互學習和幫助,體育知識與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精準教學的目標因而能夠較好地實現。
(四)教學評價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評價,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引入學生互評、自評,合理設置不同評價方式的權重,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相關的支撐信息,便于對學生展開針對性評價,激勵學生勇于展示自我,提高學習動力,不斷增強學習自信,確保學生能夠以更為積極樂觀的態度參與后續學習。基于此,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便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形成了教學閉環,教學精準化程度明顯更高。
比如,在單腳跳接力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應轉變以往評價理念,采用激勵評價方式確保學生可以獲得認可,感受到教師給予的賞識,也能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自身的學習情況。
對于一般層次的學生,如果學生忘記只能使用單腳跳,教師則要幫助其進行糾正,指引學生找到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幫助學生不斷提升運動水平。如果優秀層次的學生較好地完成了單腳跳接力,教師則可以先進行激勵式和認可式的評價,然后提出更高要求,如花式單腳跳等,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取得更好的體育活動學習和鍛煉成效。
教師應轉變以往誰表現好就評價誰的教育觀念,應當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從全過程角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同時充分感知到教師的認可,促使學生體育運動水平的不斷提升,切實達到精準化教學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實施體育分層教學,不僅有助于落實新課改理念和素質教育的有關要求,深入踐行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還有助于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助力全體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師應把分層教學策略和課堂教學相融合,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確保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精準的層次劃分,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同時注重過程分層,制定教學評價分層策略,助力小學體育分層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切實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構建精準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