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娟
[摘 要]在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為了有效提高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水平,確保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開展,滿足當前發展需求,文章針對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進行探究,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推動事業單位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9-0058-03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政府部門在公共服務事業方面也加大了投入。財政專項資金是事業單位開展各項事務的基礎保障,也是事業單位貫徹國家戰略部署的基礎前提。
在財政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財政部門加大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力度,能夠促進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朝著規范化與科學化的方向發展,起到規范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作用。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與事業單位的發展關系密切,也與社會、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事業單位必須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不斷優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確保財政專項資金充分發揮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全面優質的公共服務。
財政專項資金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財政專項資金,就容易出現違規操作,致使財政專項資金無法發揮作用,由此可見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升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能。財政專項資金是指事業單位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向財政部門申請的資金,其作用是保證項目有序開展,推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事業單位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不僅可以優化資金資源配置,而且可以保證財政專項資金??顚S茫苊獬霈F挪用、套用等情況,進而提升專項資金的使用效能[ 1 ]。
其次,有助于降低專項資金使用風險。就資金風險而言,事業單位同一般企業一樣面臨資金風險,該風險只能規避,無法避免。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的財政專項資金與項目進程掛鉤,開展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可使事業單位全面掌控專項資金流向,在一定程度中識別、規避財政專項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的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資金損失。
再次,有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水平與發展效率。財政專項資金是事業單位用于開展特定項目而申請的資金,其在事業單位突破發展瓶頸與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換言之,事業單位是我國為社會大眾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部門,其通過合理使用財政專項資金,不僅可帶動當地的消費與就業,而且能緩解事業單位內部發展過程中的供需矛盾[ 2 ]。
最后,有助于減輕財政壓力。事業單位通過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可有效避免資金浪費的情況,起到減輕財政壓力的作用。
(一)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機制不健全
首先,部分事業單位雖然制定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但制度中缺乏相應的執行細則。例如,部分事業單位在規章制度中明確要求依照國家財政部門規定申請財政專項資金,但在制度中并未明確具體的細則,無法為財政專項資金申請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
其次,管理制度中并沒有對崗位作出相應的職責說明,這就使得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存在責任主體缺失與崗位責任不明的問題。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財政專項資金責任主體缺失問題,即財務部門全權處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但僅限于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使用及監督等工作,不能實時跟蹤項目進度,這也就使得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與使用存在空白,影響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水平。部分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實施部門崗位責任不明,如項目實施部門并未明確崗位職能,導致財政專項資金的申請、報批等工作混亂,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無法有序、高效地開展[ 3 ]。
(二)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管理不科學
經費預算編制應遵循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節約、不重不漏的原則。應以批復或審核通過的設計書為依據計算工程量(工作量),根據不同項目類型,執行不同政策標準和預算標準??茖W的預算管理不僅可以減少財政專項資金浪費的情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確保資金安全。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仍有部分事業單位未認識到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影響了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
當前,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管理科學性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財政專項資金預算編制不科學,存在較強的主觀性。部分事業單位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并未進行前期調研與經費測算,而是依據往年歷史數據與個人經驗進行預算編制,忽視市場變化與外部環境的影響,導致實際支出與項目預算存在較大差異。這樣不僅增加了預算執行難度,而且會影響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能。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結構不合理,對于沒有預算標準的一些服務類項目預算彈性較大,項目單位往往存在高估冒算的情況。
其次,預算反饋應用不足。預算執行結果可真實、客觀地反映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為后續調整預算編制提供指導。但實際情況中,部分事業單位并未建立預算反饋機制,致使預算反饋應用不足,無法為調整預算編制提供參考,甚至會導致項目因資金不足而被迫擱置。
(三)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監管不到位
資金管理部門肩負著資金支付監管責任,項目管理部門需擔負資金使用監管責任,雙管齊下保證了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規范性,也有效提升了財政專項資金的安全性[ 4 ],但是實際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監督的方式方法落后。突擊性、專項性檢查多,日常監督少;事后檢查多,事前、事中監督少;對某一事項和環節檢查多,全方位跟蹤監督少。
二是對責任單位和相關責任人處理缺乏應有力度。對于一些不按項目預算執行或隨意改變支出用途的問題,特別是以前年度發生的違規事項,存在只要求違規單位“下不為例”的情形,而沒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使得監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應有的力度。
(四)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如果想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就需根據資金的用途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但就實際情況而言,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評價指標的科學性不足。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在財政專項績效評價方面依賴于傳統的財務指標,但這些指標只能反映財務方面的情況,不能客觀地反映事業單位的績效水平。
二是評價方法不科學。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在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時所用的評價方法更側重量化評價,并未將非財務因素與社會效益考慮在內。因社會效益評價需涉及多個領域,再加上特定領域與情境下會限制評價方式的選擇,導致評價結果存在主觀性與不確定性。
財政專項資金不僅是事業單位順利開展各項事務的基礎保障,也是事業單位貫徹國家戰略部署的基礎前提。因此,事業單位必須認識到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性,正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的不足,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從根本上減少資金浪費情況,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率。
(一)建立健全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
首先,細化執行細則。雖然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已經建立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但制度內容較為寬泛,不能對實際工作的開展起到指導作用。對此,事業單位應梳理當前的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政策與管理要求,在原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逐步細化。同時,事業單位要評估制度的實施情況,如果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完善與細化,確保財政專項資金在使用及收支等方面均有章可循。
其次,優化事業單位組織結構,建立專項資金責任制,明確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責任主體。具體而言,財務部門負責財政專項資金預決算及資金使用前的審批與監督;項目歸口部門負責財政專項資金申報、項目全過程監管及事后評價;項目實施部門負責落實具體工作,如采購材料與設備、申辦證照等[ 5 ]。
最后,優化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流程。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流程不僅要包含申請、使用及驗收環節,也要完善監督與評價環節,保證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合法性與效益性。
(二)優化預算管理體系
首先,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預算編制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項目能否順利推進,因此事業單位必須科學編制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明確預算編制的目標與指標,這些指標不僅能夠反映出事業單位的使命與職責,而且要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與可評估性。
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編制時間與程序,保證預算編制流程的可控性與可操作性,為后續順利開展預算編制工作奠定基礎。
三是重視預算編制相關信息收集,如過去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趨勢等,并做好項目前期調研與可行性分析,盡可能將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的各種開支全部考慮在內。
其次,重視預算反饋應用。預算反饋可為優化、調整預算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因此事業單位應重視預算反饋應用。事業單位應制定預算反饋機制,結合預算執行情況與預算決算編制預算報告。評價報告中應涵蓋預算全過程,重點突出每個階段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情況,尤其是重大、典型問題,必須深究原因,提出改進措施。與此同時,事業單位還可建立問題數據庫,將預算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列入數據庫,為其他項目在遇到同類問題時提供參考。
(三)加強部門聯動,加大監管力度
為達到預期的專項資金管理監督效果,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部門應與項目管理部門加強聯動,將監督管理落實到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同時還要制訂財政專項資金檢查計劃,促使財政專項資金監督常態化。如果在監督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相關人員必須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嚴防領導利用職權挪用、擠占公款及濫用專款等行為。
首先,建立信息公開制度,財政部門應定期公開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項目主管部門應及時公開項目申請及資金支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項目實施部門則及時公開項目申報及專項資金撥付情況。加強部門聯動,規范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確保財政專項資金??顚S?。
其次,建立健全的財政專項資金監管機制,規范專項資金管理工作,最大限度規避資金風險。一旦發現潛在風險,立即啟動應急方案,避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最后,財政部門建立月報制度,尤其是重要領域的資金,同時強化責任追究,最大限度規避挪用、擠占專項資金的腐敗行為。
(四)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
財政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應用不僅可保證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也能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為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作用,事業單位必須結合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制定科學全面的評價指標。
首先,制定科學且系統的績效評價指標。在設計指標時應充分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并考核評價指標的全面性、客觀性,以及數據獲取的可行性。為了確保評價指標的有效性,事業單位需制定評價指標測量標準,明確每個指標的數據來源與測量方法。
其次,創新評價方法。為了能夠全面反映項目的效益,事業單位需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法、績效鏈分析及回歸分析等,以便更好地展現項目效益與成果[ 6 ]。
財政專項資金使用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民眾的生活質量及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國陸續出臺了財政資金管理方面的政策與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事業單位必須多措并舉做好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工作,如合理運用績效管理與預算管理等工具,優化資金配置,減少財政資金浪費,促使財政專項資金充分發揮其應有價值,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優質社會服務的同時,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1]馮娟.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探討[J].大眾投資指南,2023(21):119-121.
[2]李霞.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今日財富,2023(20):35-37.
[3]李顯勤.試析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J].質量與市場,2023(18):208-210.
[4]周偉彬.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3(09):164-166.
[5]陳小斌.加強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路徑分析[J].財會學習,2023(25):32-34.
[6]秦瑋璐.試析行政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困境及對策[J].商訊,2023(16):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