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霞, 陳 曦
(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手術治療方式,是利用專門制作的假體代替患者損傷的髖關節,該方法在多種疾病治療中都有著廣泛的適用性。雖然全髖關節置換術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癥,但由于手術治療會對患者身體產生較大的創傷,所以必須通過有效護理干預來降低手術對患者健康的影響。以往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治療期間實施的常規手術室護理方式內容較為固定,但由于不同患者的差異較大,常規護理方式會增加患者手術期出現各種并發癥的風險。這些并發癥的發生不但會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常規護理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夠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實施的護理服務既注重患者生理護理也注重心理護理,所以能夠從多方面干預,使患者早日康復。
選擇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的60 例患者為實驗對象,將實驗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名患者。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0人、10人,其中最小年齡40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年齡為(55.24±2.13)歲,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9 人、11 人,其中最小年齡42 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56.11.±1.26)歲,觀察組實施基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服務。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納入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實用骨科學》中全髖關節疾病診斷標準、均為單側病變、無髖關節手術史、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凝血功能異常者、顱腦損傷者、精神障礙者、依從性差者、近期使用過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者、甲狀腺功能障礙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手術治療護理人員會明確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禁食、禁水時間以及手術治療之前的各種注意事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會為患者開通靜脈通路,該過程不會對輸液量以及輸液速度進行嚴格要求。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會讓患者服用相應的抗感染和鎮痛藥物,并根據患者身體出現的不適實施針對性處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基于加快外科康復理念的手術室護理。
(1) 術前護理
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手術期間實施的護理服務內容較多,為了保障護理質量首先應該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所以應用加速外科康復理念護理服務時,護理人員會在患者入院后向其講解病房的環境,以及了解其身體狀況、習慣和既往疾病史,與患者交流時語氣要溫和,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針對性、專業性的解答,以此提升患者的信心以及配合度。
患者在患病期間身體會產生不適感,而大部分患者對于手術治療并不很了解,只認為手術會對身體產生較大傷害,且無法保障治療效果,因此患者會產生恐懼、緊張以及焦慮的情緒。在實施基于加速外科康復理念的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會在術前訪視中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對于恐懼、緊張心理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會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說明手術治療方式以及優勢,也會講解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以此平復患者的不良情緒。如果患者是由于身體不適感而產生不良情緒,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會通過針對性護理改善其不適感,當患者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配合治療時,就能夠使手術更順利和安全。
為了保障手術治療效果,護理人員也會在術前為患者實施營養評估,對于營養不足的患者會進行針對性的營養干預。通常情況下術前會要求患者禁食禁水,禁食禁水較長時間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所以護理人員會在術前讓患者飲用250 mL葡萄糖溶液,這不但能夠避免患者發生一些不良反應,也能增強患者手術耐受性[1]。
(2) 術中護理
手術即將開始時,為了避免患者出現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會加強與患者交流,以此轉移其注意力。護理人員會將手術中使用到的醫療設備以及藥物準備齊全,并將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調整至合理的范圍之內,以此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空間。麻醉時護理人員會向患者解釋使用麻醉方案的優勢和作用,并對其進行心理安撫,以此幫助麻醉工作順利進行。治療過程中為了保證患者體溫,護理人員會將患者手術之外的部位用保溫毯覆蓋,并對沖洗液進行加溫處理。治療過程中輸液量和輸液速度都會對手術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也會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合理調整輸液量和輸液速度。為了避免出現感染情況,除了會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為患者實施護理,也會嚴格地控制手術室人員數量,并減少手術室內人員活動[2]。
(3) 術后護理
手術完成后,大部分患者都會留置引流管,長時間使用引流管會導致創口愈合緩慢,所以護理人員會及時拔除身體恢復好的患者的引流管。由于手術會對患者身體產生較大的創傷,所以大部分患者術后都會有疼痛感,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會對患者疼痛狀況進行評估,對于疼痛感較輕的患者采取注意力轉移方式進行護理,疼痛感強烈的患者會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鎮痛藥物。
手術后早期訓練對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手術完成后患者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會抬舉患者肢體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以此讓患者得到被動運動。當患者能夠自主活動時,護理人員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為其制定運動康復方案[3]。
① 通過對比2 組患者治療基本情況,分析不同護理方式的效果,主要從患者術中體溫、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3個維度實施對比,指數越優說明實施的護理方式效果越好。② 通過對比2組患者髖關節功能來了解不同護理方式的實施效果,在患者即將出院時進行評估,主要從疼痛、關節活動以及關節畸形等方面進行對比,指數越優說明護理方式實施效果越好。③ 通過對比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來評估不同護理方式的實施效果,常見并發癥有切口感染、尿潴留以及關節脫位等幾種,發生率越高說明護理方式具有較多的漏洞,需要及時改進。
使用SPSS 20.0 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以及分析,n(%)代表計數資料,(xˉ±s)代表計量資料,使用χ2對前者進行檢驗,使用t 對后者進行檢驗,如果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患者治療基本情況見表1,由表1 可知,觀察組患者術中體溫、手術用時和住院用時等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1 2組患者治療基本情況對比(±s)

表1 2組患者治療基本情況對比(±s)
?
2 組患者關節功能評分對比見表2,由表2 可知,觀察組患者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和關節畸形等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患者關節功能評分對比(±s)

表2 2組患者關節功能評分對比(±s)
?
2 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見表3,由表3 可知,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3.33%,對照組為16.66%,數據組間差異明顯(P<0.05)。

表3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髖部是人體一系列運動的中心,對于保障人體正常活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骨密度會逐漸降低,髖周肌群也會發生退變,當髖周部位的肌肉反應遲鈍時就不能有效地消除有害應力,因此會提升骨折發生率。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髖部出現問題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治療。臨床實踐中常用全髖關節置換術為患者進行治療[4],這種治療方式具有多種優勢,能夠改善患者病情,但由于手術會對患者身體產生較大的創傷,所以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以往為患者實施的手術室護理服務具有固定性和單一性,容易使患者產生不良反應,進而影響患者的康復。而加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注重護理服務的人性化、全面性,通過對其身體狀況的評估來制定護理方案,提供的護理服務既關注患者生理狀況的改善也關注患者心理狀況的改善,所以能夠促進患者身體早日康復[5-6]。
常規護理服務為了避免患者出現意外情況會嚴格限制患者術后活動,而術后早期進行康復活動對減少并發癥發生、提升患者關節功能有著重要影響。基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服務會根據患者身體狀況讓其在術后盡早進行活動和鍛煉,所以該護理方式與常規護理方式相比能夠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并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除此之外,該護理方式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和疾病治療情況,能提升患者的配合度[7-9]。
綜上所述,在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基于加快康復外科護理理念的護理服務能夠提升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可促進患者關節功能的改善,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