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燕, 施春梅
(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腎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泌尿系統疾病,主要是由晶體物質在腎臟異常聚集所導致。部分腎結石患者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也有患者會產生較大的疼痛感且伴有血尿、尿頻情況。由于不同患者疾病狀況不同,所給予的治療方式也不相同。如結石體積較小,且未對患者身體健康產生較大影響,要求患者通過多喝水及多運動的方式促進其體內結石自然排出。如腎結石體積較大,且患者身體出現多種不適,應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雖然手術能夠改善患者病癥,但患者身體也會產生一定創傷,因此為保障治療效果及結石清除率,應該做好相應的護理服務。常規護理涉及內容較少且相對固定,無法滿足患者的多種需求,因此,該護理方式對提升患者身體恢復效率及結石清除率的效果不明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是根據患者的實際狀況制定護理服務,因此,可通過個性化護理,促進患者身體恢復。
選擇2022年6月—2023年6月南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60例腎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30例/組。對照組的男、女患者數量分別是20 例和10 例,年齡為35~84 歲,平均年齡(47.24±2.13)歲。觀察組的男、女患者數量分別是21 例和9 例,年齡為35~84,平均年齡(46.11±1.26)歲。2 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實驗可進行。
納入標準:經CT 或X 線檢查被確診為腎結石,實施手術治療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能清晰表達自身意愿。
排除標準:① 精神障礙者;② 嚴重肝臟疾病患者;③ 配合度低者;④ 臨床資料不全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護理內容為:手術前告知患者多種注意事項;手術完成后,針對性地為其實施疾病護理。為避免出現感染,定期做好病房清潔和消毒,并叮囑患者多飲水。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融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內容如下。
(1) 術前護理:大部分患者對手術治療存在恐懼感,術前會因害怕疼痛和擔心疾病治療情況而產生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為提高手術安全性和結石清除率,護理人員會向患者講解結石形成原因及相關治療內容,也會引導患者傾訴自己的想法,并實時解答其相關疑問,改善患者心理狀況,提升其依從性,確保手術治療順利。
為腎結石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時,一般情況要求患者在術前一晚禁食、禁水,導致患者術前出現口渴和饑餓的情況,進而影響手術效果,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為避免患者產生口渴和饑餓感,護理人員會在術前一晚指導其食用流質類食物,在術前約2 h 左右要求其飲用10%葡萄糖氯化鈉溶液400 mL。
(2) 術中護理:為確保手術順利完成,同時提升患者身體恢復效率和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手術中,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指標,并評估其皮膚溫度,當患者皮膚溫度降低時,通過覆蓋醫用保溫毯和提升手術室溫度的方式改善[1]。
(3) 術后護理:① 為避免患者傷口感染和其他并發癥,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科學地固定引流管,并密切觀察患者引流液顏色和量的變化,如存在異常情況,及時告知主治醫生進行處理。另外,護理人員定期地幫助患者更換創口的敷料,更換前,嚴格進行手部衛生管理,并在操作時遵循無菌操作原則。② 手術后,大部分患者存在疼痛感,如疼痛感較為嚴重,會引起并發癥,影響患者身體恢復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實時評估其疼痛狀況,如患者的疼痛感較強,通過播放音樂、加強交流的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為了避免患者出現應激反應,根據主治醫生要求對其使用鎮痛藥物。③ 護理人員每天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如患者身體狀況較為虛弱,要求其充分休息,以恢復身體。當患者需要適當活動時,護理人員根據其實際狀況,為其制定康復鍛煉方案。初期,患者通過散步的方式鍛煉,休息時可每隔半小時起床完成一次伸展運動,主要是腰部伸展和腿部伸展。當患者適應鍛煉強度后,可通過跟練八段錦及太極拳的方式來活動肢體關節,逐步增加鍛煉時間和強度,如患者身體素質較好,在其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可慢跑或快走[2]。④ 手術治療雖然能夠改善患者病癥,但并不保障結石的安全清除,因此為加速細小結石的排出,護理人員會指導患者多多飲水和排尿,每日飲水量控制在2 500~3 000 mL。其次,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和全谷類食物,控制菠菜、甜菜等含有草酸類食物的攝入[3]。
1.3.1 對比臨床指標
通過對比2組患者臨床指標,了解不同護理方式的實施效果,分析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等指標,用時越短,說明患者身體恢復效率越高,護理服務實施效果越好。
1.3.2 對比結石清除率
通過對比2 組患者結石清除率,了解不同護理方式的實施效果,清除率越高,說明護理方式實施效果越好。
1.3.3 對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通過對比2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了解不同護理方式實施效果,研究指標有感染、出血、腹腔積液等,發生率越低,說明護理方式實施效果越好。
使用SPSS 26.0 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及分析,n(%)代表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連續性數據以均值±標準差(±s)呈現,行t檢驗,如果P<0.05,說明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s)
?
觀察組患者結石清除率為96.6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對比[n(%)]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6%,對照組為20.00%,組間數據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腎結石在臨床實踐中較為常見,疾病出現的原因較多,與身體代謝因素、環境因素、感染因素,以及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不合理等有著密切聯系。不同患者的結石大小及身體狀況不同,其臨床癥狀也不相同,如患者結石相對較大,且身體出現腰痛、腹痛癥狀,為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及時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技的發展,微創技術在臨床實踐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雖然微創手術與常規手術治療方式相比具有安全性高、創傷小的優勢,但也會對患者身體產生創傷,且無法保障結石被完全清除[4]。因此,通過圍手術期的相關護理加快患者身體恢復及提高結石清除率十分重要。以往臨床上應用的常規護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身體不適感,但其護理重點在于降低患者傷口感染的風險,所以無法明顯提升結石排除率和患者身體恢復效率。由于常規護理服務存在一定不足,所以應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融入護理中[5]。
腎結石患者經過手術治療雖然能夠清除體內的大部分結石,但由于手術不能消除結石形成的根本因素,手術后可能再次形成結石[6]。應用常規護理服務時,為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會要求其多休息,一般在患者完全恢復時才同意其進行適量的鍛煉與活動。分析本次實驗數據可知,觀察組患者結石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其術后排氣、排便、下床活動時間等均短于對照組。這是由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注重康復鍛煉,會根據患者實際狀況指導其開展合理運動和鍛煉,在患者能夠下床活動時,及時安排其散步,再逐漸向快走和慢跑過渡。系統地進行康復鍛煉,不僅能夠提升機體免疫力,也能避免結石形成,確保細小結石排出。另外,鍛煉過程中,肢體關節配合運動,加快患者身體血液循環速度,可縮短患者的排氣和排便時間。另外,患者配合度影響治療效果,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中,護理人員在手術治療前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能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心理護理能改善其心理狀況,使其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治療,進而促進手術順利進行,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
綜上所述,對腎結石患者實施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能夠提升患者結石清除率和身體恢復效率,也能降低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