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陜西省作為文化大省,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有充足的活力。截至2021年,陜西省已連續舉辦16屆鄉村旅游展,創建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鎮52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示范村429個,有35條線路入選文化和旅游部“鄉村四時好風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術科研資源,成立了省級鄉村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深入挖掘鄉土文化資源,成功打造了以袁家村、青木川、赤牛孤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有效激活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了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建設了66家示范性社區博物館、29個非遺特色示范鎮和86家非遺工坊。這些舉措促進了傳統技藝向現代產業的轉型,讓“小工坊”成長為“大產業”,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1]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各地在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將鄉村旅游作為實現鄉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2021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提出“雙輪驅動”發展路徑,要求在加快發展鄉村電商、推動“互聯網 + ”農產品出村進城的同時,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拓展鄉村多元價值。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將鄉村旅游納入鄉村特色產業體系,要求通過完善民宿餐飲、文化體驗等旅游配套設施,加強數字技術在鄉村旅游場景中的應用,全面提升鄉村文旅服務質量。這一系列政策不僅為農產品上行構建了流通網絡,更通過鄉村旅游打開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新通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多維度的政策保障和發展路徑。
1富平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富平縣自然資源與人文底蘊豐富,為鄉村旅游發展筑牢了根基。富平縣金粟山森林公園景致迷人,溫泉河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宜人,盡顯自然之美;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唐定陵等遺跡中流淌而出,多彩民俗風情濃郁醇厚。富平縣農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農耕體驗項目豐富,柿子等特色產品聲名遠播。“富平小柿人\"大放異彩,在第四屆中國IP產業年會上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十大最具商業價值文旅吉祥物”。富平縣還被稱作“墨玉之鄉”\"石刻之鄉”“陶藝之鄉”“奶山羊之鄉”“瓊鍋糖之鄉”等。近年來,富平縣利用電視訪談、網絡新媒體等宣傳平臺廣泛宣傳富平旅游,并借助“5.19中國旅游日”國慶節等重大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宣傳推介活動,使當地旅游知名度與影響力顯著提升,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7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50億元[2]。
富平縣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充分挖掘自身優勢,以特色產品為名片,利用現代宣傳手段,將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元素有機組合,打造出別具一格的鄉村旅游體驗項目,吸引游客紛至沓來,實現了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為當地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使其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穩步邁進。
2富平縣鄉村旅游發展成果
2.1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賦能鄉村旅游業多維升級
富平縣與中國電信合作,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打造集鄉村治理、產業振興與文旅服務于一體的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賦能鄉村旅游業多維升級。
在游客服務端,平臺構建全域沉浸式交互場景。其中,云平臺直播展現鄉村風貌,激發游客興趣;物聯網傳感設備動態監測景區情況,推送個性化游覽信息,提升旅游便捷性與安全度;天翼“大喇叭\"結合定位定向播報,實現精準引流
在旅游管理端,視頻會議打通縣、鎮、村三級聯動通道,便于遠程協調與處理投訴,整合數據構建資源“一張圖\"管理系統,為運營提供支撐。“VR全景導覽\"模塊打造“云游富平”品牌IP。
此外,富平縣采用“互聯網 + 智慧黨建\"模式,將紅色文旅資源嵌入數字平臺。例如,當地開設“紅色記憶\"專欄,利用5G+AR技術復原場景,打造特色產品,建立黨員示范民宿評級系統,形成“黨建引領 + 文旅提質\"的良性循環,實現“資源活化一流量轉化一品牌強化\"全鏈條增值,推動鄉村旅游向數字化、場景化、體驗化轉型升級。
2.2 互聯網 + 鄉村旅游模式推動產業升級
富平縣積極運用互聯網 + 鄉村旅游模式,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以圖文并茂和視頻的方式,生動展示鄉村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游客可以通過在線平臺輕松預訂旅游產品和服務,享受便捷高效的旅游體驗
鄉村旅游與農產品銷售的深度融合,是富平縣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的又一亮點。游客在游玩之余,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當地特色農產品,如柿餅、瓊鍋糖、九眼蓮等,實現了農產品線下線上同步銷售,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富平縣還拓展了“直播 + 農業\"的新模式,讓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助力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富平縣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金粟山森林公園、溫泉河濕地公園等自然景觀及唐定陵等歷史遺跡和文化遺址,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隨著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的建立和互聯網 + 鄉村旅游模式的推廣,富平縣鄉村旅游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旅游收人持續增長。目前,全縣已建成規模以上休閑觀光農業園區3個,農家樂30個(其中星級農家樂19個),鄉村旅游接待示范點11家等,成為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的典范。
3國內案例研究與實踐經驗總結
在鄉村旅游業數字化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國內涌現出眾多具有顯著成效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在實踐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績,為其他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3.1 四川凱歌農旅園區
四川凱歌農旅園區位于四川省遂寧市,其依托獨特的沼氣文化資源,結合數字化技術,打造了“海龍凱歌智慧景區”。該景區通過構建景區公共服務平臺、智慧旅游應用系統及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旅游服務的全面升級[]。
凱歌農旅園區通過建設智慧服務系統,如智能導航、在線預訂、電子票務等,引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并將其創新性地應用于旅游服務、農業管理、鄉村治理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極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游覽體驗。這一做法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到的加快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的要求。凱歌農旅園區不僅發展數字化旅游,還融合了農業、文化等多個產業,形成多元化、復合型的鄉村旅游產業鏈。同時,園區的數字化實踐得到了政府、企業、村民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和協同推進,形成協力推動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從而提升當地鄉村旅游的綜合競爭力。
3.2浙江省德清縣
浙江省德清縣通過“鄉村 + 數字化\"模式,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德清縣依托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結合數字技術,全面提升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服務質量。德清縣利用圖像識別、北斗定位、遙感影像等先進技術,搭建了“數字鄉村一張圖\"平臺,以電子地圖、遙感影像、三維實景地圖等多類型、多尺度、多時態的空間數據為基底,疊加多個部門的數據圖層,實現了鄉村治理的可視化、智能化,以及對鄉村旅游資源的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同時,通過智慧旅游平臺,游客可以便捷地獲取旅游信息、預訂門票和住宿,大大提升了旅游體驗。此外,德清縣利用歷年美麗鄉村、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布設的視頻監控、污水監測、智能井蓋、智能垃圾桶等感知設備,形成觸達鄉村各角落的物聯感知網,實時掌握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發展態勢;并還通過電商平臺,將當地特色農產品推向市場,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4]。
在數字化賦能下,德清縣的鄉村旅游不僅提升了基礎設施水平,還豐富了旅游產品形態。此外,德清縣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數字鄉村建設的號召,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不斷引進人才與技術,為數字化實踐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德清縣在數字化實踐中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與醫療、垃圾處理等相關部門協同合作,共同推動數字化生活方式的推廣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
3.3 陜西省袁家村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下,鄉村旅游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變革。陜西省作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而袁家村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作為著名的民俗文化小鎮,袁家村積極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創新,通過一系列數字化手段的運用,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成為了陜西省數字化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的成功典范,其發展經驗對于其他地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袁家村作為陜西省著名的民俗文化小鎮,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旅游發展。首先,袁家村實現了全村無線Wi-Fi和4G網絡的全覆蓋,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網絡連接服務。其次,袁家村還創建了旅游主題的在線導航平臺,信息全面覆蓋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方面,極大提升了游客的旅行體驗。通過與攜程網、美團網等平臺的合作,袁家村進一步對接了滴滴打車、拼游、短租等應用,滿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在旅游產品方面,袁家村依托關中風情文化故事,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情景性的傳統村落體驗項目,如民俗表演、特色餐飲等,形成了獨特的市場吸引力。這些項目不僅展示了當地的文化特色,還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宣傳和推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體驗。
4富平縣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富平縣在推進農業數字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不僅成功培育并廣泛推廣了十多種高產優質的小麥與玉米品種,實現了 92.3% 以上的良種種植面積覆蓋,而且齊村鎮澇池村的玉米種植更是以 $11373\mathrm{\kg/hm}^{2}$ 的優異成績,傲視全省,樹立了行業典范。然而,在農業數字化成果斐然的同時,富平縣鄉村旅游的數字化發展卻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
4.1基礎設施落后,傳統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度低
富平縣農村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交通網絡尚不完善,道路等級偏低。這不僅導致部分景區及周邊區域交通擁堵,游客出行不便,還嚴重影響了數字化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網絡覆蓋不全面、帶寬不足等問題,也直接制約了數字化服務的質量和普及率。在網絡基礎設施薄弱的背景下,鄉村旅游的數字化發展難以得到有效支撐。盡管數字化技術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空間,但富平縣部分傳統產業經營者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擁抱變革的意識和動力。這導致農產品銷售與數字化技術的結合程度較低,難以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農產品的精準營銷和推廣。同時,當地人對數字化技術的了解有限,難以將數字化技術有效融入鄉村旅游的發展中,限制了鄉村旅游的數字化創新。
4.2旅游產品單一,資金投入壓力大
目前,富平縣鄉村旅游產品主要集中在農業觀光、農家樂等傳統項目上,產品類型較為單一,缺乏創新和特色。這導致游客在體驗過程中容易感到乏味和重復,難以滿足其對多元化、個性化旅游產品的需求。
富平縣作為地方財政收入有限的地區,難以承擔大規模數字化項目的初期投入。與此同時,相對于發達地區,富平縣的融資環境相對不成熟,金融機構對數字化項目的支持力度較弱;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使得投資者對投資回報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數字化項目持謹慎態度。這導致富平縣鄉村旅游的數字化發展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來推動項目的實施和推進。
4.3居民數字素養有限,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在富平縣,盡管政府已經出臺了旅游數字化相關的人才引進政策,但是落后的基礎設施與工作生活條件很難留住年輕人,導致當地存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尤其是老年群體計算機和互聯網使用能力較低,影響了數字技術的普及。現有的培訓項目往往流于表面,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導致參與者難以掌握實用技能。這導致富平縣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舉步維艱。
鄉村旅游的服務質量直接關系到游客的滿意度。然而,目前陜西省部分鄉村旅游景區在服務質量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住宿條件較差、餐飲衛生不達標、標志不清楚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游客的整體體驗,還制約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服務質量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但在富平縣部分地區,服務質量仍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
4.4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鄉村旅游景區在迎來大量游客的同時,也面臨著生態環境保護的挑戰。然而,目前部分鄉村旅游景區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仍存在意識薄弱、措施不到位等問題。這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還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和長遠利益。鄉村旅游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支撐,但富平縣部分鄉村旅游景區有關部門與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仍顯薄弱。例如,環境破壞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游客和從業人員缺乏環保意識,亂扔垃圾、破壞植被等行為時有發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
5富平縣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策略
5.1構建全域數字資源整合體系
富平縣需要依托數字化技術建立全域旅游資源數據庫,運用地理信息系統與區塊鏈技術對農家樂、非遺工坊、果園等資源進行三維標注與溯源認證。富平縣鄉村旅游管理部門與相關經營者可通過AI算法分析社交媒體用戶畫像,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開展“精準內容種草 + 直播引流\"組合營銷,針對不同客群推送定制化文旅內容,如柿餅制作VR體驗、九眼蓮濕地AR導覽;可開發集成式鄉村旅游數字平臺,嵌入LBS定位服務與智能推薦引擎,實現“資源查詢一線路規劃一門票預訂一特產直購一評價反饋”全流程數字化閉環,并同步對接中國電信云平臺,通過天翼大喇叭定向推送實時活動資訊,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消費轉化鏈條。
5.2打造數字原生文旅產品矩陣
富平縣鄉村旅游管理部門與相關經營者可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構建鄉村文化基因庫,對傳統節慶、手工技藝進行4K超高清數字化采錄,開展“云上非遺工坊\"交互式數字展覽;可依托AR增強現實技術設計沉浸式文化探秘路線,使游客通過手機掃描古建筑觸發歷史場景還原動畫;可創新“數字 IP+ 實體體驗\"模式,推出區塊鏈數字藏品盲盒,持有者可兌換線下特色體驗權益;可建立鄉村文旅產品C2M定制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游客偏好動態生成“私人訂制”體驗套餐,如AI生成的個性化農事體驗課程、基于情緒識別的鄉村旅游BGM歌單等,以實現供需精準匹配。
5.3構建沉浸式數字體驗空間
富平縣應部署 5G+XR 融合基礎設施,在紅色文化遺址區建設MR混合現實劇場,通過虛實疊加技術再現革命歷史場景,打造“時空穿梭”式研學課堂;應開發全域AR實景游戲平臺,將柿園采摘、古法釀醋等農事活動轉化為數字闖關任務,讓游客通過完成任務獲取數字徽章與農產品兌換券;可運用物聯網傳感網絡搭建智慧生態監測系統,實時顯示空氣質量、負氧離子濃度等數據,生成“生態健康指數\"作為旅游賣點;可引入數字氣味發生器、智能溫控裝置等設備,在民宿場景中模擬四季田園氣息,構建多模態沉浸式體驗場域[5]
5.4培育數字文旅人才生態圈
富平縣應搭建“政企校”聯動的數字技能賦能平臺,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共建鄉村旅游數字化實驗室,重點培養數字內容創作、旅游大數據分析、智能設備運維等新型人才;應開發“云端技能矩陣”培訓系統,采用VR模擬實訓模式教授數字化營銷、智能客房管理等課程,建立從業者數字能力認證體系;應設立鄉村數字創客孵化基金,支持返鄉青年開展短視頻創作、虛擬導游系統開發等創新創業項目;應建立數字化服務評價模型,通過游客點評大數據與AI服務質量監測,動態優化服務流程標準,形成“數字素養提升一服務質量升級一品牌價值增長”的可持續發展閉環。
6結束語
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對于富平縣農村的全面進步和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進程不僅促進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還帶動了農民收人的增長,實現了農業產業升級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雙重目標。這種以鄉村旅游為紐帶,連接農產品與市場、農民與消費者的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路徑。展望未來,富平縣的鄉村旅游數字化發展仍有巨大的潛力和空間。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富平縣可以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數字資源,提升鄉村旅游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個性化的旅游體驗。
參考文獻:
[1全國鄉村旅游培訓班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陜西作交流發言[EB/OL].(2024- 07-28)[2024-09-27]. https ://wlj. xianyang. gov. cn/ xwzx/xyxw/202407/t20240729_1793202.html.
[2]杜尚儒.富平:渭北文旅重鎮呼之欲出[J].新西部,2020(31):36-39.
[3萬苗苗.數字化背景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瓶頸與路徑研究[J].旅游縱覽,2023(2):78-80.
[4陳月娜.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研究:以揚州市寶應縣為例[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22,26(2):22-25.
[5]李龍,李嵐,陳鈺.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J].對外經貿,2024(7):56-60.
[6]熊蒼瑋.廣東省鄉村旅游業發展策略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