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菊芬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來賓 546102
生豬養殖作為我國重要的農業產業之一,一直是維護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近年來,生豬產業卻面臨著諸多嚴峻地挑戰,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各類豬病的頻繁暴發。特別是諸如豬瘟和藍耳病等重大疾病,給生豬養殖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也對養殖戶和相關產業鏈造成了嚴重影響。為了防控豬病的發生和傳播,有效緩解養殖業的發展壓力,各級政府和專家學者紛紛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尋求科學、有效地防治措施。
1.1.1 豬瘟概述
豬瘟(CSF),也被稱為霍格霍爾病,是由豬瘟病毒(CSFV)引發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豬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但在現代,隨著養殖業的高度集約化和全球化,其暴發和傳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CSFV是一種屬于黃病毒科的單鏈正鏈RNA病毒,其復制和傳播能力極強,這也使得控制這種疾病變得尤為困難。尤其是在密集飼養的環境中,一旦有豬只感染,很快可能導致整個養殖場的豬只都受到感染。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接接觸,豬瘟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例如,使用被病毒污染的飼料和水,或者由于人員、車輛和設備的移動而引發的交叉污染,都可能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這進一步增加了防控的復雜性。在典型的病例中,感染豬瘟的豬只可能會表現出嚴重的生理和行為異常。除了已經提及的高熱、食欲不振等癥狀外,豬只還可能出現精神萎靡、步態蹣跚、腹瀉、咳嗽和眼結膜充血等現象。在某些嚴重情況下,感染的豬只可能在數天內死亡,尤其是幼豬,其抵抗能力相對較弱,死亡率也相對較高。由于豬瘟的高度傳染性和迅速傳播,它對全球生豬產業的影響是深遠的。每一次豬瘟的大規模暴發,都可能導致數以萬計的豬只被撲殺,以阻止疾病的蔓延。這不僅給養殖戶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導致豬肉市場供應緊張,價格飆升。因此,對于生豬養殖業,豬瘟無疑是一個巨大地威脅,需要全球合作,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1]。
1.1.2 豬瘟的危害
豬瘟被譽為生豬養殖領域的“天敵”,其危害的深遠影響已經被多次實證。其中最直觀、也最為致命的影響便是它對生豬的致死率。許多時候一旦豬群感染,死亡率可能在短時間內攀升至驚人的水平。這對于養殖戶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們的努力和投入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但豬瘟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養殖場,當大量生豬死亡,豬肉市場供應鏈會受到嚴重干擾。這種供應缺口通常會導致豬肉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在某些時期他們需要為豬肉支付更高的價格,甚至面臨豬肉短缺的情況。此外,豬瘟的出現與流行也對養殖行業帶來額外的經濟壓力。為了預防和控制病害的蔓延,養殖戶不得不增加在生物安全、疫苗接種和其他防治措施上的投入。而這些額外的開銷可能并不容易被市場所接受,從而導致生豬的售價上升,或者養殖戶需要吸收這部分成本,降低自身的利潤空間。更為嚴重的是,豬瘟的暴發可能引發國際間的貿易爭端和限制。許多國家在面臨豬瘟威脅時,為了保護本國養殖業,可能會對疫情國家的豬肉及其相關產品實施進口禁令。這不僅影響了受疫情國家的出口,也可能引起全球豬肉供應鏈的混亂[2]。
1.2.1 藍耳病概述
藍耳病,學名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是一種主要影響豬只繁殖和呼吸系統的疾病,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病毒(PRRSV)引起。藍耳病自1987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后,迅速傳播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嚴重的豬病之一。病毒主要通過空氣、直接或間接接觸,以及人員和設備等傳播。藍耳病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呼吸困難、發熱、皮膚藍紫、流產、仔豬死亡等。盡管有不同類型的疫苗和一些管理措施可以減輕病情,但目前仍然沒有根治藍耳病的方法。藍耳病的暴發和流行不僅增加了養殖成本,還對生豬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診斷和控制藍耳病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和及時隔離感染豬只,以及加強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措施。藍耳病的流行還突顯了全球生豬產業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和全球疾病監控和管理的重要性[3]。
1.2.2 藍耳病的危害
藍耳病的危害廣泛而深遠。首先,它直接影響到生豬的生產和繁殖,引起大量仔豬的死亡和母豬的流產,嚴重削弱了生豬產業的生產力;其次,藍耳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全球每年因藍耳病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達數十億美元,包括因疾病直接造成的生豬死亡損失,以及防疫、治療和控制病情所花費的費用[4]。
此外,藍耳病的暴發和流行還給全球生豬產業和相關產業鏈帶來了嚴重打擊。它影響了生豬產業的國際和國內貿易,限制了豬肉和相關產品的出口,也影響了養殖戶和相關企業的投資和發展決策。與此同時,藍耳病對生豬養殖的持續性和養殖戶的生計也構成了重大威脅。由于藍耳病的防控困難和治療成本高,一些小型和家庭養殖戶可能被迫退出生豬養殖業,從而影響到他們的生計和經濟收入[5]。
不僅如此,藍耳病還可能影響到公眾對生豬產業和豬肉產品的信心和信任。疾病的暴發和流行可能導致消費者對豬肉產品的安全性和質量產生疑慮,從而影響到豬肉市場的需求和價格。因此,藍耳病的防控對于保護生豬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維護養殖戶和消費者的利益,以及促進全球生豬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1.1 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預防豬瘟最為有效的措施之一。適時和正確的疫苗接種能夠有效地激發豬只的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從而增強豬只對豬瘟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豬瘟疫苗主要分為兩大類: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活疫苗通常能夠提供更持久和更全面的免疫保護,但接種時需要嚴格按照生產廠家的說明書進行,以避免疫苗病毒在豬群中傳播。滅活疫苗雖然安全性更高,但其免疫保護期較短,可能需要定期進行補充接種。
豬瘟疫苗接種應當遵循一定的時間表和程序。通常建議在仔豬斷奶后的2~3周進行首次接種,以確保豬只在幼小的時候就建立起免疫防線。此后,應根據疫苗的保護期和豬群的健康狀況定期進行復接種或補充接種。除了疫苗接種,養殖戶還應加強豬群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和病害篩查,以及改善飼養環境和飼料營養,從而提升豬只的整體健康狀況和抗病能力。
此外,疫苗接種的效果還受到豬群管理、接種技術、疫苗質量和存儲條件等多個因素的影響。首先,豬群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疫苗接種的效果。例如,如果豬群密度過大,或者飼養環境不佳,疾病的傳播速度可能會加快,這時即使進行了疫苗接種,也可能難以起到預期的防護作用。因此,合理的豬群管理,如控制豬群密度、定期清潔消毒、確保適宜的溫濕度等,都是保證疫苗效果的關鍵。接種技術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環節。不恰當的接種方法可能導致疫苗無法在豬只體內發揮應有的作用。獸醫和養殖員工的專業培訓和操作經驗對于確保疫苗接種成功至關重要。此外,疫苗本身的質量也是影響接種效果的關鍵因素。疫苗的制造、運輸和儲存都需遵循嚴格的標準,以保持其活性和效力。任何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影響到疫苗的質量,從而降低接種效果。與此同時,單純依賴疫苗接種而忽視其他的防病措施是不明智的。例如,生物安全措施能夠從源頭上減少病原體進入養殖場的風險;而疾病監控能夠及時發現并隔離疫情,降低病害傳播的風險。這些措施與疫苗接種相結合,共同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防病屏障,確保生豬養殖業的長遠、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2.1.2 嚴格隔離
有效地隔離不僅能阻斷病毒的傳播途徑,還可以減輕已感染豬只對健康豬只的感染壓力。實施隔離措施首先涉及新進豬只的隔離。新引入的豬只應該在單獨的區域進行至少2周的隔離和觀察,期間應進行健康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測,確保其健康狀況良好后,方可與原有豬群合群。除了新進豬只的隔離外,感染或疑似感染的豬只也應立即與健康豬只進行嚴格地隔離。隔離區應遠離健康豬群,并配備專用的飼養、管理設施和人員,以防止病毒通過人員或設備傳播到其他區域。同時,豬舍的設計和管理也應采取措施,如設置有效的排風和空氣凈化系統,減少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嚴格地隔離措施還應包括對疫區和隔離區的嚴格管理和控制。疫區和隔離區的出入應限制在必要的人員和設備上,并應執行嚴格地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例如,出入這些區域的人員和設備應進行嚴格地消毒處理,以防止病毒的攜帶和傳播。另外,隔離措施還應結合病害的實時監測和報告,以便及時了解病害的發展狀況和傳播動態,調整和優化隔離、防控策略。例如,通過定期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測,可以及時發現和確認新的感染病例,并迅速采取隔離和其他防控措施,阻止病害的進一步傳播。
2.2.1 疫苗接種
通過疫苗接種可以有效激發豬只的免疫反應,使其產生抗體,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從而大大降低感染藍耳病的風險。
市面上有多種藍耳病疫苗可供選擇,包括滅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接種疫苗時,必須嚴格按照生產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確保疫苗的正確使用和儲存,以保證接種效果。在選擇疫苗時,應綜合考慮疫苗的安全性、保護效力、價格和可獲得性等因素。同時,接種疫苗的時間、方式和劑量也應該根據疫苗說明書和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以確保免疫效果的最大化。
疫苗接種還應結合嚴格的豬群管理措施。例如,在接種疫苗前,應進行全面的豬群健康檢查和病害篩查,確保只有健康的豬只參與接種。疫苗接種后,應繼續進行豬群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及時發現和處理健康問題,防止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除了疫苗接種,養殖戶還應注重豬舍的通風、衛生和豬只的營養供應等方面,以維護豬只的良好健康狀況和抗病能力。通過綜合施行多種措施,能夠更為有效地防控藍耳病,減輕其對生豬養殖業的危害,促進生豬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2.2 強化養殖管理
防治藍耳病的另一重要策略是強化養殖管理。優質的養殖管理不僅能夠降低疾病的發生率,還能增強豬只的抵抗力和整體健康狀況。首先,養殖戶應重視豬舍的設計和維護。確保豬舍有足夠的空間,良好的通風和合適的溫度,以減少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適宜的環境條件可以提升豬只的生活質量,減輕它們的壓力和不適,從而降低病癥的發生。
其次,定期的健康檢查和病害篩查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對豬只進行定期的健康檢查,養殖戶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迅速進行治療和隔離,阻止病癥的擴散。同時,應定期對豬群進行病害篩查,針對特定的疾病(如藍耳病)進行專項的檢測和防控,以防止疾病的發生和傳播風險。
飼料管理也是一個關鍵環節。養殖戶應提供充足、營養均衡的飼料,確保豬只獲取足夠的營養,以支持其健康和生長。同時,應避免使用可能被污染的飼料,以減少疾病通過飼料傳播的風險。
此外,養殖人員的管理和培訓也不可忽視。養殖人員應接受有關疾病防控和養殖管理的專業培訓,以提升他們的知識和技能,確保他們能夠正確執行各種管理和防控措施。養殖人員應了解和遵循相關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規定,如正確的消毒方法、疫苗接種程序和病癥處理流程等,以確保各項措施得以有效執行。
本文全面分析了生豬養殖中兩種重大病害,即豬瘟和藍耳病的基本特性及其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明確指出,疫苗接種和加強養殖管理是有效防治這兩種病害的關鍵措施。通過具體論述,進一步揭示了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如何科學、合理地實施這些防治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病害對養豬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