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冬
臨城縣農業農村局,河北邢臺 054300
在母鵝產蛋期間,如果卵黃進入腹部,就會引起炎癥,這也是主要癥狀表現,病鵝患病后,很容易致死,主要的致病菌與埃希氏大腸桿菌為主,一般發生在春季,春季是鵝的產蛋高峰期。鵝卵黃性腹膜炎的隱蔽性較高,會對養殖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所以應加強對疾病的治理工作,做好針對性預防。
鵝卵黃性腹膜炎解剖結果是判斷病癥的主要依據,為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應通過專業實驗進行診斷工作,實驗檢測方法為將病死鵝的肝、脾進行解剖,制成涂片,然后革蘭氏染色,通過顯微鏡能夠找到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在無菌的環境中,進行細胞分離培養后,可以觀察到沉積的灰白色沉淀物,在培養基上會長出紅色的菌落,菌落的顏色均勻。按照相關規范操作,通過生化試驗,菌株不但會產生酸氣,還會分解葡萄糖等物質。
對病死鵝進行解剖分析,發病部位在腹腔,可以發現病鵝出現異常液體以及卵黃,顏色呈現黃色,散發腥臭味道,在大小腸位置可以發現纖維素膜,這是由于滲出液被吸收導致。在病鵝的腸系膜上可以發現炎癥,在腹膜上形成血點,血點大小呈針尖狀。對病鵝的卵巢進行解剖分析,發現型狀發生變化,存在皺縮的情況,卵黃液長時間留在腹腔中,并且會根據時間而逐漸凝固,變成塊狀。對病死鵝進行檢查,發現輸卵管黏膜也存在大量出血點,對公鵝進行解剖分析,發現公鵝生殖器為主要發病位置,生殖器會出現陰莖腫大,表面存在明顯結節,結節的大小不均勻,在內部會出現膿性分泌物,甚至部分病鵝出現陰莖脫落的癥狀。
當母鵝感染病毒后,會發生一系列病變,包括大腸桿菌以及脊髓炎等,病毒種類會對疾病嚴重程度造成影響。
當病鵝感染大腸桿菌后,會出現腹膜充血以及輸卵管炎癥等疾病,導致腹腔發生炎癥。病鵝在感染沙門氏菌后,會造成充血的情況發生,從而導致發病。
由于病鵝對熱度較為敏感,如果天氣較熱,而沒有做好降溫管理,就會導致病鵝發生中暑的癥狀,誘發破裂出血,鵝患病。除溫度影響外,腫瘤疾病均會導致病鵝體溫異常升高,造成鵝卵黃性腹膜炎的發生。
當鵝受到刺激,而出現應激反應后,也會誘發鵝卵黃性腹膜炎。為有效預防,在產蛋高峰期應當做好疫苗接種,積極預防疾病發生。加強對養殖場的管理,不可讓外來的人或動物,對鵝造成驚嚇,導致鵝被刺激,在劇烈的刺激下,會誘發卵黃破裂等癥狀,最終在鵝的腹腔位置誘發腹部炎癥。
在發現病鵝后,應當及時將患病的鵝隔離,分開飼養健康的鵝以及患病的鵝。也要將不同性別的鵝分隔開飼養,做好治療工作,并且定期清洗養殖場衛生。尤其是鵝經常活動的區域,也要做好衛生管理工作,將病鵝舍內的污染物清潔干凈,定期更換鵝舍內的敷料。對于病死的鵝,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對養殖場進行全方位的清潔消毒,在一般情況下,消毒使用的藥劑為百毒殺,按照適當的比例攪拌,然后定期清洗消毒。其次,在鵝的飲用水中也需要添加維生素C等藥物。最后,可以肌肉注射卡那霉素,直到病鵝病情好轉。對公鵝進行治療時,首先需要沖洗生殖器,然后涂抹慶大霉素軟膏,持續涂抹5d。對于大腸桿菌,抗生素具備優異的抑制效果,因此在治療疾病時,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治療腹腔炎時,可以使用的抗生素種類較多,例如阿米卡星以及頭孢喹肟等藥物,藥物的副作用較少,公鵝、母鵝都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對產蛋期的鵝需要注意,可能會在鵝蛋中發現藥物殘留,為減少藥物造成的影響,對于輕癥狀病鵝,可以在飲食中加入藥物,對于重癥病鵝,可以通過肌肉注射治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對病鵝產期使用抗生素,就會導致病鵝產生抗藥性,對治療結果造成影響,為避免抗藥性問題,需要有選擇性地使用藥物,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的同時,減少對鵝的傷害,強化藥物治療效果。對于產蛋母鵝,為減少對母鵝的傷害,可以使用中藥制劑。中藥毒副作用較輕,而且還可以調整病鵝的抵抗力,從整體病癥治理的角度上來看,可以從整體健康的角度調整病鵝狀態,達到預期治療目的。中藥制劑的使用方式較為簡單,只需要將藥物添加到飲用水中即可。
對卵黃性腹膜炎進行治療時,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提高養殖場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有效的預防措施,加強治療。
為保證鵝的居住環境,需要做好通風工作,定期更換敷料,保證敷料無霉變,對于水槽也要做好定期清洗工作,防止細菌大量繁殖,不可混合飼養其它禽類,減少對鵝群造成的影響,預防疾病交叉感染。在日常飼養中,應保證營養均衡,為母鵝提供足量的營養,鵝群飼料中禁止喂養變質的飼料,需要實現規范化養殖,保證管理制度的完善,讓養殖場可以按照規定運行。
在鵝舍消毒工作中,使用百毒殺做好全面消毒工作,消毒不可使用生石灰防止傷害呼吸黏膜。對病鵝經常活動的區域進行定期消毒,提高干凈的飲用水,不可以使用污染水。死水也要及時更換,避免鵝活動,污染池塘水,導致病原微生物感染。
在母鵝的產蛋期,為提高鵝群的抗病能力,可以在水中加入維生素C。觀察鵝群的健康狀態,一旦發現患病,就將病鵝隔離。對公鵝也要做好檢查,發現感染后,及時處理,防止對其他健康鵝造成感染。檢查公鵝時需要重點檢查陰莖,發現水腫、淤血,需要根據病鵝的癥狀輕重,做好隔離治療工作,待病鵝完全健康后,再混群飼養。無害化處理病鵝,防止病情進一步擴散。
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注射疫苗,預防感染。在接種疫苗時,動作應盡可能輕柔,正確接種,減輕病鵝的應激癥狀。
飼養規模正常應當在500只左右,這樣有利于疾病的防治以及預防。在更換飼料時,更換時間應當在3d以上,以7d為最佳時間,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調整飼料配比。
在進出飼養場地時,需要更換穿戴的衣物以及膠鞋,膠鞋使用消毒藥劑消毒才可進出養殖場。在出場后,將衣物徹底消毒,使用紫外線消毒時,消毒時間應當在5min鐘以上。
根據實踐研究發現,卵黃性腹膜炎的出現與應激癥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變更飼料以及疫苗接種的工作中,需要對各類應激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總結疾病預防措施,防止鵝群受到應激,出現負面影響。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鵝舍使用的飼料不一,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合適的飼料,在保證價格的同時,使用耐久度更高的材料。鵝舍場址應當選擇在遠離人群的區域,交通便利,有穩定的水電供應,鵝舍高度應當高于2.5m,保證內部有足夠的陽光輻射,鵝舍一定要牢固。在建設育雛舍時,地面育雛以及網上育雛都有各自的優勢,網上育雛的投資較大,但是將雛鵝轉移下架后,很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導致鵝受到傷害。地面育雛需要的投資較少,但是會浪費大量的工時,鵝更強壯。應當將育雛床分成若干個單元,每個單元飼養適量鵝苗,在生產中也要做好通風以及衛生清潔工作,減少氮氣濃度,防止出現鵝痛風等疾病。成鵝舍,成年鵝一般在地面養殖,鵝舍高度在2米以上,選擇土面良好的區域建造,鵝舍高度應當高于舍外,防止出現雨水倒灌,控制鵝的飼養密度。活動場建設,活動場地需要在露天建設,場地面積應當高于鵝舍,在天氣炎熱的季節可以種植樹木遮掩。水塘建設,隨著對環境保護的種植,放養鵝不可在天然水源中進行,需要建設人工水塘,深度控制在0.5m,寬度控制在6m,長度控制在20m,在水塘一側需要設置好上水口以及下水口,南方的溫度過高,并且沒有冰凍期可以使用水泥進行建造。水塘應做好定期的衛生清潔,并且定期換水,消毒。
鵝屬于水禽,喜歡在水中生活,而且鵝的絨毛能夠讓鵝不怕冷,但是對熱的耐受性較低,在天氣炎熱的季節,鵝會出現脫毛以及消瘦等癥狀,這就是夏天鵝容易發病并且消瘦的原因,需要在水塘中靠游水降溫,鵝的采食時間2小時為一次,不能斷料,采食時不可將飼料撒在地上,防止發生霉變,定期打掃一次敷料位置。可以使用自行配比的飼料進行喂養,干飼料的缺點就是難以下咽,鵝會進食完就去飲水,水槽中不可斷水。如果在食槽內長期缺料,就容易讓鵝嗆死。實踐證明,用水攪拌干飼料的喂養效果更好,但是需要注意飼料不可放置太長時間,否則在夏天就容易引起變質,在冬天就會導致凍結。鵝比較容易受到刺激,而且膽子小,很容易被驚嚇,需要讓鵝規律作息,每天定時喂養,減少刺激。
在食物中鵝需要獲得自身生長所需的營養,需要保證鵝的營養均衡,這些營養物質會延續鵝的生命,還可以轉化成鵝毛、蛋、肉等物質。能量主要來源于飼料,紅薯、土豆等含水量高,因此往往不應該多喂食此類食物。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在20%左右,蛋白飼料來源為動物性蛋白飼料以及植物性蛋白飼料。可以直接使用膨化豆粕,自家的大豆需要進行熟制才能正常使用。動物性蛋白飼料有羽毛粉等,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動物性蛋白,能夠明顯減少痛風概率。
混合飼料中有益生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戶對混合飼料的認知較低,頻繁使用藥物,導致飼養周期延長,飼養成本上升,一部分養殖戶還會在飼料中加入多維素等中草藥,也無法養出健康的鵝,飼料配比需要科學合理,保證營養均衡,不是添加的量越多越好,任意營養成分的偏多,都會影響鵝的健康生長,只有保證營養均衡,才能養出健康的鵝。
對種群結構進行優化,鵝群數量不可過大,年齡、性別也要進行調控,這樣有利于鵝的繁殖,提高產蛋量,增強鵝的繁育能力。年齡結構需要定期將年老的鵝淘汰,保證優質鵝,母鵝的產蛋能力在2~4年效率最高,公鵝配種能力在4年內的能力最高,因此為發揮鵝的繁育能力,需要每天進行合理地清理,以維持良好的生命力。在養殖期間,也要劃分好公母比例,如果公鵝數量過多,就會導致配偶不均,發現斗毆情況,對公鵝身體造成傷害。在配種管理工作中,為提高鵝的繁殖能力,需要強化受精效率,通過人工授精、配種的方式,發揮人工繁殖優勢。
自然配種作為傳統的方式,優勢為不需要通過觀察,讓鵝群自行完成配種,但是這種受精方式的配種率不高,自然配種分為大群、小群以及個體三種。個體配種指的是將公母放在一起進行配對。大群需要保證種群足量的數量。
人工輔助指的是通過人工干預,讓公鵝、母鵝互相配種,首先需要讓兩者互相熟悉對方的氣味,防止發生排斥。然后,對公鵝、母鵝進行交配,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人工配種。
人工授精需要加大公鵝、母鵝的利用率,通過人工授精技術提高母鵝的受精率,提高種鵝的繁殖能力,提高鵝群的效益。
在種鵝養殖過程中,需要加強鵝卵黃性腹膜炎等疾病的預防工作。從產蛋前期就要對飼料進行調整,慢慢過渡飼料,提高產蛋量以及受精率,提升營養水平。為擴大鵝舍的養殖規模以及經濟效益,應積極預防,做好管理工作,從雛鵝到休產期的各個環境著手加強養殖規范性,保證最大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