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焱
遼源市龍山區農業農村局,吉林遼源 136200
在養殖行業的發展中,養殖牛是基礎的一個項目,可是目前牛病卻成為影響牛個體生存質量、養殖效益的顯著因素,一些患病牛屬于人畜共患病,還會威脅到人體的生存。要想促進養殖行業的建設,貫徹集約化的發展理念,便應該高度重視牛病類型和防治關鍵點。基于牛病基本特點,對多個類型的病癥加以針對性防治,提高牛病診斷效率,及時治療患病牛,最大化規避養殖牛的損失,由此養殖戶以及獸醫都應綜合性研究牛病,明確科學化養殖牛的方式,為養殖行業建設助力。
縱觀養殖牛的過程,牛病的發作比較特殊,一般而言存在如下特點。第一點是產生的危害較大,養殖牛難免會伴隨一些病癥,比如大腸桿菌、腹瀉或者結核病等,每個國家出現牛病都比較特殊。比較關鍵的病癥伴隨腹瀉和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個體受到對應病毒影響,自身的免疫力水平降低,不利于患病牛恢復健康。并且口蹄疫病的出現,會引發患病牛降低泌乳量,出現運動受限的現象,沒有及時預防和干預時會威脅到養殖效益,因此應被重點研究;第二點是人畜共患病嚴重,涵蓋結核病或者布氏桿菌病等,都會在入侵牛個體的過程中危害人體身心健康,一些資料明確我國是養殖牛出現結核病概率最高的國家,且相關的分枝桿菌影響到牛個體,還危害了人體健康,其中交叉傳播是疾病大范圍擴散的途徑;第三點是類型較多,疑難雜癥也比較多。牛個體的養殖中,混合性感染是常見現象,特別是腹瀉疾病、子宮內膜炎等,由真菌、細菌等所致疾病發作,一些患病牛因為受到大于等于兩個病原影響,再者細菌生成一定耐藥性,增加了養殖戶養殖牛的難度,還不利于獸醫科學有效地對患病牛進行治療干預。
2.1.1 疾病特征
在養殖牛時,出現了瘤胃臌氣,重點體現在胃部有諸多內容物滯留的現象,在時間積累下得以發酵,生成氣體,患病牛有反芻受限和呼吸難度大的表現,此種疾病包含急性類型、慢性類型,急性瘤胃臌氣往往是牛個體攝入較多青綠飼料,且部分飼料已經發酵。慢性瘤胃臌氣往往是牛個體的食管不夠通暢所致,增加了瘤胃臌氣出現率。不管是哪一種類型,起始階段患病牛的腹部圍度都會有增加現象,以左側上腹部為主。獸醫或者養殖戶緩慢按壓患病牛的胃部,會有一定彈性,病情嚴重時,患病牛失去了采食和飲水的主動性,精神萎靡不振,患病牛身體有出汗的現象,甚至不能站立。養殖戶應科學化進行治療,不然會在身體痙攣的情況下造成患病牛死亡。患病牛的瘤胃臌氣病癥所處慢性階段,瘤胃中便會有氣體生成,引發胃部不舒適或者胃部膨脹。
2.1.2 瘤胃臌氣的治療
獸醫要想治療出現瘤胃臌氣的患病牛,應立足于強心補液和健胃化積理念,起始有病癥出現的過程,借助韁繩緩慢抬高患病牛自身的頭部以及頸部,以適度的原則多次按壓患病牛腹部,加快氣體排出速度。借助30mL松節油、15mL魚石脂和溫水500mL進行混合,促進患病牛口服藥物。若患病牛的癥狀相對明顯,嘗試引進套管針的形式幫助患病牛排出體內多余的氣體,后續引進30mL的稀鹽酸持續干預。若患病牛體內有較多豆科植物,很有可能造成患病牛有瘤胃臌氣,此時應配合100mL的煤油治療患病牛,還可以利用120g大蒜頭搗碎,和150mL麻油互相混合,保持攪拌過程的均勻性,產生一定的治療瘤胃臌氣成效,減少患病牛治療時間。
2.2.1 病癥特征
牛出現腹瀉病,自身糞便會表現出黃色,伴隨著一定腥臭味,還會有患病牛嘔吐的表現。若患病牛尚未被根源性干預,病程的演變會使得其有眼睛塌陷或者腹部緊縮的現象,部分患病牛由于脫水面臨死亡,降低牛個體機能,增加其有繼發性感染的可能性。此種疾病有諸多影響因素,首先是牛自身的發育情況,部分牛個體免疫力水平不高,養殖戶沒有為牛群提供充分的營養作為補充,無法改善患病牛的體質,增加腹瀉產生率;其次是微生物影響,涉及大腸桿菌、彎曲桿菌等,可能在患病牛進食或者飲水過程中入侵到其體內,依附在腸道中大范圍繁殖,引發牛個體有腹瀉疾病。并且冠狀病毒或者輪狀病毒等,均會造成牛個體患病,養殖戶應及時觀察牛個體是否有感染問題,降低腹瀉產生率;最后是飼養環境不佳,牛個體的生存中,相關環境衛生會降低其生產性能,所以要科學化明確病因,完善衛生管理機制,及時清除圈舍內污染物,保持圈舍中牛個體生存的衛生。若圈舍有潮濕的環境或者光照不夠充分現象,都有可能引發牛個體生成腹瀉疾病,所以應強化飼養管理,才可以避免牛個體出現腹瀉病癥。
2.2.2 牛腹瀉疾病治療
養殖戶應充分觀察牛個體的生存狀況,找到引發腹瀉病的因素,實施針對性治療干預。在患病牛有顯著脫水現象時,往往應停止投喂食物1d,適當進行體液補充,調整患病牛脫水問題。若患病牛可以正常進食、飲水,應按照口服的模式實現體液補充,包含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利用水充分溶解,得到1000mL藥物,促進患病牛飲用。獸醫還應該注意到,腹瀉患病牛的治療上要引進抗菌消炎操作,借助抗生素、鏈霉素開展肌肉注射,持續治療3d。由于大腸桿菌或鏈球菌造成腹瀉疾病,適當配合中藥治療方法,即9g枸杞、10g黃芷、9g姜黃和9g甘草;在因為消化功能障礙所致腹瀉,引進9g白術、10g山楂、9g甘草、10g神曲以及9g陳皮;通過冠狀病毒以及輪狀病毒所致腹瀉疾病,應調整治療方案,即9g黨參、10g陳皮、9g甘草、10g白術,上述藥物均采取煎煮服用的方法,達到治療腹瀉患病牛的目的。
2.3.1 病癥特點
對于牛出現疥癬病,有一定傳染性的特質,此種疾病有較高發病可能性,一旦有病癥出現,患病牛的四肢會有無力表現,且患病牛的身體會受到病菌感染,造成其身體有瘙癢癥狀,由此患病牛會主動摩擦身體。尚未科學緩解病癥的情況下,造成患病牛的皮膚部位有水皰現象或者膿包現象,體型日益消瘦,阻礙患病牛正常生存。此種疾病是通過寄生蟲所影響的,感染概率較高,因此平時的養殖階段要格外關注,每日養殖戶都應該進行圈舍清理和消毒,保持一定通風性。另外診斷牛是否出現疥癬病,應圍繞病癥充分研究,患病牛會表現出皮膚瘙癢的表現、皮膚表面上有一些禿斑以及鱗屑,甚至皮膚表面出現粗糙現象或者皸裂現象,將出現病癥部位的皮膚組織置入載玻片,引進一些甘油認真觀察,可以在顯微鏡檢查的過程中了解到蟲體出現,即初步診斷患病牛患有疥癬病。
2.3.2 疥癬病的治療
治療模式相對多一些,常見且有效的方法是涂抹藥膏,選取250g云石以及500g膠體硫,充分煮沸,在藥劑溫度降低后引進溫水10kg,給予患病部位加以消毒處理。或者引進灰石漿,對其通過大火燒脆,后續全方位碾碎,借助黃油混合起來保存,涂抹在患病部位。在外敷藥物的過程中,應適當對患病部位加以戳破,確保藥物深入滲入在患病部位,每周干預2次,持續治療一個月,起到理想化治療效果。還可以引進中藥涂抹,引進100g硫磺、50g白胡椒以及500g狼毒,對藥物互相混合研磨,得到30g細末藥末與植物油攪拌為糊狀,每日都應利用藥劑對患病部位加以涂抹,促進患病牛早日痊愈,恢復良好精神狀態。
2.4.1 前胃弛緩的特點
具體養殖牛階段,前胃弛緩出現率較高,此病癥被列入在消化系統范疇,內在影響因素是機體胃部內容物不能被牛個體進行消化和分解,長時間積累在牛自身的胃部,增加了瘤胃平衡現象,相關內容物會伴隨發酵現象,生成部分霉素,降低牛個體消化功能。針對前胃弛緩,涵蓋原發類型、繼發類型,原發的前胃馳緩,受到飼養管理不恰當因素影響,特別是進食類型單一、飼料質量不佳等;繼發的前胃弛緩,和患病牛整個身體存在關系。感染了病癥,患病牛采食欲望會降低、飲水量也會降低、胃部蠕動速度減少,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造成胃部不再蠕動。獸醫用手進行觸摸,能夠感受內容物的存在,患病牛起始患病的狀態下,自身的脈搏和呼吸等基本體征沒有明顯改變,若未及時治療患病牛,體質不佳的牛會伴隨脫水、精神不振現象,體溫也會不斷降低,甚至在最低體溫指數之下。
2.4.2 前胃弛緩的治療
牛個體出現了前胃弛緩疾病,應強調病因的祛除,促進前胃收縮效果提升等,在治療病癥的過程中,對患病牛加以禁食大概2d,牛個體在自身免疫力調節之下能夠逐步康復。還可以引進皮下注射的操作,借助2mL的氨甲酰膽堿以及30mL的毛果蕓香堿,直接刺激患病牛的胃部,強化其胃部的消化功能。另外,為了促進患病牛更好地改善癥狀,可以適當引進60mL的龍膽酊和60mL的陳皮酊,利用溫水全方位稀釋,促進患病牛接受治療,每日治療2次,在一周左右患病牛能夠恢復健康。
2.5.1 流行熱病特點
牛患有流行熱病,即暫時熱,通過流行性熱毒所致病癥,患病牛呼吸道或者血液中都會有病毒入侵的現象,可以說牛流行熱病有極強傳染性特征。此種疾病有大約一周的潛伏期,病癥相對急促,起始患病時體溫會有所增加,出現結膜充血的現象、水腫現象,維持2d的情況下體溫有所改變。解剖已經死亡的患病牛,可以觀察到充血問題,特別是呼吸道充血,患病牛氣管部位也會伴隨絮狀物,對患病牛的肺部進行切開解剖,出現了一些血液。獸醫通過借助病原分離的方式了解患病牛的患病類型,針對性診斷疾病和明確治療疾病的方式。
2.5.2 流行熱病治療
借助一些藥物進行肌肉注射,可有效降低患病牛的不良癥狀。在病癥不斷嚴重過程中,應引進強心藥物注射,促進患病牛體內有充分的營養作為支持。參照發病情況,屬于繼發感染的現象,要引進青霉素注射。患病牛伴隨呼吸受限或者水腫問題,應及時將強化地塞米松和葡萄糖融合起來,對患病牛進行治療。另外若患病牛屬于胃腸型,借助40mL的黃芪多糖、頭孢噻呋鈉,每日進行一次治療,治療3~4d即可。
為了預防牛養殖中一些疾病的出現,養殖戶應明確科學養殖思路,優化牛養殖的環境,改進牛養殖方法,促進牛可以不受到疾病影響,推動養殖行業運作。
牛常見疾病的預防中,往往由于病毒所致,養殖戶要首選科學化管理思路,即自繁自養,合理調整圈舍內的存欄數量,促進牛群生存的結構得以規范化。控制外地引進牛個體的現象出現,避免病原體在圈舍中大范圍蔓延,降低牛群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外地引進牛個體的過程中,要基于沒有疫情的區域加以引進,且嚴謹按照檢疫標準管理,保持隔離飼養牛個體大約60d的方式,開展基礎化的免疫接種干預,不出現疾病的前提下對牛個體之間進行混合喂養。養殖戶涉及到疫苗的采購或者飼料的采購管理,應提高檢疫重視程度,若有陽性病毒應銷毀,確保牛個體不會受到病毒影響,降低牛個體在養殖中有患病的問題。
牛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應強調圈舍環境管理,開展充分的消毒和清潔工作。不要長時間使用相同類型的消毒藥物,避免不能完全發揮消毒作用。養殖戶應保持圈舍通風,消毒牛生存所用的槽具等,還要對進出圈舍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最好保持圈舍能夠接受一定陽光照射,加強紫外線消毒的效果。在進出圈舍時,養殖戶可以出穿著針對性衣物,及時消毒處理,清除圈舍內的糞便,一旦牛個體有異常表現,要尋求獸醫幫助,對疑似患病牛進行隔離研究,控制疫情進一步擴散,這樣可降低牛患病概率,讓牛在良好的環境中生存,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效益。
養殖牛的階段,養殖戶應定期開展健康檢查,動態評定牛個體的生存狀態,獸醫應定期給牛個體開展血清檢驗,分析牛自身是否有細菌或者病毒,了解潛在的危害,對牛常見疾病從根源上進行預防。并且獸醫還應清晰記錄牛個體身體健康的數據信息,深入剖析和研究,綜合多種常見疾病的病癥類型和發病規律,確切梳理影響疾病因素,落實有效的牛養殖工作。
綜上所述,養殖牛的過程中,若無法做到科學、規范養牛,缺少疾病預防的意識,很容易給細菌或者病菌入侵牛體內提供條件,影響到圈舍中其它牛的身體健康。養殖戶進行牛的養殖,要重視牛健康發育和生長,歸納牛病的基本特征,科學化制定預防牛患病的方案和機制,從多個層面做好牛養殖管理工作,最大化推動牛養殖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