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導讀: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基本工具,是人類認識世界、適應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語言教學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繪本是一種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兒童文學形式,是實施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關鍵途徑。本文旨在針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繪本的應用價值、選用原則和具體運用策略展開探討,以期有效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質量,提升幼兒語言素養,為其日后成長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園語言教學是指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理解、學習、運用語言,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教學活動。語言教學不僅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基本語言知識的傳授,還包括聽說、表達、溝通等語言技能的培養。因此,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繪本上生動的插圖和文字故事,向幼兒傳遞有益的知識,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語言習慣,提高其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為其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繪本的應用價值
(一)提升幼兒的識字水平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繪本閱讀對提升幼兒的識字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繪本中的文字簡潔明了,伴有插圖,易于幼兒理解和記憶。通過繪本閱讀,幼兒可以有效拓展識字量,并且結合生動的插圖,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對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以及遣詞造句和適用語境產生更深刻的理解,有效提高語言文字水平,為閱讀、表達、寫作等語言交流活動奠定基礎。
(二)提升幼兒的理解能力
繪本中的語言簡潔明了,畫面豐富多彩,二者相互結合,生動形象。這有助于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內容,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與此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幼兒需要充分觀察和思考,分析故事情節,推理人物關系,并根據畫面內容自由發揮想象,預測故事發展等。這些思維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是其理解能力提升的基礎。
(三)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
繪本閱讀對豐富幼兒的語言系統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繪本中的文字和畫面含有豐富的語言元素,通過繪本閱讀,幼兒可以學到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充分擴展詞匯量。其次,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與同伴或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表達積極性,培養其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最后,繪本閱讀還能促進幼兒的多維表征能力發展。通過繪本閱讀,幼兒可以學會運用簡單的語言文字、符號和圖畫等來表征事物,這也是其表達能力提升的重要輔助。
(四)發展幼兒的閱讀能力
繪本閱讀對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繪本情節性強的故事內容和圖文結合的表達方式,有利于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其次,幼兒也可以通過繪本閱讀,培養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如學會自主翻閱書籍、愛護書本、關注故事情節、理解文字和畫面的關系等。這是其更高階段學習和終身學習的基礎。最后,在閱讀過程中,幼兒需要觀察繪本中的圖畫,理解文字的含義,并將文字和畫面結合起來進行思考。這種閱讀方式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內容,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五)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
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基礎上,繪本閱讀對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也有重要價值。一方面,繪本中的插圖往往簡潔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提升幼兒對美的感知、領悟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繪本閱讀還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閱讀繪本中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內容,幼兒可以學會關愛他人、尊重生命、珍惜時間、勤勞勇敢等積極的道德品質,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未來生活奠定基礎。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整體性,綜合素質的發展也可以促進幼兒語言水平的進一步成長,為幼兒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二、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繪本的選用原則
(一)內容積極正向,具有教育意義
保證教學內容的積極性和正向性,是展開幼兒語言教學的關鍵前提。在選擇繪本內容時,教師應以此為基本原則,關注其中傳遞的價值觀是否符合我國教育方針、是否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以及能否幫助幼兒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繪本中的主人公應當具有誠實、勇敢、善良、友愛等良好的品質,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通過人物的行為和言語感受到正能量。同時,繪本故事的情節設置也應當引導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品質,如克服困難、團結互助、尊重他人等。這些內容有利于引導幼兒在個人成長和集體生活中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實現更好的發展。
(二)題材貼近幼兒生活,立場契合幼兒本性
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繪本題材應當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其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共鳴。同時,繪本中作者的立場和觀點應當契合幼兒本性,宣揚真、善、美,符合幼兒的認知和發展需求。例如,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繪在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發生的故事,如交友、做游戲、參加勞動等。這些內容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此外,故事中的角色設定也應當貼近幼兒心理,如小朋友們、花草樹木、可愛的動物等,這些角色更容易讓幼兒產生認同感。
(三)故事鮮活有趣,能夠有效吸引幼兒注意力
故事內容的鮮活性和趣味性是繪本故事能夠有效吸引幼兒注意力的主要因素。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所選的繪本故事在情節設置、角色塑造和語言表達方面都應當富有創意,讓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從而積極自主地深入閱讀和理解。例如,采用夸張、幽默的手法,充分突顯主人公身上的獨特魅力,讓故事情節更加生動有趣,有效調動幼兒的思考積極性,促進其自主交流與表達。
(四)主題明確,語言簡潔,便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理解和表達
適合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繪本,其主題應當明確,便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理解和表達。明確的繪本主題一方面有利于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快速抓住故事主旨,更好地理解故事內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使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繪本故事的主題可以是一個簡單的道德觀念,如友誼、公平、尊重、勤勞等。在此基礎上,繪本中的語言表達應當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復雜的詞匯,使幼兒能夠輕松地理解故事內容,并且在回答問題、交流討論、復述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中更好地發展語言素養。
(五)繪本插圖優美生動,利于培養幼兒審美素養
研究表明,3—6歲幼兒對圖畫的關注興趣遠遠超過語言文字,這也是繪本閱讀能夠對幼兒語言素養提升發揮重要價值的關鍵原因之一。插圖是繪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增加故事的吸引力,還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因此,在選擇幼兒語言教學繪本素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重插圖的優美性與生動性。例如,采用細膩的筆觸、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造型,展現出故事情節的精彩之處。同時,插圖中的畫面布局和構圖技巧也應當起到使畫面更具視覺沖擊力和美感的作用。通過欣賞這樣的插圖,幼兒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繪本故事內容的趣味性,同時有效培養審美情趣,發展藝術鑒賞能力。
三、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繪本的運用策略
(一)結合繪本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幼兒自主聯想與表達
好奇心是引導幼兒進行語言表達的關鍵前提。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內容設置問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引導他們積極動腦和自主聯想。與此同時,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幼兒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繪本內容,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繪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繪本內容向幼兒提問:“白雪公主為什么被稱為‘白雪公主?她為什么從王國里逃走了?七個小矮人分別叫什么名字?作品中一共出現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其中的誰?為什么?”通過這一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真閱讀繪本,觀察圖畫細節,從而促使幼兒積極展開聯想,為自主表達奠定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繪本教學過程中,引導幼兒結合前文內容,大膽猜測后續情節發展。這有助于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提升,幫助其梳理表達邏輯??傊?,教師在繪本教學中可以通過設置引導性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和回答,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鼓勵幼兒根據繪本內容,講述或者復述故事
繪本故事情節豐富,畫面生動有趣,是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有效工具。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繪本畫面內容講述或者復述故事。這有助于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觀察力和記憶力,有效發展幼兒的語言素養。
例如,繪本《做內心強大的自己》講述了一只小兔子面對交往過程中的困境,不灰心不氣餒,勇敢面對并積極解決問題的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充分閱讀繪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結合故事情境,復述相應片段,如“小兔子在被忽視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在被別人誤解的時候是怎么做的?在被拒絕的時候是怎么做的?”等。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結合手勢動作和面部表情等,運用生動形象的方式復述完整故事。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加深對繪本內容的記憶,深化幼兒的理解水平,還可以有效地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調動教學氛圍,激發幼兒參與繪本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三)充分整合教學資源,豐富繪本學習活動形式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充分整合教學資源,借助多媒體與信息技術,結合音樂、游戲等形式,創設豐富的語言活動環境,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語言能力。
例如,在《西紅柿女孩》這一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引導每個幼兒參考繪本中主人公名字的由來,分別為自己起一個與蔬菜或水果有關的名字,并自主設計相應的臺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定的背景音樂和游戲道具,引導幼兒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歌舞游戲等。這一過程可以充分豐富繪本學習活動形式,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讓幼兒更直觀地感受故事內涵,抒發自主情感,同時也有助于充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引導幼兒深入了解和探討生活中常見植物的外形特征,激發幼兒的學習和探索興趣,提升其語言能力。
(四)借助前閱讀和前寫作,促進幼兒對繪本內容的延伸掌握
前閱讀和前寫作,指的是幼兒學齡前的閱讀和寫作活動。其中,前閱讀是指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前投放繪本材料,引導幼兒對繪本內容進行閱讀和預測,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前寫作則是在繪本閱讀之后,教師鼓勵幼兒通過繪畫、寫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前閱讀和前寫作策略,有效促進幼兒對繪本內容的延伸掌握,發展幼兒的語言素養。
以繪本《好朋友》為例,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結合封面和插圖自主閱讀繪本內容,說一說繪本講述了什么樣的內容。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引導問題,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幼兒更加關注繪本細節。在繪本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繪畫、寫作等方式表達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描述生活中和好朋友一起活動的場景。通過這一過程,幼兒不僅可以深入理解繪本中的角色情感,還可以充分調動表達欲望,提升表達能力。
(五)通過親子閱讀活動,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親子閱讀是一種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它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加強親子之間的互動交流,為幼兒的身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教師可以通過親子閱讀活動,推進家校共育模式的落實,促進幼兒的更好成長與發展。
例如,繪本《小熊滿滿》講述了小熊滿滿一家生活中的各種趣事,對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素養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帶領幼兒一起閱讀,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并在閱讀過程中營造生動、愉快的氛圍,促使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故事的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與幼兒一起展開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設置一些有趣的游戲和互動環節,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尋找故事中的隱藏情節、交流閱讀感悟、參與角色游戲等。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培養幼兒的交流和表達能力,還可以促使家長了解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推進家園共育模式的更好展開,為幼兒的身心發展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閱讀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繪本的重要性,合理運用繪本資源,創新教學方法,通過設置問題、講述或復述故事、豐富活動形式、讀寫結合和親子閱讀等多種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語言能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語言教學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