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大鵬 張巍
腦腫瘤包括原發于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以及從其他組織或臟器轉移至顱內的腦轉移瘤。其形成原因復雜,涉及遺傳、環境等多重因素。由于發生位置特殊、治療難度相對較高,不少患者確診后對治療不抱希望。腦腫瘤真的如此可怕嗎?患者只能等待死亡嗎?本文將為您解答關于腦腫瘤的諸多疑問。
疾 病 危 害
常見的腦腫瘤類型有膠質瘤、腦膜瘤、髓母細胞瘤等,根據病理性質有良性和惡性之分。一般情況下,良性腦腫瘤的生長速度緩慢,不會發生擴散、轉移,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治療,相對來說影響較小。但惡性腦腫瘤即腦癌,則具有極強的侵略性。癌細胞會在顱內瘋狂增殖并迅速蔓延,對腦部結構和功能造成嚴重損害,致死和致殘的風險很高。
1.可導致多種不適癥狀
腦腫瘤可壓迫周圍組織,導致顱內壓升高,損害神經功能。臨床上,腦腫瘤的癥狀包括頭痛、惡心、嘔吐、認知障礙等,可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更為嚴重的是,腦癌可能引發癲癇、癱瘓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治療有一定難度
腦腫瘤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等多種手段。因腦部結構復雜,神經系統高度敏感,腦腫瘤的手術風險很高。手術過程中,醫生需要最大程度切除腫瘤,避免復發,同時又不能損傷正常腦組織。因此,腦腫瘤的手術操作要求十分精細,對醫生的經驗和技術水平要求很高。放療和化療等輔助治療手段,會導致惡心、脫發、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給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沉重的負擔。
主 要 癥 狀
腦腫瘤的具體癥狀,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疾病所屬類型而有所區別。了解常見的腦腫瘤癥狀,有助于早期識別疾病類型,采取適當的醫療干預措施。
1.頭痛、惡心
頭痛、惡心是腦腫瘤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主要原因是腦腫瘤生長導致顱內壓升高。惡心、嘔吐往往與頭痛同時出現,癥狀在清晨或咳嗽時更加明顯,可隨病情發展呈進行性加重,而且無法通過服用藥物得到明顯緩解。
2.神經系統問題
腦腫瘤可能壓迫、損害鄰近神經,引起相應區域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比如位于腦中央溝區域的腫瘤,可導致患者的肢體感覺異常和運動障礙,患者可能會感覺到肢體無力,有麻木感。腦腫瘤壓迫視覺神經,可導致視力下降、視野缺失。有些患者只能看到某一側的事物,而另一側的視野受限。聽覺神經受影響可導致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腦腫瘤侵犯語言中樞會引發語言障礙,患者說話困難,存在理解障礙,甚至失去語言能力。此外,位于小腦的腫瘤影響人的平衡能力,患者會出現步態不穩甚至容易摔倒的情況,日常活動受到極大限制。
3.認知和情緒變化
部分腦腫瘤患者會發生認知和情緒變化,比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等癥狀,甚至可能出現明顯的抑郁和焦慮傾向,威脅患者的心理健康。
4.癲癇
癲癇是部分腦腫瘤患者的常見并發癥,其發病率高達30%~50%。具體表現為短暫的意識喪失和肢體抽搐,嚴重干擾患者的日常生活。癲癇發作的類型和頻率,因腫瘤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別。
5.內分泌紊亂
腦腫瘤還可能影響腦垂體,導致內分泌異常,可能令患者的體重快速增加或減少。女性可能出現月經不規律、泌乳,男性患者可能表現為性功能下降。
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尤其是多個癥狀同時出現,且原因不明時,患者應當及時就醫、排查腦腫瘤的可能性。
治 療 方 式
腦腫瘤并非不可戰勝。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腦腫瘤治療技術取得了顯著突破。絕大多數良性腦腫瘤經治療能達到治愈標準,但惡性中晚期腦腫瘤的預后相對較差。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腦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手術方式包括全切或部分切除手術、減壓手術、分流手術,具體手術方式要根據患者的腫瘤性質、大小、位置等確定。一般情況下,醫生會在保證患者生命安全、保留神經系統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全部腫瘤。對于累及重要腦功能區,彌漫性浸潤性生長、無明顯邊界的腫瘤,醫生只能進行有限切除。如果患者的腦腫瘤難以全部切除,合并腦腫脹或是術后腦水腫嚴重,可以采取減壓或分流手術,緩解顱內壓增高的問題。
由于大腦結構復雜、手術難度高,腦腫瘤手術的風險也比較大,患者術后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而且,患者即使接受了切除手術,后續也有復發風險。一般情況下,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切除率越低,復發風險就越高。
2.放化療
放化療是腦腫瘤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一般情況下,術后輔助放化療可以抑制腫瘤復發,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放療是利用高能射線照射腫瘤,破壞腫瘤細胞的生長能力。化療則是通過化學藥物來殺滅癌細胞。患者在放化療的治療過程中,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3.靶向治療
目前,腦腫瘤的靶向藥物研究有一定進展,部分新藥已經問世。靶向治療是使用藥物攻擊腫瘤細胞內的特定靶點,相對而言治療效果更精確,不良反應也更小,可以為患者提供更有效、損傷更小的治療選擇。
需要強調的是,腦腫瘤的類型、位置和患者的整體身體情況等因素,均會影響治療決策。醫生會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制定治療方案,力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建議患者充分相信醫生,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改善病情、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