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毓文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組織潰爛、壞死,多發于癱瘓患者。壓瘡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痛苦。這些患者長期臥床,皮膚在壓力的作用下變得蒼白、灰白或者青紅,出現輕度水腫。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護理和治療,創口可深達皮下組織、肌肉、骨骼,可能引起敗血癥,危及患者生命。
壓瘡的多發部位
局部組織持續承受壓力是壓瘡產生的主要原因。對于普通人來說,以俯臥或仰臥姿勢追劇、玩游戲時,如果覺得不舒服,會主動調整姿態,比如翻個身、側臥一會兒,以避免特定部位受壓嚴重。
但長期臥床的昏迷、癱瘓患者不具備自主翻身的能力,因此肩部、骶尾部、腳后跟等骨骼突出的部位便容易發生壓瘡。長期處于仰臥位的患者,壓瘡容易發生在枕骨隆突、肩胛部、骶尾部、坐骨結節等部位,最常見的部位是骶尾部和坐骨結節。長期保持側臥位的患者,壓瘡易發生在股骨大轉子和腳踝外側。一些肺部疾病患者因為治療需要,要長期保持俯臥位。這些患者的壓瘡易發生在面部、雙側肩部、髂前上棘、膝關節等部位,男性俯臥患者的生殖器也需注意預防壓瘡的發生。
壓瘡的分期
壓瘡形成的初始階段,受壓部位的皮膚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出現顏色變化,可能伴隨輕度水腫。隨著病情進一步進展,局部皮膚會變得黑紫,出現水皰、潰瘍,甚至發展為“爛肉”,發出惡臭氣味。具體而言,根據損傷程度,壓瘡可分為4期:
1.第1期(淤血紅潤期)
患處皮膚無破損,但有壓之不褪色的局限性紅斑,發紅部位存在疼痛、皮膚溫度改變等癥狀。皮膚顏色較深的患者,其患處可能看不出明顯的“發紅”,但顏色與周圍組織有明顯區別,識別度較高。
2.第2期(炎性浸潤期)
患處真皮部分缺失,淺表皮層出現開放性潰瘍,創面為粉紅色、無腐肉。也可能表現為一個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皰。
3.第3期(淺度潰瘍期)
有明顯的表皮破損、潰瘍形成,可見皮下脂肪暴露,但骨頭、肌腱、肌肉未外露,有腐肉。
4.第4期(壞死潰瘍期)
破損涉及真皮下層、肌肉層、骨面,創口可見腐肉或焦痂,常有潛行(皮下組織潰瘍向更深層發展)或竇道(機體組織感染壞死后形成的、開口于體表的潛行盲管,不與體內臟器相通)。
護理建議
護理癱瘓或昏迷患者是個艱巨的任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料一個“不能動”的人,重復性完成擦、洗、翻身、按摩、上藥等護理內容,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意志力。護理者當然是非常辛苦的。
但從臥床患者的角度考慮,不能動不等于沒有感覺。一旦出現壓瘡,他們的病痛會加劇,發生其他并發癥的風險也會升高。而且,壓瘡導致的局部潰爛、異味,極有可能打破患者自尊的防線,使其失去繼續治療的信心。日常護理是治療壓瘡的重要方式。如果照護者能多給患者一些耐心、細心,不僅能預防壓瘡的發生和進展,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1.減少局部“壓力”
(1)選擇減壓產品
預防壓瘡的關鍵在于減少局部承受的壓力。建議家屬為患者準備軟硬合適的防壓瘡床墊,比如充氣式床墊、泡沫床墊等。選購時注意,最好選擇透氣、散熱功能好,材質安全的產品。建議在患者小腿、臀部、肩部等受壓部位下墊一層軟和的薄被或海綿墊,減少相應位置的受力,同時可配合使用防壓瘡貼。
(2)定時翻身
照護者可遵循“30度側臥翻身法”為患者定時翻身。具體方法是讓患者以平臥位、右側30度臥位、左側30度臥位各保持2小時,依次循環。協助患者更換體位時不能拖拽。以從平臥位更換至側臥位為例,應先將患者雙膝扶起使雙腳“踩”床,然后側移臀部,同時放平一側膝部,然后側移腰背、肩部,給患者的背后放置軟枕,協助其保持側臥體位。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購置電動翻身床,定時協助患者變換躺臥姿勢,減少單一部位的壓力。
將患者調整至半臥半坐的姿態時,上半身抬高角度不應超過30度,同時應在患者臀部、膝下放置小枕頭,避免人體因重力下滑形成剪切力,損傷下背部、臀部的皮膚組織。
2.保持身體的清潔、干燥
局部皮膚潮濕、排泄物刺激也會導致或加重壓瘡。照護者應定期為患者更換清潔、干燥的衣物、被褥,保證床上干爽、平整、無皺褶、無碎屑。更換衣服或床單時,應將患者托起,不可拖拽,以免摩擦力過大導致皮膚受損。
及時為患者擦洗身體,大小便后及時清洗、更換尿不濕或一次性墊單。擦洗時用溫水輕柔擦拭患者肌膚,不建議使用刺激性清潔用品。用柔軟、干凈的毛巾擦干水,適當為患者涂抹潤膚乳,避免皮膚過于干燥。
照護者應每天檢查患者的全身皮膚,查看局部皮膚有無紅、腫、熱、痛癥狀。如果沒有相應癥狀,可每天為患者的受壓位置按摩2~3次,促進血液循環。如果皮膚出現紅腫,則不能進行按摩,應請醫生診治,及時用藥。
3.定期換藥
壓瘡一般采取外用藥物治療,配合正確護理改善病情。對于程度較輕的壓瘡,可在醫生指導下居家進行創面消毒、涂抹外用藥物。但如果損傷程度較重,且患者臥床不便前往醫院,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屬可聯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社區醫護人員進行診斷和清創,定期上門換藥。壓瘡第4期患者一般不能通過保守治療治愈,需盡快入院進行手術治療。
4.重視患者的營養狀況
充足的膳食營養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促進機體修復。應保證患者的營養液或食物中有充足的熱量、足量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促進創面愈合。
對于很多患者朋友來說,長期臥床可能無法避免,但壓瘡是可以預防、治療的。家屬、照護者、醫護人員應多給予臥床患者理解和關心,幫助患者減少疼痛,保持尊嚴,讓患者的每一天都過得體面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