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清 許名文 許世延 黃欣豪
文化創意產業是21世紀以來的新興產業,目前國家也已經將文化創意作為產業列在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江西紅色文化誕生于戰爭與革命年代,有著革命老區保留下來的遺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江西文化創意產品產業也符合當下學習紅色文化的潮流,擁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同時,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具有獨特性、教育性、可持續性、傳承性和巨大的文化價值,符合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從創新與創意、傳播與推廣等策略研究江西紅色文創的可持續發展,并結合市場分析江西紅色文創發展的具體案例,進行新路徑的探索。
文化創意產品的定義和分類
文創產品的定義,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中和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受到某群體廣泛認知,并形成群體思想與行為系統的精神與物質內容,以創新的方式,可以是美術、文學等,對原有內容進行再創造。“源于文化主題,經由創意轉化,具備市場價值”的特點。文創的種類按產品類型大致分為常見的大通文化產品、文化IP類衍生產品、特色工藝產品、特色創意產品和虛擬類文創產品。按開發形式可分為一體型文創產品、IP衍生型文創產品和獨立開發文創產品。
紅色文化則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紅色文化誕生于革命年代,有著革命老區保留下來的遺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其次,紅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紅色文化倡導的是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而且傳播其理念、彰顯其內涵也有利于發揚紅色革命精神。江西紅色文化產業一直影響著江西的經濟發展,是江西省經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文化價值的分析
一、江西紅色文化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江西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歷史。紅色文化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革命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式,江西紅色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至1949年的中共中央蘇區時期,同時江西也是中國革命新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
江西紅色文化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革命精神和英雄主義:江西紅色文化弘揚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革命精神,包括犧牲個人利益、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義、團結協作等。
革命歷史和史跡:江西紅色文化與革命歷史緊密相連,有許多重要的紅色歷史遺址,如興國的井岡山、南昌起義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這些地方成為紅色文化的象征。
革命文化遺產:江西紅色文化帶有濃厚的傳統中國文化色彩,與江西特有的山水之間形成了一種有機結合。紅色文化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如勇敢、堅韌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
二、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表達和傳播
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是以江西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創意產品,通過藝術表達和文化符號展示紅色文化的價值和內涵,以及傳達紅色文化的意義和故事。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文化表達和傳播,具體概括為藝術表演、文學作品、視覺藝術和文化節慶。
三、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特點
獨特性: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以江西特有的紅色文化為主題,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
可持續性: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可以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媒介進行創作和表達,可以持續推出新的作品和產品,保持文化的活力。
教育性: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可以通過文化教育的方式,向人們傳遞紅色文化的歷史、精神和價值觀,起到教育和啟迪的作用。
經濟價值: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商業價值,可以通過銷售和推廣賺取收益,同時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繁榮。
傳承性: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創作和傳播,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江西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遺志,形成一根文化傳承的鏈條。
江西紅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一、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社會和經濟需求的前提下,保護和提升環境質量、社會公正和經濟繁榮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原則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符合公正和平等的原則,尊重和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原則,滿足當前需求而不犧牲未來權益的原則。
二、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可持續發展重要性
文化創意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傳承和發展文化資產、促進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品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使其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保持獨特性和原汁原味。
促進經濟發展:文化創意產品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文化產業帶來了收入和就業機會,推動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提升社會認同和歸屬感:文化創意產品凝聚了共同的價值觀和情感認同,促進社會凝聚力和認同感的形成,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增加環境責任與可持續性:文化創意產品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重視環境保護,采取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推動綠色發展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不斷開拓創新,將江西紅色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和時尚元素,使之符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喜好;二是整合江西紅色文化的相關資源,包括歷史遺跡、文物、紀念館等,與企業、設計師、藝術家等合作,共同開展創意產品的設計和制作;三是加強人才培養,培養具備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開發能力的人才,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四是注重產品的環保性質,使用綠色材料和生產工藝,提倡可持續消費和生活方式,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通過以上策略,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和精神,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紅色文化產業市場分析
針對江西紅色文化產業市場現狀,主要從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產品市場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紅色文化資源現狀
江西作為紅土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紅色旅游資源融合革命歷史資源、自然風景資源為一體,使紅色精神更加栩栩如生,使人心生向往。這些紅色旅游地每年吸引著大批的游客,推動著住宿、餐飲和交通等產業的發展,帶動著紅色文化的交流。在江西有英雄城南昌、革命搖籃井岡山、紅色首都瑞金等紅色旅游資源,這些紅色景點對于江西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此外,2022年4月20日在江西省召開的《關于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了解到:在2025年,江西省旅游接待總人次將達到10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2萬億元。總體而言,江西省內紅色文化市場整體呈現出較高的發展潛力。
二、紅色文化產品市場現狀
主管部門認識不足。主管部門或者旅游行業對紅色旅游紀念品的認識尚存在缺陷,沒有樹立紅色文化產品這一單獨概念,缺乏紅色文化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體系,也沒有推動紅色旅游紀念行業發展的規劃藍圖,紅色旅游景點并未充分發揮它的推廣作用與其他產業產品相結合。同時,紅色旅游經濟體系還只是停留在門票、住宿、餐飲等傳統的消費體系,對于怎樣將紅色資源轉化為商品,怎樣與互聯網信息相結合,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缺乏更多的創新與認識。
產品定位不明確。目前紅色文化產品定位不明確,缺乏珍藏類、賞玩類、食品類等類別的區分,紀念品同類化、同質化現象嚴重,紅色文化產品并未跟上時代的步伐做出創新變化,從產品的設計、包裝、材質等來看,相較于普通的旅游景點這些產品過于普遍一致,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以及實用性、紀念意義不高,無法體現紅色旅游景區的特色和文化內涵,缺乏應有的影響力和特色。
文化產品缺乏特色。就目前網上所售賣的紅色文化產品而言,缺乏紅色作品本身的意義內涵,沒能充分體現自身的特色,缺乏與江西的紅色旅游景區所蘊含的革命文化精神實際相結合的文化產品。
企業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不足。江西部分本土企業對紅色文化產品蘊含的幾大經濟意義存在一定意義上的認識不足,對于紅色文化產品的開發研究程度不深,缺乏一定的對紅色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和生產意識。
銷售方式單一。目前,紅色文化產品銷售方式單一,紅色文化產品的創作形式較為單一,具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紅色文化宣傳現狀不突出。紅色文化是以德樹人的有效載體、有效介質和有機構成。然而,對于目前的宣傳工作并不能夠做到全面化、多元化,許多學校企事業單位并未重視紅色文化的宣傳發展,宣傳方式過于單調普通,未體現互聯網的多元化與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
目前的紅色文化產品的表現形式的單一化,既不能針對當下文化消費和文化接受的多樣化趨勢,仍以簡單的“游紅色遺址、看革命紅色圖片、吃憶苦思甜飯”等相對單一的文化產品形式對紅色文化進行表現。在文化產品形態不斷豐富的當下,紅色文化產品需要走出單一產品形態、傳統產品形態的固有思維,重視紅色文化資源和產品的立體化創意開發。紅色文化產品應結合紅色文化內涵,充分結合紅色精神特點,聯合互聯網等多元傳播方式進行推廣和傳播。
“紅色旅游+”的新路徑探索
面對江西省內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和具有強大生命活力的紅色文化精神以及廣大的紅色文化產品的銷售市場,江西省內的紅色文化產業市場具有較高的發展潛能。但是,如何真正意義上充分結合省內紅色旅游景區實際情況,深入解讀紅色文化精神內涵,開發出更為多元且內涵豐富的紅色旅游產品,增強紅色文化產品的精神標簽,增加紅色旅游產業的吸引力,需要進一步探索挖掘出具有江西革命文化特色的“紅色旅游+”的新路徑。
對于新時代下的“紅色旅游+”的新路徑探索,主要以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文化傳承基地和紅色旅游景點為主,探索出保護革命遺址、發展紅色旅游,傳承紅色文化的發展新路徑。
此外,江西作為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是共和國的搖籃,更是黨的初心和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的發源地。在這塊革命土地上“八子參軍”“十七棵信念樹”“馬前托孤”等紅色經典廣為流傳,盡顯革命風采。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正是因為這塊土地上蘊含著深厚的紅色革命文化底蘊,所以才為如今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提供了基礎條件。探索“紅色旅游+”的新路徑,不僅僅是為了促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推動紅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賦予產業更強的源動力,更大程度上是為了倡導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傳播紅色文化理念、彰顯紅色文化精神。
作者簡介:
劉林清,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化與貿易;許民文,通訊作者,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文化貿易與數據結合;許世延,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化與貿易;黃欣豪,男,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化貿易與數據結合。本文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一般項目“紅新計劃——江西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編號:2022104050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